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49章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卷首语

《大吴会典?太庙》载:"宗室涉罪听审,须诣太庙寝殿叩拜太祖神位,三揖三让毕,跪于丹墀听勘。若有翻供抵赖,许匠人、军户等受累之民当殿击鼓,声闻九陛者,着宗人府严鞫。" 永熙三年八月十六,太庙享殿的青铜香炉飘着沉水香,谢渊的獬豸补服拂过殿阶的 "萧武二十三年造" 青砖,砖面的 "山河" 款识硌得掌心发疼。三十七名匠人子弟垂首而立,胸前的砖窑残瓦随呼吸轻颤 —— 那些被岁月磨钝的棱角,恰如匠人留在世间的最后印记,每一道凹痕都藏着未竟的血书。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永熙三年八月十六,巳时初刻。太庙寝殿的朱漆大门洞开,太祖高皇帝的衮冕画像悬于正中央,冕旒垂落如帘,仿佛在俯瞰殿中这场迟来的审判。萧烈的赭衣锁链拖过 "山河一统" 的御赐屏风,链环撞击青砖的声响,与谢渊的心跳重合。

谢渊双手捧起漆盘,三十七片残瓦在晨光中泛着青灰,每一片都带着窑变的冰裂纹。"这些瓦当产自应天府砖窑," 他的声音被殿中回音拉长,铁尺轻点瓦面时,指腹擦过一道浅凹 —— 那是匠人以断指为笔,在范模未干时刻下的痕迹,"每片残瓦的纹路里,都浸着血与火。"

前排少年突然跪地,衣领扯开时露出胸口淡青色刺青,墨色已随年月晕染:"这是家父被征时,用碎瓦棱角刻在我肩上的," 少年仰头望着太祖画像,喉结滚动,"他说砖窑的火能烧断手指,却烧不断匠人的魂。" 谢渊的视线模糊了一瞬,在砖窑废墟捡到的半片瓦当,此刻正在袖中发烫 —— 那上面的焦痕,与少年胸口的刺青竟有相似的弧度。

萧烈的赭衣骤然绷紧,喉间发出夜枭般的怪响,踉跄时撞翻青铜烛台。谢渊本能踏前半步,只见对方瞳孔骤缩如针,右手紧攥的青瓷药瓶滚落砖面,瓶身暗纹在火光下泛着幽蓝 —— 那是用矿蜡混着人血绘制的密语,与河套回函上见过的显影方式如出一辙。

"皇兄!" 襄王萧漓抢步扶住萧烈,指尖在其颈侧按压的动作过于精准,袖口飘出的龙脑香让谢渊太阳穴突突跳动。他记得那伪诏上,也曾有过这种来自西域的香气。萧漓展开黄绫时,衣摆拂过烛火,密报边缘的焦痕竟与魏王府私军旗帜的破损处完全吻合。

殿中哗然如沸,谢渊的玉笏砸在御案上,惊起案头《皇明祖训》的扉页。"呈秋祭路线图!"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玄夜司千户展开的舆图上,红色墨迹勾勒的 "秋祭" 路径如毒蛇盘曲,途经的每处驿站都标着 "丙巳" 年份 —— 那是魏王府私铸兵器的起始。萧桓的冠冕歪斜在额前,辩解的话语混着唾沫飞溅:"马料皆经......" 话未说完,验粮局主事已被拖上殿,腰间玉佩正是魏王府私矿的矿镐造型。谢渊接过账册时,触到纸面的粗粝 —— 那是用匠人头发混合纸浆制成的劣纸,与匠人骨殖上的发丝如出一源。

片尾:

申时初刻,太庙钟楼的钟声轰然响起,震得殿中烛火明灭。谢渊望着殿外的匠人子弟,他们胸前的残瓦在阳光下连成暗纹,恍惚间竟似无数断指在丹墀上蜿蜒。萧烈的药瓶已被证实装有牵机散,这种能让人抽搐如傀儡的毒药,此刻正躺在证物盘中,瓶身暗纹在阴影里忽明忽暗,像极了逆党藏在朝堂的无数眼睛。

"大人," 千户的声音低沉,呈上的账册散发着马料的腥臭,"每车马料里掺着三斤骨殖," 他顿了顿,"是从砖窑废墟里扒出来的。" 谢渊翻开账册, 那些被碾碎的骨殖,曾是匠人们用来在砖上刻字的手。萧漓的密报还摊在御案上,龙脑香混着沉水香,让他想起宗人府档案里,萧漓近年频繁出入魏王府的记录。

酉时初刻,暮色漫进太庙,太祖画像的衮冕渐成剪影。谢渊抚过断笏,笏身的裂痕里卡着半片残瓦,那是方才少年跪地时掉落的。砖窑的火早已熄灭,但残瓦上的刻痕仍在发烫,如同匠人未冷的血。萧漓的身影在廊柱后闪过,衣摆扫过的地方,留下淡淡矿粉痕迹 。

钟声再次响起,惊落殿角的枯叶。谢渊望向匠人子弟们低垂的头颅,他们胸前的残瓦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像极了当年砖窑里指引匠人回家的灯火。铁尺在掌心握得发疼,他忽然明白,这些残瓦何止是证物,更是三十七户人家的魂,是大吴律法必须托起的重量。逆党的谗言在钟声里消散,但太庙的青砖记得,每一道刻痕都是匠人用命写下的证词 —— 而他手中的玉笏,终将成为划破这漫长黑夜的刃。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