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36章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制》载:"押解重囚过险隘,必遣斥候探路,前军开道,后军护辎,两翼设游骑,间距不得过十丈。邙山小径多伏,需验树木折枝、石面脚印,若有魏王府断刀纹刻痕,即刻结鸳鸯阵应敌。" 永熙三年七月十二,邙山的晨雾还未散尽,谢渊的獬豸冠缨凝着露华,望着前路弯折的羊肠小道 —— 两侧古柏枝干上,几处新折的枝桠正滴着树脂,断口处隐约可见极细的断刀刻痕。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永熙三年七月十二,寅时初刻。囚车铁轮碾过布满青苔的石阶,玄夜司军士的灯笼在雾中如浮动的鬼火。谢渊的绣春刀鞘轻触腰间断笏,笏身裂痕处传来微震 —— 断笏与砖窑范模相击的余音,此刻在空谷中竟与弓弦颤动声奇妙共振。

第一支响箭擦着獬豸冠缨飞过,箭镞破风声响惊起宿鸦。谢渊的断笏横在胸前,见箭杆上缠着的红绳正是魏王府私军特有的双环结,箭尾羽毛染着的孔雀蓝,"结阵!" 他的喝令混着第二支响箭的尖啸,更漏司三十六人立即布成獬豸阵,刀盾相扣间,已将囚车护在核心。

晨雾中涌出数百黑衣人,刀刃在微光里泛着冷光。谢渊的铁尺轻点为首者兵器:"魏王府断刀纹," 尺身敲在对方刀背,发出清越鸣响,"《兵器监造例》卷四:私铸兵器刻逆纹者,全家充军。" 却见那人突然卸力变招,刀路竟与七年前在砖窑地道发现的匠人自卫招式相同 —— 那是断指匠人用残手创出的独特刀法。

战斗正酣,谢渊的绣春刀已斩落三人。火光映处,为首者腰间玉佩突然滑落,羊脂白玉上的 "桓" 字刻痕在晨雾中泛着血光 —— 正是去年萧桓生辰时,永熙帝御赐的 "忠孝双全" 佩饰。他心中一沉,想起郑州知府里衣暗纹、邸报金粉印泥,原来逆党徽记早已藏在皇室赏赐之中。

"救魏王!" 的呼喝声中,黑衣人攻势更猛。谢渊忽然瞥见对方靴底绣着的 "丙巳" 编号,与老妇地契、第兵符刻痕完全一致 —— 这些刺客,原是魏王府用匠人子弟训练的死士。断笏在掌心攥得发白,父亲手札中 "逆贼以匠人血养死士" 的记载,此刻在刀光剑影中得到印证。

卯时初刻,马蹄声碾碎晨雾。成王萧栎的银枪队从侧峰杀至,枪尖红缨如燃烧的火焰,将黑衣人阵型撕裂。谢渊借着火把光芒,见来军衣甲暗纹正是太祖朝留下的 "护匠纹",与魏王府断刀纹形成鲜明对冲。

"谢御史受惊了!" 萧栎的银枪挑落最后一名刺客,翻身下马时,甲胄上的獬豸纹与谢渊冠缨遥相呼应,"本王奉命巡查河防,不想在此遇见逆贼伏兵。" 他望着地上的 "桓" 字玉佩,眉峰微蹙,"此等信物,怎会出现在反贼手中?"

片尾:

辰时初刻,晨雾渐散。谢渊蹲下身,见黑衣人衣襟内皆绣着砖窑匠人编号,"丙巳三十七王七" 的字迹已被血浸透 —— 这些被抹去姓名的死士,终究带着匠人血债走向末路。玄夜司呈上从刺客身上搜出的密信,蜡封处的断刀纹里,嵌着极小的孔雀蓝绒毛。

成王殿下可知," 谢渊擦拭断笏上的血迹,"这些刺客的刀法,正是七年前砖窑匠人自创的护范三式?" 他指向对方靴底编号,"魏王府先断匠人指,再收匠人子,用他们父母的骨血,养出杀自己人的死士。"

萧栎的银枪突然顿在青石上,枪尖划出的火星照亮石面 —— 不知何时,有人用血在石上画了血液痕迹,谢渊望着远处邙山起伏的轮廓,忽然想起黄河兵符上的 "秋祭" 二字,与刺客密信中的 "邙山伏兵,断笏留痕" 形成完整的起事密码。

断笏裂痕处的血渍渐渐渗入纹路,谢渊忽然明白,这场伏击不是偶然 —— 当萧桓的玉佩出现在刺客腰间,当匠人编号绣在死士衣襟,当襄王的援军带着护匠纹杀来,大吴的宗室之争,早已不是简单的权力游戏,而是一场用匠人骨血作筹码的生死赌局。而他手中的断笏,必须成为戳破这场赌局的利刃,让所有用匠人血染红顶戴的人,都在律法的晨光中,显露出真正的面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