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29章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卷首语

《大吴会典?军礼》载:"班师祭旗之仪有四:一曰净旗,以匠人血渍之旗裹敌首,投火盆焚之,取 ' 邪不胜正 ' 意;二曰奠酒,用战地水和砖窑红土为祭,追念匠人亡魂;三曰熔兵,毁逆贼兵器铸獬豸像,置诸州县,镇护律法;四曰绕城,六军执 ' 吴' 字旗先导,匠人遗孤殿后,示天威于四海。" 永熙四年六月十四,居庸关的晨雾还未散尽,谢渊的獬豸冠缨凝着霜花,见三十六名玄夜司校尉抬着魏王府 "魏烈" 字大旗走向祭台 —— 旗面的血渍经夜不凝,在晨曦中泛着暗紫,恰如七年前砖窑匠人被焚时的漫天晚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永熙四年六月十四,卯时初刻。居庸关城楼的 "吴" 字大旗猎猎作响,谢渊的断笏敲在青铜祭鼎上,回声惊起关墙上的寒鸦。三十六具匠人骨灰瓮排列如北斗,瓮身用砖窑红土绘着 "丙巳" 编号,与七年前砖窑匠人血书的暗记完全吻合。

"以旗裹魂,以火洗冤。" 谢渊的声音混着晨霜,将三百二十袋匠人骨灰裹入魏王府 "烈" 字大旗。旗角的 "烈" 字火印边缘崩裂,露出三层旗面结构 —— 最里层白绢上,"吴" 字徽记用朱砂混着匠人血绘制,正是七年前砖窑匠人陈六被强征时,趁夜在旗面夹层绣下的密纹。他曾在《匠人血录》里记载:"逆贼旗面必用三层绢,中藏通风孔,可于夹层书暗号。"

火盆中的松脂遇旗面桐油爆燃,外层猩红旗布迅速卷曲,露出中夹层的白绢残片。谢渊借着火光细看,每片残绢的边缘都带着不规则的毛边 —— 那是匠人断指后,用牙齿咬着绣针留下的痕迹。

玄夜呈上的《旗纛织造档》显示,魏王府每面大旗需七十二道工序,其中第三十六道 "夹层密缝" 的匠人名录里,"丙巳零一陈六" 的名字旁注着 "断指绣吴,血透三层"。谢渊望着火焰中若隐若现的笔画,忽然想起七年前在砖窑废墟捡到的半枚绣针,针尖还凝着干涸的血痂 —— 此刻残绢上的每道线脚,都在火光中连成匠人未竟的控诉。

当最后一片绣着 "吴" 字的残绢坠入火盆,灰烬中浮现的不再是完整字迹,而是无数断指血点组成的星图,恰与《匠人户籍册》里丙巳位匠人的聚居地遥相呼应。谢渊知道,这不是上天显灵,而是三十七名匠人在被强征时,用断指血在旗面夹层留下的星图密码 —— 他们早将魂灵缝进旗面,等着今日的烈火,烧出逆贼的罪状,烧亮大吴的天空。

陈虎忽然跪地,望着火盆流泪: 谢渊点头,想起七年前在砖窑废墟捡到的残线正是这种暗红。玄夜司呈上的《旗纛考》显示,魏王府大旗的织纹里夹着匠人头发,每十根发丝就有三根带着刀痕。

巳时初刻,谢渊捧起漳河水土混合的祭酒,水面漂浮的砖窑红土缓缓沉降,竟在鼎底积出 "丙巳" 二字。"此水曾漂过匠人骨殖," 他的指尖划过鼎沿,"七年前漳河断粮,逆贼用煅骨充军粮,今日便用这水,祭告他们的在天之灵。"

酒浆泼向祭台时,关墙的青砖突然显出血字:"丙巳初一陈六,断指刻范;丙巳三十七王七,焚尸灭迹......" 那是匠人血与砖窑红土在碱性青砖上的显形反应,恰与魏府地窖的骸骨记载一一对应。永熙帝的朱笔祭文在风中翻动,首句 "匠人骨血,乃旗纛之魂" 的墨痕里,分明掺着细如发丝的骨粉。

午时初刻,魏王府私铸的三弓床弩在熔炉中融化,赤红的铁水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在场的匠人子弟纷纷下跪,少年们的手势与铁水形状惊人一致。

"这是匠人刻范的 ' 定纹手 '," 谢渊的声音哽咽,"七年前砖窑塌方,三十七名匠人就是用这个手势,护着未完成的范模直到咽气。" 当第一尊獬豸像脱模,底座自然形成的砖窑红土印记,竟与《匠人血录》中记载的匠人掌纹完全吻合。

片尾:

申时初刻,班师的号角响起。谢渊亲自扛着新制的 "吴" 字大旗走在最前,旗面用三百二十片砖窑残瓦拼贴而成,每片瓦背都刻着匠人姓名。匠人遗孤们抬着獬豸像紧随其后,石像底座的 "丙巳" 编号在阳光下连成星河。

"大人," 陈虎摸着獬豸像的印记,"獬豸能辨是非,可这石像的姿势......这是匠人刻范的手势," 谢渊望向居庸关的崇山峻岭,"今后每尊獬豸像,都是大吴律法的眼睛,看着逆贼不敢再动匠人一根手指。"

酉时三刻,暮色漫过居庸关。谢渊站在关楼上,见祭旗的余烟正飘向邺城方向,仿佛三百二十个魂灵正沿着当年被强征的路返回故乡。玄夜司呈上的加急邸报里,永熙帝已下诏:"诸州县衙必置獬豸像,底座刻匠人姓名,岁时致祭。" 他抚过断笏裂痕,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断指谣》的调子,混着驼铃,在关墙间形成悠长的回响。

戌时初刻,更夫敲响梆子。谢渊望着关墙上新刻的匠人名单,砖窑红土填的字口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恰如七年前父亲血谏时,朝服上染的那片暗红。他知道,这场班师祭旗祭的不仅是军旗,更是祭告天下:当逆贼的 "烈" 字旗在火中湮灭,匠人用断指刻就的 "吴" 字旗,终将在大吴的每寸山河上永远飘扬 —— 而那些熔入獬豸像的铁水、渗进祭文的骨粉、显形在旗灰中的字迹,都是大吴律法最坚硬的骨、最炽热的血,护着这万里江山,不再有匠人断指,不再有砖窑焚魂。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