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12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饷》载:"军行所至,粮饷必三验:一验米色,二筛砂砾,三辨霉腐。砂砾过十之三者,押运官杖八十;以次粮充正饷者,斩立决;盗卖军粮通敌者,凌迟示众。" 永熙四年四月十八,涿州官道的黄土被车轮碾出深辙,永熙帝的六龙车驾停驻驿馆。谢渊踏着晨露走向前军粮车,木轮碾过的车辙里,隐约可见几粒闪烁的沙砾 —— 那颜色与七年前砖窑案中充粮的黄河故道沙如出一辙,在朝阳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永熙四年四月十八,巳时初刻。涿州城外的军粮堆场弥漫着陈米的霉味,三十六辆粮车整齐排列,车辕上的 "吴" 字火印却有半数模糊不清。谢渊的绣春刀鞘轻磕粮车木板,沉闷的声响惊飞檐下寒鸦,他弯腰抓起一把米,指缝间漏下的沙砾簌簌作响,每粒都裹着极细的铅粉。

"且慢。" 谢渊的獬豸牌拍在粮车上,惊得押运官手中的宗人府批文险些落地。批文的朱砂印泥边缘,渗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砖窑红土痕迹。"《兵饷例》卷三第五条:秋狝余粮需盖 ' 太仓 ' 火印," 他抖开批文,"你这印泥里混着砖窑残土,分明是魏王府私铸钱的印记!"

押运官脸色骤变,强作镇定:"御史大人明察,此乃......" 话音未落,谢渊已将沙砾投入醋碗。紫斑如毒蛇般腾起,与七年前砖窑充粮案的验毒记录分毫不差。"铅粉遇醋显紫," 谢渊的铁尺点在押运官靴底,刮下的红土碎屑中还嵌着半枚砖窑残瓦,"魏王府私军的月供粮,正是掺着黄河沙与铅粉的次米!"

当军卒从押运官贴身衣袋搜出密信时,涿州城的梆子恰好敲响午时三刻。谢渊展开泛黄的麻纸,"秋高马肥" 四字的松烟墨香里,混着北疆特有的狼毒草气息 —— 那是鞑靼密信专用的防伪香料。更漏司呈上的《北疆敌情奏报》在案头铺开,密信落款的 "八月十五",与鞑靼骑兵南下的斥候密报完全吻合。

"好个 ' 秋狝余粮 '," 谢渊冷笑,密信边缘的火漆印浮现出北斗状刻痕,正是魏王府私军的联络暗号,"你们用匠人血钱买通粮道,拿掺沙毒米喂饱王师,却给逆贼送去精粮战马!" 他忽然想起父亲手札中 "军饷即民命" 的批注,眼前仿佛浮现出砖窑里被毒米活活毒死的匠人惨状。

片尾:

未时初刻,涿州驿馆的帅帐内,永熙帝将案头《军饷亏空录》摔在地上,朱砂批注的数字触目惊心:"三年间军粮短少十二万石,原来都进了宗人府的私仓!" 他摘下腰间的监军印信,重重拍在谢渊掌心:"此印可调动玄夜卫,凡涉军饷贪腐者,不论勋贵,一律锁拿!"

谢渊跪地接印,印纽上的獬豸浮雕硌得掌心生疼。起身时望向辕门外,被查出问题的粮车正在烈日下暴晒,漏出的沙砾与铅粉在地上汇成暗红的溪流,像极了砖窑匠人未干的血泪。他知道,这十二万石亏空的军粮,不过是冰山一角 —— 当宗人府的账本上记着掺沙的毒米,当押运官的靴底沾着砖窑的红土,三十万王师的每一口粮,都可能藏着谋逆者的屠刀。

戌时三刻,军器监的烛光彻夜未熄。谢渊摊开新制的《军饷查验细则》,在 "砂砾验毒" 条目下重重画了三道红杠。更漏声中,他忽然发现密信背面的北斗刻痕里,藏着极小的 "丙巳" 字样 —— 那是砖窑案中失踪匠人的编号。窗外的夜风卷起案头残页,沙沙作响,仿佛千万匠人在诉说着被掺沙毒米掩盖的冤魂往事。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