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8章 五岁论道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8章 五岁论道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6 06:50:2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净乐国的初夏,总带着海雾浸润的温润。皇城御花园的荷塘里,新荷刚露出尖尖角,引得蜻蜓停驻;观星台的石阶上,青苔借着晨露疯长,像给石面铺了层绿绒。玄元太子已五岁,身形愈发挺拔,眉眼间褪去了稚气,添了几分沉静——他不再整日埋首书堆,反倒爱往御花园的角落钻,看蚂蚁搬家,看蛛网结丝,有时能对着一块石头坐半个时辰,嘴角还挂着若有所思的笑。

这五年里,他的“异禀”早已不是秘密。四岁时,他见园丁修剪花枝,便说“过密则阴盛,疏之则阳生”,园丁依言修剪,那丛原本蔫蔫的月季竟开得比往年繁盛;去年冬日大雪,他指着宫墙根的枯草说“根下有阳气,开春必发”,开春后,那片地方果然冒出成片的新绿。宫中上下都说,太子殿下的眼睛能看透万物的根柢,说出的话都带着“道”的影子。

这日清晨,宫门侍卫来报,说有位云游道士求见,自称“麻衣子”,说有机缘面见太子。国王想起玄元平日对道士格外亲近,便传令让他入宫。

麻衣子身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道袍,头戴斗笠,足蹬草鞋,背上背着个旧布囊,看起来与寻常游方道士并无二致。可当他走进坤宁宫,玄元正在廊下看蚂蚁搬一粒掉落的米粒,闻声抬头,四目相对的刹那,麻衣子忽然浑身一震,摘下斗笠,露出一张清癯的脸,眼中满是惊疑。

“道长请坐。”玄元从石阶上跳下来,声音清脆,不见丝毫孩童的拘谨。他让碧月沏了杯新采的雨前茶,放在麻衣子面前,“道长云游四方,见的东西定比我多。”

麻衣子端起茶杯,指尖微颤。他修行五十载,走遍名山大川,能辨人之气脉——眼前这五岁小童,周身竟萦绕着淡淡的紫炁,纯净而厚重,如深潭静水,不见底,却能映照万物,这分明是“道胎”之象!他定了定神,开门见山:“听闻太子精通阴阳之理,贫道斗胆,想请教一个问题。”

“道长请讲。”玄元坐在他对面,小手托着下巴,眼神清亮。

“《道德经》有云‘有无相生’,”麻衣子凝视着他,“敢问太子,‘有’与‘无’,究竟如何相生?”

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道家根本。寻常学者会说“有是存在,无是虚空,二者互为依存”,可真正的道者,却要从这“有无”中悟透万物生灭的玄机。

玄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指着廊下的蛛网:“道长看那蛛网。蛛丝是‘有’,网眼是‘无’。若无蛛丝,网眼何在?若无网眼,蛛丝只是乱线,怎能捕虫?”

麻衣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太子说得是。那再请问,‘道’在哪里?”

这问题更难。历代先哲各有说法,有的说“道在天地”,有的说“道在人心”,却从未有过定论。

玄元起身,拉着麻衣子走到荷塘边。荷叶上滚动着露珠,他伸手一指:“道在这露珠里。露从雾来,雾从水来,水从云来,云从气来,气从道来——它聚成露,是‘有’;蒸成雾,是‘无’;可无论有还是无,道都在其中。”

他又弯腰,捡起一只爬过脚边的蝼蚁:“道在蝼蚁。蝼蚁虽小,却知合群,知储粮,知避水患,这便是‘道’在指引。”

走到墙角,那里长着几株稊稗(一种野草),他轻轻拨了拨草叶:“道在稊稗。它不择地而生,不与花争艳,春来发芽,秋来结籽,顺着时序走,不慌不忙,这也是道。”

最后,他指着脚下的青石板:“道在瓦甓(砖瓦)。石板默默承重,任人踩踏,不怨不怒,却撑起了这宫墙殿宇,这还是道。”

玄元望着麻衣子,眼神澄澈:“道长你看,道不在高高的天上,也不在厚厚的书里,它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万物里。有万物,便有‘有’;万物灭,便归‘无’;可道呢,不管有还是无,它都在,就像太阳,不管你看见看不见,它都照着。”

麻衣子站在原地,如遭雷击。他修行半生,总在追寻“道”的踪迹,以为要在名山大川中苦悟,要在丹炉旁苦修,却从未想过,一个五岁孩童会告诉他——道就在脚下,在眼前,在最寻常的万物里。

“有”是万物的形,“无”是万物的归,而“道”是那形与归背后的不变,是蝼蚁的合群,是稊稗的随顺,是瓦甓的承重,是露珠的聚散……这些他曾无数次忽略的细节,原来都是道的显象。

“扑通”一声,麻衣子对着玄元深深一拜,额头触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贫道有眼无珠!竟不知真仙童在此!太子这番话,点醒了贫道五十年的迷障!”

玄元连忙扶起他:“道长不必多礼。我只是看到了,便说了,算不得什么。”

恰好国王路过,见麻衣子行此大礼,忙问缘由。麻衣子将玄元的话复述一遍,末了叹道:“陛下,太子绝非尘世中人!他所言‘道在万物’,字字珠玑,连终南山的老道长都未必有这般通透的领悟!贫道敢断言,太子日后必成大道,远超凡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玄元太子修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国王心中激荡,却也早有预感。他看着玄元蹲在地上,又开始观察那只蝼蚁,仿佛刚才那场惊动人心的论道从未发生。这孩子的道心,就像那蝼蚁、那稊稗,自然而然,不刻意,不张扬,却自有力量。

麻衣子在宫中住了三日,每日都与玄元论道。玄元说“水往低处流,不是懦弱,是懂‘不争’”,麻衣子便悟“人处低位,方能纳百川”;玄元说“花开花落,不是兴衰,是‘循环’”,麻衣子便悟“得失成败,皆有定时”。临行前,麻衣子从布囊里取出一卷泛黄的《道德经》,书页上满是批注,边角都磨破了。

“这是贫道五十年的悟解,”他将书卷递给玄元,眼中满是敬意,“今日献给太子,不是传授,是请太子斧正。”

玄元接过书卷,认真地翻了几页,指着其中一句“大道无形”的批注,轻声道:“道长说‘无形故难寻’,可我觉得,正因为无形,才处处可寻——就像风无形,却能吹动人的衣角,让人知道它在。”

麻衣子再次拜倒:“仙童所言极是!贫道记下了!”

他离去时,都城百姓见一个云游道士对着皇宫的方向三拜九叩,都觉得奇怪,唯有知晓内情的国王与刘学士明白,这场五岁孩童与云游道士的论道,已在道门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印记。

那日后,玄元更喜欢往宫外跑。国王特许他每月出宫三次,带着碧月和几个侍卫,去市井看商贩吆喝,去田间看农夫插秧,去河边看渔人撒网。他说“商贩要懂‘供需’,这是道;农夫要懂‘时节’,这是道;渔人要懂‘水性’,这也是道”。

有一次,他见一个老木匠做木桶,木桶总漏水,老木匠急得满头汗。玄元凑过去看了看,说“桶底的木板,你削得一头厚一头薄,厚为阳,薄为阴,阴阳不均,水就漏了”。老木匠半信半疑,依言削得厚薄均匀,木桶果然不漏水了,对着这个五岁小童连连作揖,说“小神仙指点”。

这些事传回宫中,刘学士笑着对国王说:“殿下这是在‘格物致知’,从万物里悟大道呢。”

夕阳下,玄元坐在观星台的石阶上,手里拿着麻衣子送的《道德经》,身边放着从宫外带来的一粒稻种、一片瓦当、一只蝉蜕。他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轻声说:“道就像这晚霞,看着是红的,其实是光和云合在一起变的。它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

风吹过,荷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他的话。净乐国的天空,蓝得像块透明的玉,而这个五岁的孩童,正用他清澈的眼睛,一点点读懂这天地间最古老的秘密。他的论道,不在朝堂,不在经卷,而在蝼蚁的爬行里,在稊稗的生长里,在瓦甓的沉默里——这便是属于玄元的,最本真的道。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玄元太子修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