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行王朝 > 第78章 何家与镇守太监

修行王朝 第78章 何家与镇守太监

作者:一清二白的白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08-04 21:30: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巡检司巡检何正被杀一案一直没有进展,在得出凶手就是曾出现在古镇大街上的周俊之后,府衙和县衙衙役们在镇上寻找,可是都没有找出什么线索,就好像这个人消失了。

自从在古镇大街上露了一面之后,古镇上的人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府衙的捕头以为是调查工作没有做到位,又催促着两个衙门的衙役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可还是同样的结果。

终于府衙的推官郑炯以及上虞主簿发现了不对劲,一个人在古镇出现过之后,不可能后面再没有一点消息,就好像这个人后面的人生被突然抹去了一样。

既然那儒生能杀人,而且轻而易举的杀掉了从九品的巡检何正,这人的实力肯定不一般。施老曾推测或许已经是中三品修为,如果真是中三品,那么此人就是用某种方式屏蔽了自己,或者混淆了普通人的认知。

李逸这几天一直在巡检司衙门和郑炯以及上虞县的主簿下棋聊诗词,好在在另一个时空看了太多的短视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记忆有特别清晰,所以能和郑炯以及主簿从天南聊到海北。

在巡检司衙门的后宅,郑炯、李逸等人就在听李逸说起海外的事情。

“却说经过那朝鲜国,在其南部入海,乘船可以先到倭国的马岛,然后继续朝向东南方向就可以登陆倭国。听说那倭国的石见国内有一座银山,产量最高的时候年产白银38吨,百万两白银啊。不过倭国国内也不太平,这一产值不稳定,但就算如此,这石见国的石见银山也能年产40万贯左右,富得流油了可以说。”

“除了这石见银山,在石见国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左渡岛,这岛上有一座金银伴生矿,既有黄金又有白银,虽然产出不如前面的石见国,但是也是富得流油。”

其实这石见银山在另一个世界名气是很大的,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最大的银矿,其产量占据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

前面说过,其产量最高时年产白银38吨,大约100万两白银。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是明朝嘉靖时期,当时明朝的年税收大约在2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石见银山一年的白银生产量相当于整个大明一半的赋税。

而佐渡金矿差不多是同时期开采,1542年,也就是大明嘉靖二十一年,佐渡岛上的鹤子银山被发现;随后在1601年,也就是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在鹤子银山的基础上,找矿人发现了相川金银山。

与石见银山不一样的是,佐渡金山在二战时期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日方的统计,在佐渡金矿开采的近400年时间里,共开采出78吨黄金以及2330吨白银。

在16世纪,日本发现了这么多金山银山,那么这些出产的白银主要流向哪里呢?主要是和当时的大明以及西班牙做生意流出去的。

嘉靖二十一年,有三艘日本商船到明朝做贸易,他们船上共装载了8万两白银,而当时,中日海贸一年可为大明输入白银至少53万两,约合公斤。

而在1560年至1600年间,也就是嘉靖三十九年至万历二十八年,从日本进口的白银量达到3.3万公斤至4.8万公斤之间。也就是说嘉靖后期至万里前期,每年大约有90万至120万两白银从日本流入中国。

可以说日本白银大量流入加速了后来隆庆帝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倭国的银矿开采了没有,但是郑炯显然已经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吓到了,年产百万两白银啊

郑炯看着盯着手里的茶杯出神,轻声呢喃道:“我南平府一年的田赋折合白银只有两万多两,商税只有八千多两,盐课、杂税七千多两,总计一年赋税只有三万五千多两,如果这银山在我们南平府该有多好!”

似是意识到这些数据不能对外讲,郑炯心虚的向四周扫视了一眼,发现李逸几人并没有关注这边。

李逸其实是听到了的,自从练劲之后,他的五感比以往更加敏锐。只是听到郑炯说整个南平府一年的赋税只有三万多两时,内心里有些难以置信。

这南平府有何家这样的大户偷税漏税,还有张琮这样的官员从中贪墨,这南平府的赋税最后也太少了。

而且,这郑炯听到了倭国有金山银山之后,竟然没有露出想要占有的神情。

实际上南平府还不算离谱,如果李逸拿到全国的数据,那么他就会发现,虽然比起苏杭地区年赋税超过七八十万两来说,南平却是少,甚至只有对方的一个零头。但是比起大同等边镇来说,南平也是一个富饶之地了。

但是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南平多矿,光是荠县就有许多的铜矿以及一些煤矿,这些地方的税收其实是收不上来的。前面说过了,这些矿的税收由税监征收,征收的这些矿税按理说是要上缴的,但是上缴也是缴纳给皇帝的内帑,从国家财政变成私人财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况且这中间还避免不了税监从中贪墨,最后真的到当地官府手里的其实是很少的。

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钞关。上虞县地处南北西东的交汇处,往西是荠县,连接着长吉县;往南是南康县,连着岭南之地。就是这么一个汇聚南北西东的地方,钞关税收也少的可怜。

也就是说这中间有很多原本应该交给当地官府的赋税并没有交上去,而是去了其他的地方。

对于心中有疑问,李逸选择当场问。

“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刚刚大人所言,整个南平府矿税及杂税只有七千两,商税只有八千两,这明显不对劲。学生自荠县而来,荠县多矿,而且还有一座很大的铜矿。按照矿税税率,每年的矿税收入怎么会是七千多两呢?况且这还加上了杂税。”

郑炯闻言心道还是被他们听到了,原本专心喝茶的上虞县主簿此时也抬起头看着李逸和郑炯。

顿了顿,郑炯道:“这件事权当与诸位闲聊之后的谈资,切不可说将出去。”郑炯四下扫视一圈,确定没有人偷听。其实他身为七品推官,一身修为哪有人能近距离偷听而不被发现呢!

郑炯道:“按照朝廷的税率,南平府一年的矿税应该在一万四千多两,而实际上留给南平府的只有四千多两,这减少的将近一万两自然是被马全安马镇守拿走了。”

马全安,也姓马?还是镇守太监,不知道这个马全安和荠县的马吉飞是什么关系?李逸心里想着,继续听郑炯说。

“这位马镇守代表皇上,从矿上收上来的税很多时候并不直接进入户部太仓,而是直接进入内承运库。这笔钱自然就不能计入到南平府的矿税之中。”

“可是这样做,满朝的臣公就没有反对的?”

不等郑炯回答,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主簿回答了李逸的问题。

“自然是反对的,杨阁老以及诸位阁老们一齐向陛下建言,最终,在不久前,陛下下旨,之后收上来的矿税一半归内帑,一半归户部,可是,哎……”

李逸明白这声没说完的叹气,尽管当今陛下做出了一部分让步,但是这个中间可以操作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第一点,谁敢去查皇帝的账呢?收上来的矿税数目没有监管,户部并不清楚银钱数量,他们所知道的只是内庭报给户部的数字。

第二点是在执行过程中的贪墨问题,户部不能干涉皇室的内帑,负责与户部接洽的只能是内庭的太监。这些太监在银钱转运的过程中贪墨一些,还是同样的道理,难道还敢查皇帝的账?

有时候户部明知道数目不对,但是却依然只能选择妥协。

“哎,当今陛下啊!”

郑炯对于主簿涉及到皇帝的事情不仅不加以制止,甚至也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事李逸可不敢随便的跟上,只能当做没听到,主动岔开话题。

“既然矿税是被税监收走了,那么商税为何只有八千多两呢?这里面可包含了钞关?”

“自是包含了钞关的,实际上这古镇巡检司衙门所收上来的钞关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咱们那位马镇守给收走了。”

嗯?这个意思是这位何正何巡检是那位马镇守的人?毕竟巡检司衙门其实隶属于上虞县,而上虞县上面还有南平府,再上面是莹川布政使司,按理说身为镇守太监,怎么会看上一个小小的上虞县巡检司的钞关?

李逸看向那位上虞主簿,却见这位主簿大人朝着李逸轻轻摇头。

看来这个里面还有事情。

这一场茶话会持续了两个时辰,一开始确实是李逸在说,后面就是听郑炯以及主簿在说了。期间郑炯还问过李逸这些东西是从何得知的,要不是看李逸面嫩,还有十七八岁,说不得还以为李逸曾经去过倭国。

李逸总不能说很多知识是在另一个时空当牛马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视频看到的吧!

所以他只能说是在一些杂书上看到的,至于是什么杂书,忘记了,只是觉得很有趣于是才随手翻了翻,彻底断绝他们继续询问书籍的事情。

随着天色变暗,郑炯先走了。他还有事情需要处理,那个彻底消失的儒生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中品修行者,如果是的,那么事情就更加复杂了。

上虞县的主簿倒是还没走,仿佛是在等着李逸。

“本官姓李,倒是和你同姓!”

这是主动拉近关系了,李逸不敢怠慢,“说不定和大人几百年前还是一家。”

这话就纯粹是客气客气,对于初识之人,同乡、同年、还有同姓之人,如果有这么一层纽带,俩人之间关系升温就快一些。

其实李逸知道这位主簿姓什么,在巡检司衙门这么多天,多多少少也知道了。这位李偲主簿原本是举人外放做官,这点倒是比刘季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不过有一点倒是和刘季一样,那就是他在这个主簿的位置上已经蹉跎了多年。

眼下,这位李主簿和自己亲近,未必没有荠县代理知县韦明的原因。明眼人都清楚,韦明很大概率成为荠县知县,而荠县当前官员空缺,未必就不能升任到荠县,这提前和韦知县打好关系,自己又不用任何代价,何乐而不为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甚至于,如果关系足够亲近,荠县佐贰官的任命上,韦县令还能向上面举荐自己。

出于这样的原因,李逸这些天在巡检司衙门其实过的不错。

“二郎可有表字?”看来这位李主簿做了不少功课。

“还没有!”

“可有请德高位重之人取字?”

“未曾!”

听得此言,李偲便不再继续这段没什么营养的话题,而是转向另一个话题。

“先前听二郎对巡检司衙门的钞关感兴趣,正巧本官倒是知道一二。”

之前听到郑炯讲钞关,这位主簿朝他摇头,李逸便知道这里面还有其他的猫腻。当即向着李偲拱手,“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李偲也受了这一礼,之后开始讲述巡检司的事情。

巡检司巡检姓何,这件事李逸是知道的,甚至在李偲说这何正还是上虞何家的分支之时,李逸心里还道了一声果然如此。

经过李偲的讲述,李逸才知道,这何家确实是与马镇守有关系,甚至可以说这些年何家在上虞之所以能扩张的这么快,都是镇守太监马全安在省里照顾着。

良田扩张的过程中怎么可能没有威逼利诱,怎么可能没有伤人甚至死亡案件,这些事情都被上面压着的,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这位马镇守。

而上虞县巡检司隶属于上虞,税收理应交给县里,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借着何家的手交给了马全安。

县里能说什么呢?虽然是四品的镇守太监,但实际上职权比三品大员还大,县里也不敢得罪。

“所以是何家拿朝廷的钱做着自己的人情?”

“确是如此!”

李逸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南平府,甚至这个小小的上虞县还有镇守太监的事情。

根据另一个时空看到的知识,这镇守太监在明朝中后期职权甚至比一省的布政使职权还大,不,应该说是比巡抚的职权还大。在明朝中后期,实际一省的掌权者是巡抚,而布政使的职权被巡抚分走了很大一部分。

那么从镇守太监这里,就形成一条职权大小的排布,镇守太监大于巡抚,巡抚大于布政使。不知道在此世的情况会不会一样,但不管怎么说,镇守太监都是一省的巨头。

这时候出去的郑炯却回来了,一进门脸上就带着笑。

“果然是中品修士出的手,调查了这么久没有找到那名儒生的消息,本官就说有问题,刚刚本镇驿馆主事传来消息,他记得似乎是有这么一名儒生从驿馆向着上虞县而去了。”

“这驿馆主事已经无限接近入品,却是受影响最小的。能影响这么多人,非中品修士不可了。”

李逸没想到,当日坐在他身边的那个儒生竟然是中品修士。可怜他现在入品都不是,就已经见过好几个中品修士了。

不过,李逸还关心另外一件事,既然那名儒修去了上虞,那么他是不是也不用一直待在这里了?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