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行王朝 > 第35章 劲气的运用

修行王朝 第35章 劲气的运用

作者:一清二白的白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08-04 21:30: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陈汉官员体系下,按照散官勋爵,文官分九品十八级,最低是从九品的将仕佐郎。但是如果这时候把这套九品十八级的散官和勋爵表拿过来套在武将身上,那么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武将七品之下没有散阶,正六品之后就是空荡荡的了。

按照陈汉对武将的散阶划分,一开始武将只划分了五品十级。从正一品的特进光禄大夫到从五品的武德将军,后来,六品也被纳入了进来。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武将的散阶到这里就结束了。

所以李逸刚穿过来的那一个月,趁着休息的时间在家看了很多书,幸好前身的父亲以及爷爷储存了大量的书籍,这一点在乡村,可真是不容易。当然,扯远了,当时李逸翻看了那么多杂书之后,对于文官体系九品十八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时对于武将的着实了解的不多,甚至让他以为武将只到从六品。

此时,徐政正好开始讲武将散阶。

“本朝初立之时,武将散阶只到从五品,后来加到了从六品,七品甚至之下的武将并无散阶,因此,很多人对于七品以及七品之下的武将了解的不多。”

拿起旁边的杯子,徐政喝了口热水继续。

“实际上,武将也是九品体系下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七品及以下的武将是正常存在的。要说这个品级,那就要先从卫所制开始。“

徐政开始给李逸等人科普卫所制。按照徐政所说,陈汉前期以卫所制为核心,全国自京师到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防区在一府之地的设立所,一府以上的设卫。一卫有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一卫辖属5个千户所,一千户为1120人,长官为千户。一个千户所辖属10个百户所,一百户为112人,长官为百户。

百户下又分为两总旗和十个小旗,每总旗辖50人,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堡和哨。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

根据卫所制度,各省都指挥使司一把手都指挥使是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那下面的卫所,指挥使为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

这里面还有一个镇抚官,卫里叫做卫镇抚,卫镇抚从五品;所里叫所镇抚,所镇抚从六品。镇抚这个职位设立之初是负责军中的司法,他是军队中日常管理重要的执行者之一。但随着卫所制度的衰败,到此时,在某些卫所,镇抚这一职位时常空缺。

那么七品之下呢?

如果注意到了上面关于卫所设立以及人数安排就能发现,小旗手底下只有10个人,总不能这十个人都是**品的官员。所以按照卫所制度,小旗官已经是军队中最基层的军官了。

在前世明朝,明朝锦衣卫官员品级设定也参照了卫所制,各官职品级与卫所武将官职保持一致。所以在电影《绣春刀》中,锦衣卫小旗靳一川实则是从七品的武官。你要说记不清靳一川是谁,那么说加钱居士的师弟是不是就有印象了?

电影中沈炼、靳一川的大哥卢剑星是总旗,正七品,他一直的梦想就是升上百户,因为他的父亲是百户,升上百户就是六品官了。

扯远了,回到卫所军职上面来,小旗已经是最基层的武官了,那么按照卫所制度,八品以及九品武将似乎就没有了。

但是,凡事就怕说一个但是。几十年前开始,陈汉军队卫所制度开始逐渐崩溃,镇戍营兵制成为主流,此时武官体系就分为两种,一种还是卫所制,当此时很多武职都是虚职,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荣誉。例如都督、都指挥使等等。

还有一类武官,他们是实际掌握兵权的,但是却没有正式品级,例如千总、把总、守备、管队等职位,他们没有正式品级,设立这些武职的主要目的是统兵。这些官职的设立还是以实际的军事需求为主,并不纳入九品制。

甚至先皇时期,朝廷中还出现过将百户降职为八品,小旗官设为不入流官职,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不过这一提议最后不了了之了,古往今来,军队的改革都必须是慎之又慎的。

但不管怎么看,还是没有八品、九品的武官。从卫所制度的角度来看好像是的,但是辅助性质或者事务性质的武官就有**品。

例如外委千总,也就是辅助千总管理后勤的,这是正八品官。又或者是负责宫廷中的礼仪事务的典仪,也是八品。

九品的有没有呢?也有,例如太仆寺马厂委属斜领。

“所以,从卫所制度来看,小旗是军队最基层的军官,但是放到整个军队,一些临时性的官职,一些委派到其他衙门的官职,一些辅助性质的官职,还是会有**品出现,只是因为他们从事的事务通常是在背后,因此常常被疏忽。“

徐政说完这一段,喝了一大口热水,实在是这些内容解释起来,如果细讲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牛英、王二像是刚听完天书,这些什么指挥使、同知,离他们还太远,倒是知道小旗官品级是七品之后问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大人,既然小旗是从七品,总旗是正七品,那岂不是总旗和县令一样大?小旗比县丞品级还高?“

徐政笑了笑,“我朝文官自几十年上百年前开始,地位越来越高。此时,在官场体系中,武将普遍比文官低一级。例如县令是正七品,总旗也是正七品,通常情况下,总旗会听从县令的。“徐政说到这,看着李逸,”李逸呢?有什么要问题?“

显然,这又是考验来了,就像是小时候每次看完学校组织的电影放映,都要求第二天交一份读后感。现在就是徐政说完了武将武职,然后让李逸说一说观后感。

“这么说,夏鹰虽然是九品,但是却可能是一个后勤或者辅助类官职,那么为什么会连珠箭、游龙箭等这些?按照大人所说的,夏鹰更像是军队中的文职,但是那手箭术却不像文职。“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文职人员在军事技能上或许不如战斗人员,但是在接下来徐政的讲述中,却让李逸对于兵家修士有了更多的了解。

兵家修士与武夫实际上在低品的时候是非常相像的,兵家九品叫做明劲,意思就是明白了解劲气,之后开发出对劲气的各种使用方法。

武夫九品叫练劲,就是需要武夫通过对自身的打熬,在自己体内练出劲气。

虽然都是劲气,但是这里就有区别,那就是兵家九品的劲气好像没说是自己练出来?是的,这就是武夫与兵修最大的区别,或者说这是传统兵修与武夫的差别,传统兵家修士的能力依然是来自朝廷九品制。

例如一名士兵,因为在战场上立了功,然后被朝廷封了九品的官职。这个时候,他本身就具有九品的能力,这项能力是朝廷赐予的,而不是他自己修炼出来的。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前文有说过,一些武夫也可能是兵家修士,他们在成为兵家修士的同时也是一名武夫,这样劲气自然是自己练出来的。

这里面就涉及到陈汉的武官究竟是怎么来的。

前面提到的士兵因为作战英勇,在战场上立了军功,事后被朝廷封了官,这是因功升官的。像是在太祖时期,国朝初立之时的统一战争,太祖中期对漠北、北方用兵,还有后续朝廷对交趾用兵等等,这是普通士兵做官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第二点是因为资历升迁,太祖时期曾多次颁布“年深升迁“政策,例如太祖十八年,当时的云南驻军在选拔小旗官时优先提拔老兵,之后这项政策一直保留在军队中。但是这项政策的前提还是因为资历深,那么在军队中资历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个人在军中的能力,特别是经历过战争的人。

所以这项政策实际上看的还是个人能力。

除了军功、资历,还有一条普通士兵升为军官的渠道,那就是直接上书奏言。

太祖时期因为国朝初立,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因此太祖开创性的提出,山林隐士、军中奇才等可以直接上书言事。意思就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直接写信给朝廷,如果朝廷觉得你的这个建议非常不错,那么就有机会授予你官职。

太祖七年,当时杭州卫一名叫做章宪的士兵上书进言,对当时的盐法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事后章宪直接升任为镇抚官,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六品官员。

二十多年后,辽东戍边的一个叫做马名广的戍卒向朝廷呈上了一封“五事疏”,什么是“五事疏”呢,《孙子兵法》中所五事指道、天、地、将、法,实际上就是影响战争的因素归纳总结到这五个方面。

马名广对边境防务、军民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但是这篇“五事疏”因为部分观点偏颇,并未被采纳,但是事后他仍然被提拔为县丞,成为一个正八品的朝廷官员。

这项政策也被延续了下来,也给了普通士兵向天子进言的机会。但是这里面可能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些犯了罪的士兵通过上书被提拔,那么对士兵的处罚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针对这个问题,后来朝廷宣布,禁止犯法遭到处罚的士兵上书言事。

政策是好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书渠道逐渐被文官集团控制,普通士兵再想通过向朝廷谏言从而获得晋升也就越来越难,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上述三个都是针对普通士兵,也就是从军中晋升,还有一个正式的渠道,却是普通人也能成为军官武将,那就是自武周朝开始的武举制度。

陈汉初期实际上并未在法律上规定武举,前期主要是针对文官的科举。在国朝创立将近100年后,当时朝廷才正式颁布《武举法》,但当时朝廷并未看重武举,特别是此时还遭到了文官的反对。

直到快十四年之后,朝廷才将武举制度化,依照文官科举制度,每三年一考,设乡试、会试两级。又过了两年,制度更加完善,边境和内地分开考,分卷录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