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行王朝 > 第1章 牛家湾

修行王朝 第1章 牛家湾

作者:一清二白的白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08-04 21:30: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太阳将落未落,月亮将明未明之时的天色是极美的。如果这时候天边再有一些云彩,那么此时在余晖的照耀下,云边呈现出来紫色、红色,加上白色的云朵以及天空的蓝色,多姿、绚丽就共同绘制出了此时的天空。

绚烂之下,一条大河穿过青山,向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蜿蜒流转。此时,在河水的映衬下,天与地共一色。

河边有个村庄,名叫牛家湾,正好处于河湾的内湾里。村庄所处位置像一个喇叭,三面临水,喇叭口则对着村外,一条驿道正好从村口经过。驿站离牛家湾二十几里,名曰桥头驿,实际上,那地方并没有桥,不过桥头驿所在,却是本乡之所在。

村庄不小,百十户人家,这个数量,刚好一里。国朝初定之后,太祖皇帝为重新编造户籍,下旨百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

然后规定,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

就是说,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按照丁粮多寡排序,也就是按照人口征收税粮的规模排序,其中十户为里长。一甲之内,按丁粮多寡其中一户为甲首。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每年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役。

那如果遇到了鳏寡老人呢?或者一个村子超过了一百一十户呢?也有规定,对于超出一百一十的,则由里长带管。

打个比方,一个村子有125户,110户为一里,超出15户,这十五户则有里长带管,成为这个里的带管户。带管户是需要服差役的。

而对于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人户,年老、残疾、十岁以下的幼童,这些人被编为畸零户。畸零户则不需要服差役。

还是以上述为例,村子125户,其中有6户是畸零户,因此,这个里就形成了一百一十户在编户以及9户带管户,这119户都是需要服差役的。此外还有6户畸零户,他们6户不需要服差役。

但是一项制度并不是没有缺点,里甲制看上去能更好的统治基层,但是从一开始,这项制度就存在致命缺陷。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以及家庭生产能力、家庭成员的变化,还有地方差异等,一些里、甲会出现差异。

例如一甲之内出现富裕者,那么这户人家就可能需要连着服差役。又或者一户人家相继有人去世,成了畸零户,那么就会退出在编差役中。

如果后续没有对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一味的沿用,最终矛盾会越来越大。

此时,牛家湾内大多数房子都已经冒起了炊烟。大人们开始呼喊自家孩子的名字,玩疯了的孩子们从村口大树下面疯跑着回家。

一些不想回家的孩子则被自家大人揪着耳朵一路拎回来,回到家时脸上通红。

大抵是孩子们也怕社死,被家里长辈揪着耳朵,还被同伴们看到,有损自己的“脸面”吧。出来混,讲究的就是一个脸字。

村口的大树下,看上去三十多岁,一脸憨相的里长牛大正一脸憨笑的看着孩子们被自家大人撵回家。刚刚,自家小子还被自己媳妇揪着耳朵带回家了,那小子被揪着耳朵还不忘朝着自己喊“阿爹救命”。

等到孩子们都被拎回家,牛大脸上的憨笑才慢慢收敛,取而代之的是紧皱的眉头。他一脸的憨相,加上此时紧皱着眉头,这张脸上的表情实在是有些反差萌。

皱眉不是为别的,正是县里的差役。

这里就不得不提里甲差役,本朝里甲差役分两种,一种是里甲正役,一种是杂泛差役。

正役就需要说到里甲制的另一项重要作用,那就是征税。正役除了县衙勾摄公事,另一个就是催收钱粮。

不过,正役之外,需要服差役的更多是杂役。杂役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各级官府以及职能部门,或者是官员,都可以要求地方人员服杂役。

牛大忧心的正是杂役,县里已经通知,牛家湾十甲各出一人服杂役。可是,牛家湾前不久才刚刚服完杂役,而眼下正值粮食收获时期,哪家出一个劳动力,都是一份损失,更何况才刚刚服完役。

村口的驿道上,远处有一道穿着皂色衣服,骑着杂色马匹的身影飞速的接近,这是牛大要等的人,县里下来的皂隶。

皂隶也属于杂役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皂隶以一年为期限。

来的这人显然认识牛大,在隔着牛大十几米远的地方喊了一声牛大哥,随后一勒马缰,马儿顿时漫步,走上几米之后停了下来。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动作娴熟,一看就是练过骑术的。

牛大迎了上去,“王老弟,可把你等来了。”

皂隶叫王二,与牛大在服杂役时认识,感情笃厚。此刻,王二也握着马缰绳朝牛大拱手,“牛大哥,久等了。”

“哪里,走走走,随我回家。”

最后一丝太阳的光辉终究是藏进了地平线下方,清冷的月光辉洒在大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牛家院子,借着月光,牛大正与王二喝酒吃菜。

“王老弟,再来一杯。”

“牛大哥,真不能再喝了。”

“兄弟,你就与为兄说说,这前不久才服了杂役,怎么又要服杂役?”

“牛大哥,这我就是和你说,可不要随意乱传啊。”

“兄弟看你说的,你信不过哥哥?”

“没有,”王二停顿了下,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主要是闹白莲了。”

“白莲,”牛二终于知道为什么王二这么谨慎了。

说起白莲教,那真是由来已久。在本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可谓是历史悠悠。白莲教的信徒广泛的存在于广大的底层人民,实行家长制,而首领对于朝廷额态度不一,实际上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本朝初期,白莲教被严禁。主要原因是当时某些地区的白莲教发动武装暴动、教首称皇称帝,作为统一王朝的皇帝自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

铲除白莲,也成为了基层政府政绩的一部分。

夜已经深了,村子里彻底的安静了下来,偶有的几声狗叫声在这个空旷的夜晚显得格外明显。

靠近牛大家的一户人家,主人显然还没睡。站在院子里,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不断传出来。

“小姐姐……手机……”

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然后化为一声叹息。

夜,更加幽静了。

天亮未亮,鸡还没有打鸣,牛大已经起床。天气还不冷,但晚上依然有些微凉,单薄的被褥没有多少温暖。王二这厮睡得正熟,被褥大部分盖在他身上,好不容易抢到一些,转眼就快天亮了。

里屋妻子已经起床,估计这会儿正在厨房忙活。牛大打开屋门,走到泥土夯的紧实的院子里,深吸一口气后,双腿齐肩宽站定,抬手打了一套拳,身随拳走,脚随身走,拳风呼啸,虎虎生威。

拳法是县里教的,皂隶、弓手等半武装差役全部由县里教授武艺,不然平民百姓哪有机会练武。待早晨的凉意彻底消散,身上起了一层薄汗,牛大才收拳站定。提上木桶,打开院门,走出院子,转身就看到了一道略显瘦弱的身影提着一桶水慢慢的走向自家院门,却是隔壁李家二郎李逸。

“二郎。”

李逸闻言,放下水桶,看向牛大拱手。“牛大哥。”

牛大走过去,看着李逸,“怎起的这般早?身体可好些了?”

“好多了,谢谢牛大哥这段日子的关照。”

“看你说的,都是邻里乡亲的。”看着李逸,牛大有些诧异,这李家二郎怎的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客气了?

李家不是牛家村的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的,实际上就是流民迁徙至此。从国朝初立开始,帝国人口迁徙运动一直在进行。国初因为战争的原因,人口与耕地分布不均,太祖发动了百万人口大迁徙,此后成祖也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人口大迁徙。

按理说国朝已经一百多年,战乱的影响已经消失,人口迁徙应该变少,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农民运动、地方剥削成为了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听闻李家就是因剥削而成为流民,辗转到了牛家湾,到李家二郎已经是第三代人了。

上个月,二郎父亲李正因病去世,二郎闻此噩耗一病不起,时而沉睡,睡梦中胡言乱语。村子里的人心善,一边忙着李正的丧事,一边去县里请了医者过来,大夫摸着脉象端坐良久之后,摇了摇头,脉象虚弱无力,时隐时现,恐不久于人世。

村里人有些哀伤,李家这怕是要绝户了。没想到,一周之后二郎醒了,只是身体虚弱的很,牛大家离李家近,经常照顾李家二郎。

至于李家大朗,村里的一些孩子见都没见过,自七八年前离家,至今杳无音讯,可能已经死在外面了。

“牛大哥,你可是要去打水?”

“哦哦,”李逸的话将牛大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二郎,过会儿来家里吃饭,你嫂子正在做,我先去打水。”

“诶!”李逸看着牛大向着村中心走去,那里是村里的饮用水井,保障全村人饮用。

待牛大走远,李逸提起木桶,用肩膀顶开院门,慢慢的走到院子里的水缸边。拿开竹盖,略显吃力的将水桶里的水倒入其中,末了,一层细汗出现在额头上。

“这具身体还是太孱弱了。”

放下水桶,从旁边拿过木瓤,在缸里舀了水,咕噜咕噜的喝了个痛快。

这会儿,除了额头上的汗,右手竟有些微酸。“看来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说的就是此时的我了。”李逸自嘲的笑了笑,随后坐在院子的竹椅上。

院子内物件不多,虽简但洁。抬头看着头顶的文旦树,清晨的阳光正透过树叶的间隙飘落下来。不同于前世低矮的柚子树,院子里的这颗柚子树树干笔直,怕不是有十几米高。

这种树结的柚子估计不是很好吃,李逸看着树上的柚子,心里想的是能吃否、好吃否。此时他的心态与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修行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