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61章 光合作用增效棚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61章 光合作用增效棚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6 20:45:5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六十一章:光合作用增效棚

“转基因灵植培育”计划的初步成功,如同在绝望的荒漠中掘出了一口甘泉,为濒临断粮的流云宗丹药体系带来了一线生机。那株珍贵的“抗魔病止血草”及其无性繁殖的后代,在严密防护的秘密药田中顽强生长,证明了通过干预灵性本源获得特定抗性的可行性。科学派立刻投入全部资源,加速扩繁这批希望之种,并尝试将抗病性状导入其他几种关键灵植。

然而,危机远未解除。玄骨势力显然察觉到了科学派的应对,加紧了外部围剿。他们不仅通过控制的商会进一步卡死高端灵材的供应,更阴险地散播谣言,污蔑科学派“滥用邪术、玷污灵根、培育妖植”,试图从舆论上孤立和打击科学派。同时,“谛听”系统监控到,玄骨闭关处的灵压波动已如沸腾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而外部魔道势力“影月”的活动也愈发猖獗,多次试探流云宗边界。

更严峻的是,即便抗病灵植能够成功推广,其生长周期和产量,对于支撑一场可能旷日持久、规模空前的宗门大战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传统的药田种植,受限于日照、灵气浓度、季节变换等自然条件,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当前宗门灵气因大战而紊乱、外部环境因魔气渗透而恶化的背景下,常规种植的灵植生长缓慢,品质参差不齐。

“我们必须打破自然的桎梏!”姜逸在视察一片因灵气稀薄而萎靡不振的药田时,心中涌起强烈的紧迫感,“不能再看天吃饭!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人工创造最优生长环境、大幅缩短生长周期、提升灵植品质和产量的方法!”

他的目光掠过田埂上那些依靠微弱日光进行着本能光合作用的灵植,思绪再次飞跃。在前世,现代农业通过温室大棚、人工光照、无土栽培、环境控制等技术,实现了作物的反季节、高效率生产。在此界,灵植的生长不仅依赖普通的光合作用,更关键的是对特定频谱灵光的吸收和转化(可称为“灵合作用”)。若能建造一种特殊的“灵植工厂”,人工调控光照、灵气、温度、湿度乃至营养液,岂不是能实现灵植的“工业化”生产?

一个宏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建造“光合作用增效棚”!不是简单的温室,而是集成了灵光光谱调控、高浓度灵气供给、智能环境控制、甚至水肥灵液一体化灌溉的现代化灵植生产系统!

“系统,新项目预研:‘高密度可控环境灵植培育系统’,代号‘丰饶’计划。目标:设计并建造能够最大化灵植‘灵合作用’效率、实现快速、高产、高品质种植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人工环境设施。推演核心技术及系统架构。”

【指令收到。项目‘丰饶’启动。】

【技术原理分析:灵植生长核心在于高效进行‘灵合作用’,将光能(特定灵光)和环境中灵气转化为自身灵能及有机物。】

【系统架构推演:】

1. 灵光供给系统: 核心!需模拟并优化太阳灵光光谱,重点增强灵植吸收效率最高的特定波段(如促进灵药积累的‘紫霄灵光’、促进生长的‘青木灵光’)。方案:① 多频谱灵光灯阵(基于‘灵力电池’和‘灵光转换材料’);② 大型聚光灵阵,收集并过滤日光中的有效灵光成分。

2. 灵气环境控制系统: 维持棚内稳定、高浓度的纯净灵气。方案:① 聚灵阵强化版;② 直接输入提纯后的‘灵气管’(借鉴‘灵力无线传输’和‘灵气净化塔’技术);③ CO?(此界为‘浊灵气’或其他灵植所需气源)浓度调控。

3. 环境恒控系统: 精确控制温度、湿度、气流。方案:集成‘PID控温’、‘灵能制冷/制热符阵’、‘灵风扇阵’。

4. 栽培系统:

? 基质栽培: 使用优化配比的‘灵土’(混合特制肥料、保水灵材)。

? 水培/气培: 更高效!灵植根系直接接触富含营养灵液的雾汽或液流。需解决根系供氧、营养液循环与灭菌问题。

5. 智能管理系统: 集成传感器网络(监测光照、灵气、温湿度、植株生长状态),由‘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分析数据,自动调节环境参数,实现精准农业。

【关键挑战:1. 高效、低成本、可调频谱灵光源的研制。2. 高浓度灵气环境的稳定维持与能耗控制。3. 水培系统防病害与根系环境优化。4. 大规模系统的集成与控制复杂度。5. 初期建设成本高昂。】

【推荐路径:先建设小型原型棚,验证关键技术,尤其是灵光增效效果,再逐步扩大规模。】

蓝图振奋人心,但技术集成度极高,且对能源消耗巨大。然而,面对迫在眉睫的供给危机和玄骨出关的倒计时,姜逸决定不惜代价,立即上马!

“丰饶”计划迅速启动。科学派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选址在丹霞峰后山一处相对隐蔽、地脉灵气尚可的谷地,开始建造第一座“光合作用增效棚”原型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灵光供给系统是首要攻关难点。姜逸需要一种能发出高强度、且光谱可调的灵光源。他尝试了多种方案:

? 方案A:灵光符阵灯。 在特制灯座上刻画复杂的发光灵纹,通过注入灵能激发特定频率灵光。优点是光谱纯,可设计;缺点是亮度低,能耗大,散热问题严重。

? 方案B:灵植激发灯。 利用某些特殊灵植(如‘夜光蕈’、‘流光草’)的生物灵光特性,通过灵能刺激使其发出强光。优点是光线柔和,含特殊有益灵波;缺点是光照强度不稳定,培养灵植成本高。

? 方案C:灵晶转换灯。 借鉴‘全息投影’和‘灵光显示’技术,使用高纯度灵晶作为基质,掺杂不同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提纯实验’成果),通过电能或直接灵能激发,产生不同颜色的灵光。此方案潜力最大!姜逸集中力量优化灵晶配比和激发电路(结合‘灵力电池’技术),成功研制出第一代“稀土灵光二极管”(LED灵光版)原型!虽然效率不高,光谱范围有限,但亮度远超符阵灯,且可通过组合不同发光单元模拟太阳灵光光谱,极具发展潜力!

最终,原型棚采用了混合方案:顶部安装大型“聚光灵阵”采集并引导自然日光中的有效灵光成分作为基础照明;棚内悬挂多组“稀土灵光灯板”和特定功能的“灵光符阵灯”作为补充和光谱微调,重点增强对灵药积累关键的蓝紫光和青木光波段。

灵气环境控制方面,原型棚地下铺设了强化聚灵阵,四面墙壁和天花板内嵌了“灵气管”接口(暂时由大型“灵力电池组”和一个小型“灵气净化塔”原型供气),并设置了多个灵压和灵气浓度传感器,由控制系统自动调节。

栽培系统则大胆采用了技术更前沿的气雾培。灵植被固定在有孔的面板上,根系悬垂在封闭的黑暗环境中,由高压雾化器将富含营养灵液(由“药渣回收”得到的有机肥和矿物灵盐配制而成)雾化成极细的颗粒,直接喷到根系上。这种方式根系氧气供应充足,营养吸收效率极高,且避免了土传病害。雾化器和营养液循环系统由灵能驱动,并设置了紫外灵光灭菌模块。

智能管理系统则由升级后的“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兼任,连接棚内数十个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数据,并根据预设的、针对不同灵植生长阶段优化的“生长模型”,自动调节灯光光谱和强度、灵气浓度、雾化频率、温度湿度等参数。

建造过程充满了挑战。灵光灯的散热、气雾培的防堵塞、营养液配比的优化、系统集成的稳定性……问题层出不穷。科学派弟子们日夜奋战,不断调试改进。

一个月后,第一座占地约半亩的银灰色、充满未来感的“光合作用增效棚”原型机,终于矗立在丹霞峰后山。棚体由轻质灵金骨架和特制的透光灵膜构成,内部灯光开启时,宛如白昼,灵气氤氲。

首批试种的是生长周期短、需求量大且已完成抗病基因改造的“止血草”和“凝露花”幼苗。

启动系统!聚灵阵嗡鸣,灵光灯板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雾化器喷出细密的营养雾汽。所有参数由AI系统自动控制。

效果是震撼性的!

在优化光谱和充足灵气的环境下,灵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叶片肥厚,色泽鲜亮,灵韵盎然。通过“灵力显微镜”观测,其细胞内的灵子活动异常活跃,灵合作用效率远超外界药田的同种灵植!

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原本需要三个月才能成熟的“止血草”,在增效棚内仅用了四十天便达到了采收标准,而且植株内有效成分含量提升了近三成!“凝露花”的花期也提前了将近一半,花露产量和品质显着提高!

“成功了!产能……产能提升了数倍!”负责药田的弟子看着棚内郁郁葱葱、长势惊人的灵植,激动得声音颤抖。

“丰饶”计划的首战告捷,意义非凡!它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供给危机,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灵植生产模式。科学派立刻开始规划建设更大规模的增效棚群,并着手研究将更多种类的灵植(包括一些对环境要求苛刻的高阶灵药)纳入棚内栽培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悄然浮现。

一名负责棚内日常维护的弟子,在长时间工作后,出现了头晕、神识烦躁、灵力运转微微滞涩的症状。起初以为是劳累所致,但接连数名弟子都有类似反应。姜逸高度重视,立即下令对增效棚内部环境进行全方位检测。

结果令人震惊!检测发现,棚内长期运行的高强度、特定频谱的灵光照射,以及高浓度灵气的持续环境,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但持续存在的“灵辐应激场”!这种应激场对灵植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于长期身处其中的修士,却会缓慢积累一种“灵光疲劳”,干扰其神识宁静和灵力运转的流畅性!尤其对于修为较低或心神消耗过大的弟子,影响更为明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人工环境的副作用!”姜逸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自然界的光照和灵气是动态变化的,有昼夜四季、阴晴圆缺,这种变化本身也是对修士的一种锻炼和调节。而增效棚内高度优化但恒定不变的环境,虽然对灵植是天堂,但对人体却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温柔陷阱”。

“必须为值守弟子配备防护措施!”姜逸立即组织人手,利用“灵力绝缘防护服”的技术积累,研发了一种轻便的“抗灵辐护目镜”和能够调节周身灵场的小型“个人灵域平衡符佩”,有效缓解了“灵光疲劳”症状。同时,调整了弟子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棚内环境中。

这个小插曲给姜逸敲响了警钟。技术的应用必须考虑其系统性影响,尤其是对生命体(包括人类)的长期效应。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自然规律的复杂性和生命的适应性。

就在科学派紧锣密鼓地扩大增效棚生产,并完善防护措施的同时,“谛听”系统捕捉到了最令人不安的信号——玄骨上人闭关处的灵压波动,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峰值后,骤然归于一种可怕的、令人心悸的死寂!与此同时,宗门内所有被标记的、体内潜伏有微观魔种的弟子,其生命体征监测符阵同时发出了微弱的、但频率高度一致的异常波动!

“蜂巢……被激活了?!”丹霞长老接到密报,脸色骤变。

山雨欲来风满楼!最后的宁静,已被打破。玄骨上人,或许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玄骨上人,而他手中最恐怖的那张牌,即将打出!

“光合作用增效棚”产出的灵植,能否支撑流云宗度过接下来的腥风血雨?科学派打造的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绿洲,又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席卷一切的魔云中幸存下来?答案,即将在血与火中揭晓。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