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云端丹方数据库
“纳米机器人清炉术”的成功,将科学派的精细操作能力推向了微观尺度,极大地提升了炼丹安全性与设备维护水平。然而,那次意外发现的、潜藏在材料供应链中的魔气污染,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姜逸的心中。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其渗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已从技术打压、资源封锁,蔓延到了最基础的材料源头。科学派的发展,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与此同时,宗门内部的暗战已趋于白热化。玄骨上人一系虽因“幼蜂”接连暴露而暂时收敛,但其核心势力依旧盘踞,且行事愈发诡秘。云鹤真人主导的内部筛查与秘密控制仍在紧张进行,流云宗表面平静之下,已是暗流汹涌,信任危机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人人自危的氛围中,信息的隔绝与壁垒,成为了滋生猜忌和恐慌的温床。
科学派本身,也面临着知识管理上的巨大挑战。随着研发的深入,积累的实验数据、优化的丹方、设备图纸、工艺参数、材料特性等海量信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宝贵的知识资产,分散记录在数以千计的玉简、兽皮卷、乃至弟子们的研究笔记中,查找困难,共享不便,更难以进行有效的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或潜在的问题,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浩瀚的数据中,却因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分析工具而被埋没。
一次典型的困境发生了。一名科习弟子在尝试优化一种名为“清心祛魔散”的辅助丹药时,遇到了药性冲突导致成丹率骤降的问题。他耗费数日查阅前人笔记和有限的数据记录,却找不到类似案例的解决方案。而实际上,早在数月前,另一名弟子在研发“丹毒净化过滤装置”时,曾记录过一种特定药材在高压下的灵化学变性数据,恰好能解释此次冲突的根源。但由于信息孤岛,这两条本应关联的关键信息未能交汇。
这件事让姜逸深刻意识到,分散、孤立的知识储存方式,已经成为制约科学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前世,应对海量信息的最佳方式,是构建集中、共享、可智能检索与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在这个世界,凭借已有的灵算阵盘和初步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否打造一个修仙界的“云端丹方数据库”?
一个宏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成型——他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科学派、乃至未来可能扩展到全宗门的,集数据存储、共享、检索、分析、推演于一体的中央知识库!将所有丹方、实验数据、研究成果数字化、标准化,并上传至一个由强大灵算核心支持的“云端”,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与智能赋能!
“系统,超大型项目立项:‘流云宗科学派云端知识库系统’,代号‘知网’计划。目标:构建基于灵能计算与存储技术的集中式、网络化、智能化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标准化录入、安全存储、高效检索、关联分析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挖掘与推演。推演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
【指令收到。超大型项目‘知网’启动。】
【系统架构推演:】
1. 数据层: 核心为高容量、高速度的灵能存储介质(如大型“魂晶阵列”或“灵玉硬盘”)。需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格式(如丹方XML灵文、实验数据JSON灵式)。
2. 计算层: 强大的灵算核心阵列,负责数据索引、检索算法、关联分析及运行AI推演模型。可基于现有“灵算阵盘”集群化扩展。
3. 网络层: 连接各终端与中心数据库的灵能网络。需高带宽、低延迟、安全的灵波通信协议(可基于“灵力无线传输技术”升级)。
4. 应用层: 用户交互界面(如改进型显影玉璧)、数据录入工具、智能检索接口、可视化分析平台等。
5. 安全层: 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防入侵与防篡改机制(可结合“灵力区块链防伪”技术预研)。
【关键技术挑战:1. 海量灵能存储技术的实现(容量与成本)。2. 高效灵能数据库索引与检索算法的设计。3. 跨领域数据的关联模型与语义理解。4. 系统安全性与抗攻击能力。5. 用户接受度与数据录入的规范性。】
【推荐路径:分阶段建设,先搭建核心存储与计算基础,实现内部关键数据的上传与共享,再逐步扩展功能与覆盖范围。】
蓝图宏伟,但工程浩大。姜逸决定采取务实策略,先打造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服务于科学派最紧迫的需求。
首要任务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传统的玉简存储容量有限,且读写速度慢。姜逸将目光投向了宗门秘藏的一种特殊灵材——“万象魂晶”。这种魂晶具有极高的信息存储密度和极快的灵子读写速度,是制作高阶传承玉简的核心材料,但价格极其昂贵。姜逸设计了一种“魂晶阵列柜”,将数百块标准化的低品级万象魂晶通过精密灵路并联,形成一个具有超大容量和并行读写能力的中枢存储单元。同时,他借鉴“灵力电池”的灵能管理技术,为阵列柜配备了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散热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