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6章 流水线雏形设计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16章 流水线雏形设计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6 20:45:5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丹霞长老的介入,如同给姜逸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刘执事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将调查重点转向寻找那批“问题丹药”的源头,以及核实出事弟子的具体情况。流言蜚语虽然仍在暗中流传,但公开的针对和刁难明显减少了。

姜逸深知,这份暂时的平静,源于他展现出的价值以及丹霞峰的庇护。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将这份价值持续放大,转化为他人难以撼动的实力和成果。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药性冲突预警算法”的初步成功,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开始系统地将之前零散的技术突破进行整合和优化。MK-I型自动化控火符阵被升级为MK-II型,加入了基于预设安全边界的简单冲突概率模拟功能,虽然还不能实时干预,但能在系统日志中标记出潜在的风险点,供他事后分析。

丹毒残留检测仪的原型机也在不断改进。他尝试用更精密的“灵刻刀”在更纯净的水晶基板上人工铭刻衍射光栅,取代效果不稳定的天然幻彩云母,以提高“分灵”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他开始着手建立常见丹药有效成分和丹毒杂质的“标准灵力波谱图谱库”,为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然而,随着实验的深入和成功率的提高,一个新的瓶颈出现了——效率。

尽管自动化控火节省了大量心神,但炼丹本身依然是一个串联的过程:预处理材料、升温暖炉、投料融合、凝丹收丹。每一步都需要他亲力亲为,等待特定的时间节点。炼制一炉丹药,动辄数个时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和准备中度过。而且,丹炉只有一个,无法同时进行多炉炼制。

“这太没有效率了!”姜逸看着系统日志中记录的、大量被浪费在等待上的时间,皱紧了眉头。这就像前世的手工作坊,严重制约了产能和实验迭代速度。

“必须改变这种串行的工作模式!”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流水线”。

将复杂的炼丹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序,每个工序由专门的“设备”或“岗位”负责,物料在不同工序间流转,实现并行作业,从而大幅提升整体效率。这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思想之一。

“系统,基于现有技术,模拟设计一条适用于聚气丹或融灵散等低阶丹药的流水线生产方案。”

【指令收到。开始工艺流程分析与工序分解……】

【方案模拟中……】

【初步流水线设计方案(雏形)生成:】

1. 原料预处理工段:

离心提纯单元: 使用灵能离心机(待研发完善),对矿石类、部分植物类原料进行初步提纯和粒度分级。

精准切割/研磨单元: 设计带有刻度标尺和固定夹具的切割台、自动研磨器(可结合小型旋风符阵驱动),确保材料尺寸一致。

药性激活/预处理单元: 如恒温浸泡池(用控火符阵维持水温)、特定频率灵波照射装置(用于激活如虹光花等特殊药材)。

2. 核心反应工段(丹炉区):

自动化丹炉: 现有MK-II型控火丹炉,负责核心的加热、融合、反应过程。未来可增加自动投料装置(基于机械臂或重力滑道 灵控阀门)。

多炉并行: 规划多个丹炉位,由一套中央控火系统(升级版PID阵盘)统一调度管理,实现多炉同时炼制不同批次或不同种类的丹药。

3. 成丹后处理工段:

丹毒快速检测单元: 部署丹毒残留检测仪,对出炉丹药进行批量抽检或全检,确保品质。

分拣包装单元: 设计基于重量、尺寸或灵光扫描的自动分拣装置,将丹药按品质分级,并自动装入对应规格的玉瓶。

4. 辅助系统:

物料传输系统: 设计传送带(可用低阶御物术阵盘驱动)或轨道小车,在各工段间流转物料篮。

中央控制系统: 未来目标,集成所有设备的监控和调度,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对应后续“灵力自动驾驶丹炉”等章节)。

看着系统模拟出的、充满几何美感和逻辑性的流水线布局图,姜逸心潮澎湃。这不再是模糊的设想,而是有了具体技术支撑的蓝图!虽然其中大部分设备都还处于概念或原型阶段,但方向已经明确!

“当前最现实、能最快提升效率的,是实现‘多炉并行’!”姜逸立刻抓住了重点。拥有多个丹炉同时开工,是突破产能瓶颈最直接的方式。

他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当。之前赌约赢来的灵石,加上出售丹药所得,大部分都投入了研发,剩余不多。购置多个标准丹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丙字七号丹房虽然比之前好,空间也有限,无法容纳太多大型丹炉。

“必须开源节流,同时优化空间布局。”姜逸思索着。

节流方面,他决定自己动手改造。他前往宗门的废器阁,那里堆放着各种损坏报废的法器、丹炉等。花费了少量灵石,姜逸淘到了两个锈迹斑斑、铭文模糊、但炉体基本完好的低阶丹炉残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将这两个“废炉”运回丹房,开始了艰难的修复和改造工作。清除锈迹、修补炉壁裂缝都是小事,最关键的是在内壁镀上他研发的防爆涂层,以及加装与MK-II型控火系统兼容的传感器接口和执行符箓座。

这需要精细的手工和对符阵的深刻理解。姜逸几乎不眠不休,将修复丹炉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来完成。系统则辅助进行结构应力分析和涂层附着力模拟,确保改造后的丹炉安全可靠。

几天后,两个旧丹炉焕然一新。虽然外表依旧古朴,但内壁光滑如镜,关键部位加固,并且预留了控火接口。它们与姜逸原本的丹炉一起,并排安置在丹房一侧,构成了一个简易的“丹炉组”。

开源方面,姜逸不得不再次出售了一批丹药。这次,他选择炼制的是难度适中、但需求量较大的“回气散”,成丹率稳定在八成以上,品质多为中品,很快便换回了足够的灵石,不仅填补了开销,还有了些许盈余。他特意留下几枚成色最好的回气散,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是空间布局优化。丹房面积有限,三个丹炉加上工作台、材料架,已经显得拥挤。姜逸绘制了详细的丹房平面图,利用系统进行空间模拟和物流路径优化。他借鉴了前世实验室的布局经验,采用了U型布局,将原料区、预处理台、丹炉组、检测包装区按流程顺序排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搬运距离。他甚至规划了头顶的吊架和墙面的垂直储物格,以最大化利用立体空间。

看着经过重新规划后,虽然紧凑但井然有序的丹房,姜逸满意地点点头。这已经有了流水线工作站的雏形。

最后,是控火系统的扩展。现有的MK-II型PID灵算阵盘,是为单个丹炉设计的。要同时控制三个丹炉,需要升级计算能力和增加输出通道。姜逸对阵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两个辅助运算符纹阵列和对应的灵力输出接口,并用更粗的导灵银丝连接另外两个丹炉。这使得阵盘负荷大增,需要消耗更多灵石驱动,但总算实现了对三个丹炉的“一拖三”基础控制。当然,目前还只能让三个丹炉执行相同的温度曲线,无法独立控制。

准备工作就绪,姜逸进行了第一次“小批量并行炼丹”测试。他同时在三座丹炉中生火,投入相同的聚气丹材料,启动统一的控火程序。

一时间,丹房内三炉齐燃,火光映照,温度升高,药香渐渐弥漫。姜逸穿梭其间,不再是手忙脚乱地控火,而是有条不紊地检查各炉状态,记录数据,调整投料细节(因为预处理仍靠手动,存在细微差异)。

虽然精神仍需高度集中,协调三个炉子的进度也带来新的挑战,但整体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原本需要三个独立时段才能完成的三炉丹,现在几乎压缩到了一个时段内!

几个时辰后,三炉丹药相继完成。开炉查验,成丹率保持稳定,品质略有波动,但在可接受范围内。首次并行炼丹,宣告成功!

“效率提升接近200%!”姜逸看着眼前摆放整齐的三个玉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只是最初步的并行化,但已经验证了流水线思想的巨大潜力!

他知道,这离真正的自动化流水线还差得很远。预处理、投料、后处理等环节仍然依赖手动,中央控制系统也非常简陋。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坚实的“雏形”,已经为他指明了大规模、标准化、高效率生产丹药的方向。

“接下来,要研发自动投料装置,完善离心提纯机,然后……或许该考虑,如何将‘灵力自动驾驶丹炉’的概念变为现实了?”姜逸的目光投向了那台承担着核心控制任务的PID灵算阵盘,眼中闪烁着更远大的蓝图。

就在他沉浸在流水线优化的思考中时,丹房外传来了执事堂杂役弟子例行送达宗门通知的声音。姜逸接过玉简,神识一扫,内容却让他微微一怔。

通知上说,因近月来外门弟子姜逸(丙字七号丹房)消耗灵柴、空白符纸及低阶灵材数量显着异常,远超常规炼丹所需,执事堂需派员核实用途,要求姜逸予以配合。

姜逸眉头微蹙。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这段时间大量采购实验材料和行为,终究还是引起了宗门管理部门的注意。这看似例行公事的核查,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流水线的雏形刚刚搭起,外界的目光和干扰,却已悄然逼近。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