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55章 灵植基因库建设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155章 灵植基因库建设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6 20:45:5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五十五章 灵植基因库建设

“生态平衡修复计划”(大地母神)的艰难推进,如同一场漫长而精细的外科手术,在联盟被“转基因灵植危机”重创的生态肌体上,一点点剔除腐肉,催生新芽。修复区的隔离屏障内,纳米机器人日夜不休地净化着土壤与水源;经过严格筛选的“生态工程师”物种被引入,试图重新编织破碎的食物网;人工调节塔释放出温和的灵波,引导紊乱的灵气流回归正轨。过程缓慢,挫折不断,但监测数据上那几个微弱向好的指标——异常灵波强度下降百分之五,土壤污染浓度略有降低——如同阴霾中透出的星光,给予了联盟坚持下去的希望。

然而,修复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因基因污染而失去原始性状、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的变异灵植时,联盟科学家们痛切地意识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拥有“纳米修复机器人”和“环境调节塔”这样尖端的技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健康的“种子”来重新填充修复后的生态位,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那些曾经被认为“低产”、“落后”而被忽视、甚至因推广转基因作物而濒临灭绝的本土原生灵植品种,其无可替代的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价值,在这场危机中凸显无遗。

“我们差点为了追求单一果实的丰硕,而烧毁了整片蕴藏着无限可能的种子森林!”在一次修复计划进展评估会上,一位资深灵植学家指着灵犀镜中显示的、一种仅在某个偏远山谷幸存的原生“固灵草”影像,痛心疾首地说道,“这种草看似平凡,但其根系能与特定土壤微生物形成独特共生体,是稳定坡地灵脉的关键!而我们大规模推广的转基因灵植,几乎使其绝迹!若非‘青霖药谷’的修复点附近恰好残存一小片,我们甚至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它来重建生态!”

镜玄界的生态代表也深有同感:“我界亦有类似教训。过度追求灵植的‘性能’,导致遗传背景日益狭窄,一旦遭遇未知病害或环境剧变,整个农业体系可能面临崩溃风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抢救性保护那些承载着亿万年进化智慧的本土灵植资源。”

“生态修复计划”暴露出的种质资源危机,与“丹药品控标准升级”后对丹药原料稳定性、安全性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灵力生态农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共同将一项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工作,推到了联盟战略规划的焦点位置——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安全性、多功能性的“灵植基因库”。这不再仅仅是一个保存标本的“博物馆”,而应是一个关乎联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丹药工业根基乃至文明延续的 “诺亚方舟” 和 “战略资源库”。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我们必须用最坚实的材料来修补这个漏洞!”赵乾在联盟最高议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将文明的未来寄托在少数几种经过人工高度修饰、潜在风险未知的‘超级灵植’上。我们必须建立一座足以抵御任何风浪的遗传资源宝库!这座基因库,不仅要收藏、保存,更要研究、利用,要成为我们应对未来一切生态挑战、进行作物改良和丹药创新的基石!它必须是跨位面的、绝对安全的、技术领先的!此项工程,由农殿牵头,联合丹堂、器堂、阵堂及镜玄界相关机构,科学派道德委员会全程监督,灵枢-玄玑提供核心算力支持。计划代号:‘种子方舟’!”

“指令收到。项目‘种子方舟’启动。推演核心:构建跨维度、超长期、**动态的灵植遗传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灵枢-玄玑的光芒流转,开始调用海量数据:从“灵植基因库”概念的早期雏形,到“纳米修复机器人”的微观操作技术;从“空间折叠稳定技术”到“力场护盾2.0”的防护理念;从“跨位面材料供应链”的物流经验,到“净化塔网络”的环境控制技术;乃至从“外星科技残片解密”中获得的关于超长期生命保存的奇异思路。

【“种子方舟”计划架构推演:】

? 选址与空间架构(坚不可摧的方舟):

? 主库选址: 摒弃传统地面或山洞库,选定位于流云宗与镜玄界之间、经过严格空间锚定的一个独立微型半位面。该位面与主位面保持微弱连接,易于控制进出,且一旦遭遇不可抗威胁,可随时切断连接,实现绝对物理隔离。

? 多重防护体系: 半位面外围布设复合型“力场护盾2.0”,内部关键区域叠加“空间折叠屏障”和“规则锚定灵阵”,抵御物理攻击、空间撕裂及规则层面侵蚀。库区环境与外部完全隔离,自成一系。

? 灾难应对预案: 预设“位面放逐”、“信息备份瞬移”、“最终净化”等多重极端情况应对方案。

? 保存技术体系(跨越时空的休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多形态保存: 不仅保存种子,还包括**植株(于模拟原生境的“灵圃空间”)、组织样本、花粉、以及完整的灵植基因灵纹图谱(数字化种子)。利用“空间折叠炼丹房”技术,在有限空间内拓展出不同的生态环境模拟区。

? 超低温灵封技术: 结合镜玄界“极寒灵晶”与流云宗“时间流速减缓灵阵”,创造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灵封环境,极大降低样本代谢,目标保存年限达万年以上。

? **动态保存库: 对重要、濒危或研究中的**灵植,在高度可控的“灵能生态箱”中延续种群,并持续观察其进化。

? 数字化基因库: 利用“灵子扫描术”对每一份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存入由“灵力区块链”技术保障的加密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永久保存和便捷共享,即便实体样本损毁,亦有“数字火种”存续。

? 功能定位与研究应用(智慧的宝库):

? 抢救性收集: 立即派出专业考察队,深入联盟乃至尚未被严重污染的偏远地域,抢救性收集各类原生灵植种质资源,尤其是那些独特生态位的关键种和濒危种。

? 系统性研究: 设立专门的研究区,利用库内资源,深入研究灵植的遗传多样性、适应性进化机制、与环境的互作关系,为生态修复、品种改良和应对未来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新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 创新源泉: 为丹药研发提供更安全、更多样的原料选择;为“灵力生态农场”筛选最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甚至探索如何利用野生近缘种的优良基因(通过更谨慎、更尊重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良栽培作物。

? 管理与共享机制(共有的财富):

? 最高权限管理: 由联盟最高议会、科学派道德委员会、农殿、镜玄界生态院代表组成联合管理委员会,共同决策。

? 分级授权使用: 根据不同安全等级和用途,设定严格的样本使用审批流程。基础种质向全联盟符合资质的研发机构开放申请,珍稀濒危种质使用需最高委员会批准。

? 镜玄界备份库: 在镜玄界建立镜像备份库,实现跨位面容灾。

? 挑战与风险:

? 技术极限: 超长期保存技术是否绝对可靠?数字化信息能否完全替代生命实体?

? 资源投入: 建设与维护成本巨大。

? 生物安全: 如何确保入库样本不携带未知病原或基因污染?如何防止库内资源被滥用或窃取?

? “播种者”威胁: 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库,必然成为“播种者”及其代理人的重点攻击目标。

蓝图宏伟,堪称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方舟”起航:汇聚生命的火种

“种子方舟”计划一经公布,便得到了联盟上下的一致支持。曾经的灾难让所有人意识到了遗传多样性的宝贵。庞大的资源被调动起来,一场跨越位面的、抢救生命火种的行动迅速展开。

农殿派出了最精锐的“灵植探勘使”,他们乘坐着“灵力物流无人机”,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荒漠戈壁、冰川极地,寻找那些可能即将消失的独特灵植。每发现一种新样本,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采集、封装,通过“跨位面材料供应链”的快速通道送回。

位于微型半位面的主库建设同步进行。器堂与阵堂的大师们通力合作,将半位面打造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内部空间被巧妙折叠,划分出常温**区、超低温保存区、组织培养区、基因测序中心和研究区。一个个特制的“灵晶冷藏棺”被制造出来,里面悬浮着处于绝对静滞状态的灵植种子,散发着朦胧的微光。

镜玄界也展现了极高的合作诚意,不仅分享了他们先进的“灵纹图谱”技术,还派遣专家协助构建数字化基因库,并在本方建立了规模稍小但技术标准一致的镜像库。

入库过程极其严谨。每一份样本都要经过“净化塔”的严格扫描和净化,确保无污染;然后由“纳米修复机器人”进行微观检查;接着进行基因测序,数据实时上传至区块链存证;最后才根据其特性,送入不同的保存区域。灵枢-玄玑为每一份样本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数字档案,记录其来源、特性、保存位置等信息。

危机与转机:方舟的价值初显

就在基因库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意外地证明了“方舟”计划的远见。

联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的“玉髓米”,其当家品种“丰登五号”(一种经过多代改良的高产品种),突然爆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枯灵萎蔫病”。染病植株迅速枯萎,灵气尽失,且病害通过土壤和种子快速传播,常规丹药难以控制,眼看就要酿成大规模的粮荒。

农殿专家们束手无策,初步判断是某种新型病原体,且“丰登五号”遗传背景单一,抗病性差,导致疫情迅速蔓延。恐慌情绪开始滋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一位刚刚参与过基因库资源整理的年轻灵植师,想起了他在整理一批来自西南沼泽地的原生稻种样本时,曾看到过记录:一种名为“沼泽韧稻”的野生稻,对其原生地的某种类似萎蔫病具有极强抗性。

消息立刻上报。基因库管理委员会迅速批准,调取了“沼泽韧稻”的种子和基因数据。研究人员在高度隔离的实验室中,确认了其对该新型病原体确实具有高度抗性。紧接着,利用基因库保存的多种中间材料,育种专家们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杂交选育工作,试图将“沼泽韧稻”的抗病基因导入栽培稻中。

与此同时,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分析,并与基因库中保存的海量微生物数据比对,灵枢-玄玑竟然发现,这种新型病原体的部分基因序列,与几年前在一次小范围生态异常中出现的、某种未知微生物的基因片段高度同源!那次异常很快平息,样本被收入基因库,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这一发现,不仅追溯了病原的可能来源,也为开发针对性丹药提供了关键线索。

在各方努力下,携带抗病基因的新品系以最快速度选育出来,虽然产量略低于“丰登五号”,但成功遏制了疫情的扩散。针对性丹药也被迅速研制出来,扑灭了残余病害。

这场突如其来的粮荒危机,在基因库资源的支持下,被迅速化解。联盟上下为之震动!“种子方舟”尚未完全建成,其价值已如此凸显!它不仅仅是一个仓库,更是一个危机应对的战略枢纽和创新引擎!

展望未来:永续的基石

“玉髓米危机”的顺利解决,为“种子方舟”计划赢得了空前的一致支持。联盟上下更加认识到,保护灵植遗传多样性,就是保护联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基因库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收集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开始尝试通过“跨位面科技交易”,与那些关系友好的异位面文明交换特有的灵植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不断优化,研究功能日益加强。

看着灵犀镜中显示的、基因库内日益繁多的生命光点,赵乾深感欣慰,也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种子方舟’是我们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能创造多少新奇之物,而在于能否理解、尊重并守护好生命演化的宝贵遗产。下一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珍贵的资源,与我们正在探索的‘魔气杂交品种’的潜在价值相结合,在绝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生命更加多样的可能性,为联盟的‘丹修文明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坚实的根基。”

“灵植基因库”的建设,标志着联盟在经历了技术冒进的挫折后,开始将发展的根基深深扎入自然与历史的深厚土壤中。这艘承载着无数生命火种的“方舟”,将成为联盟穿越未来一切风浪、驶向可持续明天的坚实保障。科学的探索,在回归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中,找到了更加稳健而深远的航向。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