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绣骨贞心 > 第五十七章 七月十五中元节

绣骨贞心 第五十七章 七月十五中元节

作者:阿林不怕冷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6 01:19:32 来源:全本小说网

过完七夕,眼下便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是一个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内涵,虽金军压境,局势动荡不安,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依然在进行中。

与往年不同的是,没有盛大繁华的景象,该目连戏依旧订在中元节这天演出。

龙德宫的槐树不知为何落的满地都是。承瑾捧着文绣院送来的普渡幡出神。

以黄色为尊的普渡幡上搭配的青色,用金线绣的“往生”二字闪着金光。

中元孤月照荒丘,思绪纷纷涕泗流。

祖母音容浮旧忆,爷爷教诲刻心头。

椿萱往昔持家苦,弟妹从前绕膝柔。

今日阴阳途路隔,青烟燃尽叙哀愁。

此时此刻眼含泪水的承瑾极想念她那已故的亲人。

“该前往太庙了。”宋嬷嬷已站在承瑾身侧提醒她。

“遵命。”承瑾回神。宋嬷嬷手提描金漆盒,盒内装着太后要献的玉如意,如意柄上缠着金线。

夏枣正气喘吁吁地提着一篮子的香烛纸钱急步走来,与承瑾一道跟随宋嬷嬷往前行。

路过韦贤妃的院门前,院内的丫鬟婆子正在往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祭品,其中最显眼的是墨菊。

太庙前的盂兰盆早已摆得满满当当。紫檀木盆里的菱角还带着露水,莲蓬的绿衣被剥得干干净净,露出雪白的莲子,最惹眼的是那碟莲花糖糕,靛蓝色的花瓣层层叠叠煞是夺人眼球,这是承瑾用三次浸染的染料调的色。

韦贤妃正用银箸拨弄糖糕,见承瑾过来,忽然笑了:“这颜色倒是像去年金国使者送来的琉璃,只是太脆,碰不得。”

承瑾垂手站在一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幡角的流苏:“奴婢想着,亡魂见了鲜亮颜色,或许能少些戾气。”

话音刚落,贵妃的金步摇就晃到了眼前,她今日穿的石青色宫装袖口沾着些黑灰,承瑾认得那灰——是大相国寺焚纸炉里特有的香灰,混着没烧透的纸钱碎屑。

“鲜亮?”贵妃冷笑一声,金步摇上的金粉落在糖糕上,与靛蓝色融成一片暗紫,“我看是招邪祟的引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贵妃何必执着于颜色上?”这时太上皇后走过来,手指捻着佛珠道,示意众人跪拜,檀香的烟气漫上来时,承瑾听见身后传来极轻的碎裂声,回头见韦贤妃正弯腰捡块碎糖糕,银箸尖挑着的碎屑里,竟裹着片玉兰花瓣。

祭祀的诵经声起时,承瑾的思绪飘回了染坊。

小时候中元节,阿婆总会把染坏的丝线剪成小段,混在纸钱里烧,说这样能让故去的人在阴间穿得暖和些。那时她蹲在炉边看火焰舔舐丝线,蓝色的线头在火里蜷成小球,最后变成灰烬,飘得像此刻幡上的云纹。

仪式过半,道士们开始往火盆里扔符咒,黄纸在火里蜷成金蛇,灰烬被风吹得四散,有片恰好落在承瑾的发间。她抬手去拂,指尖触到些粗糙的颗粒——是染坊特有的靛蓝染料渣,混着些暗红的苏木粉末。

韦贤妃不知何时站在她身侧,用银簪替她挑掉灰烬:“这灰里有煞气,沾不得。”银簪尖划过她的发鬓,带起的银粉落在普渡幡上,与金线缠成细小的结。

“奴婢叩谢贤妃娘娘……”韦贤妃的这番操作,着实让承瑾骇然。

“姜绣娘如今有皇上罩着,又有太上皇后撑腰,可见你是神灵附体,法力无边啊。”韦贤妃一通冷嘲热讽好不畅快。

承瑾不理会,默默地为无辜枉死的亲人祈祷。

祭祀结束往大相国寺去时,御道旁的河灯已放了不少。纸扎的莲花在水面漂着,烛火透过薄纱映出“卖身葬父”的影子,被河水流冲得歪歪扭扭。

贵妃指着最远处那盏灯笑道:“那灯的纱纸看着眼熟,像是染坊前日丢弃的废料。”承瑾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见那灯的烛火忽明忽暗,纱纸上的石青色衣袍已被水浸得发暗,露出底下藏着的孔雀蓝——是她当初染坏的那批丝线。

大相国寺的目连戏已开锣。承瑾跟着太上皇后进了禅房,刚把普渡幡挂在梁上,就听见殿外传来惊叫声。夏枣从门缝里探进头来,脸色发白:“演恶鬼的戏子戴着青面獠牙的面具,往台下撒纸钱呢!”承瑾望着幡上的孔雀蓝云纹,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话:“染料要三遍浸,人心要三回看,急不得。”

她借口去偏殿取针线,往寺后的竹林走。焚纸炉边果然堆着不少纸衣,石青色的布片上绣着歪歪扭扭的莲花,针脚与贵妃袖口的针脚如出一辙。最底下压着件未烧完的纸衣,领口绣着极小的“淑”字,被火燎得卷了边,露出里面藏着的孔雀蓝衬里——是承瑾前几日给夏枣做衣裳剩下的边角料。

竹林深处传来极轻的铜铃声。承瑾躲在树后,见韦贤妃的侍女正往炉里扔纸卷,火光里闪过“金”字的影子,纸卷散开时露出些丝线,孔雀蓝的线头在火里蜷成小球,最后变成灰烬,飘得像太庙上空的香灰。侍女离开时,裙角扫过草叶,沾起的银粉与韦贤妃鬓边的粉末一般无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骨贞心请大家收藏:()绣骨贞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大殿时,目连戏正演到“闯地狱”。扮演阎罗王的戏子戴着金冠,声如洪钟地念着判词,台下的宫女们吓得直往主子身后躲。贵妃却看得目不转睛,手里的帕子被攥得湿透,石青色的莲花已晕成了灰黑。韦贤妃坐在她旁边,银箸无意识地敲着案几,节奏竟与竹林里的铜铃声一模一样。

承瑾往普渡幡上添了最后一针。金线绣的“生”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条河,河上漂着盏莲花灯,灯影里藏着片玉兰花瓣。她忽然发现幡角的流苏上沾着些黑灰,与贵妃袖口的香灰分毫不差,灰里还裹着根极细的银线——是韦贤妃鬓边玉兰簪上的链子。

回宫的路上,御河里的河灯已连成了片。承瑾提着盏琉璃灯走在最后,灯上的“目连救母”被烛火映得活灵活现,只是她悄悄把目连的衣袍改成了孔雀蓝,在夜色里泛着温柔的光。路过染坊时,见管事太监正往缸里倒新染料,孔雀蓝的水面浮着层金粉,像七巧节那晚落在糖巧上的星光。

回到绣房时,夏枣正对着盏河灯发呆。河灯是韦贤妃的侍女送来的,纱纸上绣着半朵玉兰,另一半是用靛蓝色丝线补的,针脚与承瑾绣的如出一辙。

“这灯漂到东南方去了。”夏枣指着窗外,“这灯会给逝去的亲人指引往生的方向。”

承瑾一个人偷偷摸着去河边,将望着那盏河灯放入河中。

河灯在夜色里渐渐远去,忽然想起阿爹说过的“染布要顺着水,做人要顺着心”。她拿起那半只渡船荷包,青灰色丝线上的“姜”字在烛火里忽明忽暗,线头上沾着的,不知是太庙的香灰,还是竹林的苏木屑,又或是……谁悄悄留下的念想。

接下来的几日,夏枣总显得格外警惕,就连夜里睡觉都睁着半只眼。

承瑾看在眼里,夜里缝荷包时,特意多缝了个小巧的香囊,里面装了些薰衣草,递给夏枣:“闻着这个,能睡安稳些。”

夏枣接过香囊,指尖触到上面绣着的小荷叶,忽然红了眼眶:“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承瑾正往荷包上绣金线,闻言抬头笑了:“因为你在御花园替我说话呀。”她低头继续绣,“在这宫里,能有个人说句公道话,比什么都金贵。”

夏枣没再说话,只是把香囊揣进怀里,像是揣了个暖炉。

太上皇后要的荷包,是要在八月初一的寿宴上用的,上面得绣“松鹤延年”的纹样。承瑾特意用了孔雀蓝做底,再用金线绣松针,银线绣鹤羽,针脚细密得像蛛丝。夏枣就在旁边帮忙理线,时不时递个剪刀,倒也默契。

七月二十九那日,荷包刚绣到鹤顶红,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喧哗声。夏枣跑去一看,回来时脸色发白:“贵妃娘娘在太上皇后面前哭,说你偷了她的金步摇!”

承瑾手里的金线顿了顿,针尖在布面上扎出个小孔,像颗小小的泪滴。她放下银针,站起身:“走,咱们去龙德宫看看。”

喜欢绣骨贞心请大家收藏:()绣骨贞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