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42章 清军南下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第42章 清军南下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没人想到,光鲜一时的李自成是这个下场。

被——地主武装绞杀。

明崇祯末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四处征战,外有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各地灾祸频发,饿殍遍野。曾经维持社会秩序的官府,在这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彻底失去了作用。

县衙常常人去楼空,官员们要么弃官逃命,要么被战火吞噬,以往的政令无法传达,治安无人维护,百姓生活陷入了绝境。

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地方上有钱的老百姓,也就是那些地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纷纷开始组织团练,组建起地主自组武装。

可别小瞧这些看似临时拼凑的队伍,在王朝末年,他们的战斗力或许比朝廷的正规军还要强。

明朝的正规军,由于长期拖欠军饷,士兵们士气低落,军备废弛。

反观地主武装,为了保卫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购置兵器,训练士兵。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从军中退役的老兵,将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新招募的团丁,使得这些地主武装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地主武装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李自成的流动作战策略催生的。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作为流寇,采取“以走致敌”的战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每到一处,便抢夺官府和富户的粮食财物,补充自己的给养。

他们来去如风,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当李自成的大军离开后,被他肆虐过的地方宛如一片废墟,百姓们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和财物,还要面对混乱的社会秩序和随时可能出现的盗匪。

面对这样的局面,留下来的老百姓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之中。

那些有一定资产的地主们,为了避免再次遭受劫难,开始寻求自保的办法。

他们先是在自己的村庄或庄园周围修筑围墙、壕沟,组建起小规模的自卫武装。

随着局势的日益恶化,单个地主的力量显得愈发单薄,于是,越来越多的地主武装开始联合起来,形成联盟。

他们互通消息,协同作战,共同抵御农民军和盗匪的侵扰。

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栽在这些地主武装手里。

凄厉的号角声撕裂晨雾,大顺军的营帐里弥漫着腐肉与血腥混合的气息。

李自成的尸体就摆在帐中央,白布下的躯体轮廓僵硬,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大顺军将士,他们面如死灰,眼神中满是绝望与迷茫。

曾经横扫中原的大顺军,如今被清军追杀得节节败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放下尊严,在高桂英的指示下,李过,高一功等残余部众向朝廷递出了归降书。

这件事震动了小朝廷。

京城的皇宫中,气氛同样压抑。

女帝洪英高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中的降书被她捏得皱巴巴的。

殿下,一众朝臣分成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

主张对大顺军赶尽杀绝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提议配合清军剿灭大顺军,彻底铲除这个威胁。

我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场闹剧。

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佩,心中暗自思量。

这些主张“联虏灭顺”的朝臣,究竟是真的为了朝廷着想,还是另有企图?

思索间,我默默退到一旁,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那些叫嚷得最凶的朝臣名字。

这些人,必须让锦衣卫去彻查。若他们清正廉洁,那或许只是愚忠;可要是一个个的尸比月殳上不干净,哼,就别怪我什么账儿的一起算了。

这段时间,我一直待在军机大楼里处理军务,早已厌倦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甚至连早朝都懒得去。

没想到,正是我的懈怠,让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试图掀起风浪。

无奈之下,我决定进宫面见女帝。

踏入宫殿的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我对女帝洪英充满期待,给予她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可如今,她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开始肆意发号施令。

看来,是时候让她清楚自己的处境了。

为了给女帝一些面子,我没在朝会上发难。

这个女帝毕竟是我立的。

我还是要给她一些面子的。

我跳步进入凤藻宫。

女帝连忙摆了桌子,请我入座。

还没等我说话,她自己就说了。

“摄政是因为今天早朝大顺军归顺一事吗?”

女帝声音轻柔,带着一丝试探。

我微微点头,目光如炬,盯着她问道:“怎么,你是想要和那些臣子们一样,提议联虏灭顺吗?”

女帝闻言,精致的脸庞瞬间垂了下去,似是在躲避我的审视。

“我想,我想为父皇报仇。”

女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但是,摄政你不会同意吧!”

我听到这话,先是一怔,随即气急反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请大家收藏:()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还知道我会反对啊!看来你脑袋还算灵光。既然如此,为何还想着联虏灭顺?你难道不知道满清已经入京了吗?灭了大顺,下一个遭殃的必然是我们。宋朝联金灭辽,最后自食恶果的前车之鉴,你都忘到九霄云外了?你从前是怎么读书学习的?历史清清楚楚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结果你竟还想重蹈覆辙。你扪心自问,你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皇帝吗?这天下好不容易有了些许起色,难道就要被你这般挥霍?”

女帝被我这番严厉的斥责说得抬不起头,脑袋耷拉得更低了,小声嘟囔道:“我只是想一想而已,我知道,最终还是你说了算的,想一下又何妨。”

我眉头紧皱,怒声喝道:“但是你的态度会让一些人误以为这就是朝廷的意思。你有没有想过,大顺军那边会作何感想?他们还怎么信任我们!”

女帝一听这话,不服气地撅起了嘴:“可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吗?他们战败了,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我们,在摄政你的主导下,正日益强大。仅凭我们自己,就足以中兴大明,为什么还要帮他们?”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耐心解释道:“你知道什么!朝廷现在所谓的强大,不过是表象。前后国防新军加起来不过十多万,其中半数都还没有装备火器。清军即将南下,我手上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只有十个营的兵力。我跟你说实话,先不说能不能打赢,就算能打赢,短时间内我也不会北上收复失地,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大顺军的支持。再者,大顺军是被朝廷逼得走投无路才造反的,他们也曾是大明的子民。谁不想安居乐业?能活下去,谁会轻易造反?所以,朝廷必须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你目前不要轻易发表任何意见,多听、多学、多看,明白吗?”

训责完女帝,我一刻也不敢耽搁,匆匆走向堆满文件的案几。军队方面的事务千头万绪,还有大量工作等着我去处理。大明的未来,就系在这每一份文件、每一个决策之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

我坐在案前,面前堆积如山的军报和账册几乎将我淹没。

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我的身影。

“报——”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浑身沾满尘土,“启禀摄政,北方战事又起,大顺军余部与清军在山西一带僵持不下,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我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心中涌起无尽的无奈。

如今朝廷的经济财力已被拉到了极限,户部刚刚呈上来的账本上,国库空虚,仅存的那点银子连军队一个月的饷银都不够。

连绵的战争,再加上频繁的天灾,早已经把北方毁得不成样子。

若是现在接手北方,就要面对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

他们瘦骨嶙峋,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哀求。

可哪来的钱粮去救济他们呢?

我好不容易通过加征商税、抄家,反腐等手段筹集来的钱粮,都投到了军队和军械生产上。

如今连给士兵们添置冬衣的钱都捉襟见肘,又哪有余力去安抚北方的万千饥民。

“收复北方……”

我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苦涩,“现在还不是时候,当务之急是让一切暂时维持下去。”

沉思良久,我提起朱笔,在明黄色的圣旨上写下一道道命令:封高桂英为奉国夫人,总领大顺军;封李过为大顺公。

希望这些封赏,能尽可能地安抚大顺军。

随后,我又亲笔写了一封私信,言辞恳切地对顺军之前的行为进行了肯定。

我明白,崇祯帝的死一直是顺军心中的一块心病。

在信中,我明确表示朝廷不会追究顺军的过往,包括崇祯的死因。

若是顺军心中不安,朝廷准许顺军开边封镇,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朝廷的节制,总归会给他们一条富贵活路。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节,局势宛如一团乱麻,我不知道顺军会怀着怎样的盘算。

李自成麾下的军队,在北方纵横驰骋,他们的动向,对大明的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此刻,军机楼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新任军机大臣兼大明国防军总参谋长阎应元,正言辞激烈地表达着自己的见解。

面对清军即将南下的紧迫局势,大多数人主张在江阴进行守备战,可阎应元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坚决反对集结全部军马与敌军贸然决战。

阎应元双手背后,在厅内来回踱步,目光如炬,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诸位试想,若在江阴开战,我军不仅要调派大军前往,运输军需物资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且不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得长时间在此屯驻。如此一来,对我军极为不利。依我之见,大踏步后撤,诱敌深入,寻机将其一举全歼,才是上上之策。”

顿了顿,他望向众人,继续分析道:“当下,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只需一到两年,我们便能武装出二十万大军,组建四十个营的兵力。届时,挥师北上,迎回北京,将建虏赶回关外,易如反掌。若在此与清军硬拖,少说也要耗费十年二十年,这将严重耽误我朝的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请大家收藏:()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阎应元的一番话入情入理,条理清晰,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稍作思索后,我当即决定采纳这一策略,并将决战地点定在扬州。

扬州,这座富甲天下的城市,平日里对大明的税收百般抵制,朝廷想征收一点税赋都困难重重。

如今,清军兵临城下,我倒要看看,他们是否还能无动于衷。

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也是对扬州各方势力的一次考验,我倒要看看,在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会不会为了守护家园,慷慨解囊。

此时。

南京城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

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肃杀的气息。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工匠们日夜赶制兵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城墙上,士兵们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远方,沙袋、滚木等防御器械堆积如山。

与此同时,北京清军大营里亦是一片忙碌景象,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南下事宜。

清军此番南下的动机十分明确,直指钱粮。

大明的北方地区,先是遭受李自成大顺军的冲击,紧接着又被清军反复洗劫,如今早已是十室九空,一片荒芜。

土地荒芜,民生凋敝,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资来维持满清的统治。

为了稳固江山,清军唯有南下,企图通过战争掠夺南方的钱粮,支撑起摇摇欲坠的统治体系。

为了实现一举歼灭南明四镇的战略目标,清军精锐尽出,一口气集结了十万兵力。

除此之外,还裹挟了不少杂兵,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一时间,旌旗蔽日,战马嘶鸣,清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南方滚滚而来。

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各方势力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若是在江阴进行阻击,凭借江阴的地形和有限的防御力量,要抵挡清军的进攻,无疑是难如登天。

但若是将敌人引入扬州城下,局势便会变得有利许多。

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处,交通极为便利,补给可以通过水路直接送达前线,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而且,扬州城规模宏大,城高墙厚,能够驻扎超过十万大军,为抵御清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此时,扬州城内的军事力量却略显不足。

黄闯子麾下的军队,加上国防军的四个营,真正具备较强战斗力的不过三五万人,其余部队的战斗力则相对薄弱。

关键时刻,我亲率四个营的兵马北上,与黄闯子会合,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在扬州城的帅府中,我与黄闯子日夜商讨作战策略,分析清军的行军路线、兵力部署,试图找出克敌制胜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积极发动民众,加固城防,储备粮草,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

喜欢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请大家收藏:()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