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清晨的规划局报告厅里,冷气开得有些足。苏晚拢了拢白色西装的袖口,指尖捏着顾沉舟昨天送来的“新规范预判手册”,扉页上那行手写批注还带着温度:“重点关注4.2条‘绿色建筑指标’,可能涉及光伏与雨水回收调整”。
报告厅入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苏晚抬头,就见顾沉舟穿着深色衬衫,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杯,径直朝她这边走来。他把其中一个保温杯放在她面前,杯壁贴着一张便签:“温姜茶,防着凉。”
“怎么知道我怕冷?”苏晚拿起保温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身,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上次在工作室熬夜,你总把空调温度调高两度。”顾沉舟在她身边坐下,翻开手里的文件夹,“规划局的朋友提前透了口风,这次新规范主要针对超高层的绿色指标,咱们得重点听。”
八点半,宣讲会准时开始。规划局技术科的李科长站在台上,调出PPT上的核心条款:“《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新规范》将于下月正式实施,其中4.2条明确要求:光伏幕墙透光率需≥65%,雨水回收系统利用率需≥80%,碳排放强度需降低10%——所有在建及待建项目,均需按新规范调整方案,否则不予通过审批。”
苏晚手里的笔顿了一下——他们之前设计的光伏幕墙透光率是62%,雨水回收利用率75%,刚好卡在新规范的门槛下,必须全面调整。她侧头看向顾沉舟,发现他也在盯着PPT上的数字,眉头微蹙,显然也在计算调整的影响。
“透光率从62%提到65%,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顾沉舟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思考,“按之前的日照数据算,发电效率可能会降3%,五年回本周期得延长到五年零三个月,不符合成本控制要求。”
苏晚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雨水回收利用率要提5%,得调整管道直径和过滤系统,可能会增加12万的设备成本。碳排放强度降10%,还得在幕墙保温材料上做文章,之前选的挤塑板导热系数不够,得换更环保的真空绝热板。”
宣讲会中场休息时,李科长特意走到顾沉舟身边,递过一份新规范细则:“顾总,你们这个项目是市中心标杆,新规范落地得带头执行。苏小姐的方案我看过,基础很好,调整起来不难,有需要协调的地方随时找我。”
“谢谢李科长。”顾沉舟接过细则,转手递给苏晚,“你先看看细则里的参数要求,咱们下午回工作室讨论调整方案。我已经让陈特助联系了晨光光伏和保温材料供应商,让他们带最新的样品过来。”
苏晚接过细则,指尖划过“光伏组件透光率测试标准”那页,心里泛起一阵暖意——顾沉舟总是这样,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把后续的资源对接好,给她足够的底气去解决问题,却从不会越界干涉她的设计判断。
下午两点,苏晚工作室的会议桌上摆满了样品:晨光光伏送来的三种高透光组件、真空绝热板的样品、还有雨水回收系统的新型过滤罐。李总拿着其中一块光伏组件,递给苏晚:“苏小姐,这款组件透光率能到66%,但发电效率比之前的23%降了2.5%,我们还在研发更优的型号,大概需要十天时间,能做到透光率65% 发电效率22.8%,您看要不要等?”
苏晚接过组件,对着光线看了看:“十天时间有点紧,规划局要求我们下周提交调整后的方案。如果用现在这款,发电效率降2.5%,回本周期延长到五年零三个月,顾氏这边能接受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坐在角落的顾沉舟——他今天特意过来,就是为了同步成本与设计的平衡。
顾沉舟放下手里的成本测算表,抬头说:“回本周期延长三个月问题不大,但得确保后续没有其他成本增加。另外,真空绝热板的价格比挤塑板高8%,能不能跟供应商谈降点价?如果能降到5%以内,整体成本就能控制在原预算的1.2%以内,符合要求。”
保温材料供应商连忙点头:“顾总开口,我们肯定配合!现在就可以把价格降到4.5%,还能免费提供安装指导,确保导热系数达标。”
解决了材料问题,老周又提出新的疑问:“雨水回收系统的管道直径要从DN150调整到DN200,会影响地下车库的管线排布,之前画好的车库施工图得重新改,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而且新的过滤罐占地比之前大,设备间的空间得扩容,会不会影响室内使用面积?”
苏晚立刻拿出车库平面图,用红笔在设备间的位置圈画:“设备间可以向西侧扩1.5米,那边是楼梯间的冗余空间,不影响使用。管线排布我来调整,用BIM软件做碰撞检测,确保三天内改完施工图。”
顾沉舟看着她熟练地规划调整方向,眼底闪过一丝欣赏——苏晚从不会因为问题多而慌乱,总能快速找到平衡点,既满足规范要求,又不牺牲成本和使用功能,这份专业素养,比很多从业十年的资深设计师都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