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指尖按在平板电脑的PDF文件上,指腹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晨光透过工作室落地窗斜切进来,在会议桌的蓝图上投下长条光斑,将“顾氏集团总部新址竞标补充文件”这行黑体字照得格外清晰。
“风荷载计算参数有问题。”她突然开口,打破了会议室里持续十分钟的寂静。
对面的结构工程师老周推了推老花镜,立刻凑过来盯着屏幕:“不可能吧?顾氏给的补充文件是第三方设计院出的,按说不该犯这种基础错误。”
“不是错误,是模糊。”苏晚调出标注工具,在“核心筒东侧迎风面荷载系数”那栏画了道红圈,“这里写的是‘按GB -2012规范取值’,但规范里针对市中心超高层,需要考虑周边建筑群的风干扰效应,他们没给修正系数。”
会议桌旁的年轻设计师林晓雅倒抽一口凉气:“这要是按常规值算,核心筒的配筋量会差15%左右——真按这个施工,后期会有结构隐患?”
“不是隐患,是必然会出现侧向位移超标。”苏晚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跳出她连夜做的模拟计算模型,蓝色的应力云图在核心筒顶部呈现出刺眼的红色,“我用三种不同工况算了,最不利情况下,顶层位移会超规范限值23毫米。”
老周摸着下巴沉吟:“顾氏这次强调‘科技 地产融合’,又是市中心核心区的标杆项目,怎么会在补充文件里留这种漏洞?是故意的?还是真漏了?”
苏晚没接话,指尖划过文件末尾的联系人信息——顾氏集团总裁办特助,陈默。她想起昨天五十三章里,林晓雅第一次拨通陈默电话时,对方那句冷淡的“所有疑问需以书面形式提交,三个工作日内回复”。
“书面提交来不及了。”苏晚突然合上电脑,起身抓过椅背上的外套,“竞标会定在下周一,现在提交书面疑问,等他们回复至少要周三,我们没时间调整方案。”
“那怎么办?”林晓雅急得站起来,“咱们工作室本来就比那些老牌设计院底子薄,要是因为这个参数算错了,竞标直接就没戏了!”
“去顾氏总部。”苏晚弯腰拎起文件袋,里面装着打印好的计算报告和模型截图,“我直接找陈默,或者——找顾沉舟。”
“找顾总?”老周吓了一跳,“苏工,你知道顾沉舟是什么人吗?顾氏内部都传他是‘铁面阎王’,去年有个合作方因为预算超了3%,当场就被他终止了合同。咱们这么个小工作室,直接找上门,会不会被当成闹事的?”
苏晚拉开会议室门,晨光落在她肩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不是去闹事,是去提供数据。顾沉舟要的是‘标杆项目’,不是会塌的楼。他要是连专业意见都听不进去,这项目不接也罢。”
林晓雅看着苏晚的背影,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工作室快撑不下去时,苏晚也是这样,抱着一摞设计图,在暴雨里站了两个小时,硬是敲开了城西科技园项目的大门。她咬咬牙,抓起自己的笔记本:“我跟你一起去!好歹能帮你拿东西。”
顾氏集团总部在城东的金融中心,四十层的玻璃幕墙大楼像一柄插在城市里的银剑。苏晚和林晓雅站在前台,报上名字和来意时,前台小姐的眼神明显带着轻视。
“抱歉,苏小姐,没有预约的话,我们不能让您上楼。”前台指尖在键盘上敲了敲,“而且陈特助今天上午有三场会,顾总更是全天封闭办公。”
“我知道没有预约。”苏晚将打印好的报告首页递过去,首页上用加粗字体写着“顾氏总部新址核心筒风荷载参数修正建议及计算依据”,“但这份报告关系到项目结构安全,我相信顾总不会愿意因为‘没预约’,就错过一个可能避免重大隐患的机会。”
前台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了内线电话。没过两分钟,一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快步走了下来,正是陈默。他比电话里听起来温和些,但眼神里的审视藏不住。
“苏小姐?苏晚工作室的负责人?”陈默扫了眼苏晚手里的文件袋,“我记得你们提交的竞标材料里,没有涉及核心筒结构的内容——怎么突然跑来提参数问题?”
“是补充文件出来后发现的。”苏晚直接递过报告,“我做了三种工况的模拟计算,都显示现有参数会导致结构位移超标。如果现在不修正,等方案定了再改,成本至少要增加8%。”
陈默接过报告,翻了两页,眉头渐渐皱起来。他早年也是学工程出身,一眼就看出苏晚的计算逻辑没问题——甚至比第三方设计院的思路更严谨,连周边五栋建筑的高度、间距对风场的影响都做了量化分析。
“你等一下。”陈默拿着报告快步走向电梯,留下苏晚和林晓雅在大厅里等着。林晓雅拉了拉苏晚的袖子,小声说:“你看陈特助的表情,是不是有点戏?”
苏晚没说话,目光落在大厅墙上的顾氏集团简介上。照片里的顾沉舟穿着深色西装,站在集团周年庆的背景板前,眼神冷得像冰,嘴角没有一丝笑意。她想起行业里的传闻,说顾沉舟接手顾氏五年,把一个濒临破产的传统地产公司,做成了现在“科技 地产”的龙头,靠的就是“眼里不揉沙子”的狠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概二十分钟后,陈默回来了,脸色比刚才缓和了些:“苏小姐,顾总让你上去。十五楼,总裁办公室。”
林晓雅眼睛一下子亮了,苏晚却心里一紧——她以为最多见到陈默,没想到直接要面对顾沉舟。她深吸一口气,对林晓雅说:“你在这儿等我,我一个人上去。”
总裁办公室的门是实木的,厚重得像一道墙。陈默敲门后,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进。”
苏晚推开门,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顾沉舟坐在办公桌后,背对着门,手里拿着她那份报告,指尖在页面上滑动。
“苏晚?”他没回头,声音里听不出情绪,“苏晚工作室,去年做的城西科技园创客中心,我看过。”
苏晚愣了一下——她以为顾沉舟这种级别的老板,不会关注他们这种小工作室的项目。她定了定神,走到办公桌前:“顾总,关于核心筒风荷载参数的问题,我在报告里写得很详细,您有疑问的话,我可以——”
“为什么不按书面流程提交?”顾沉舟突然转过身,目光像鹰隼一样落在她身上。他比照片里更显压迫感,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上一道浅疤,“陈默说,你直接闯上门来,说‘关系到结构安全’。苏小姐,你知道‘结构安全’这四个字,在建筑行业里意味着什么吗?”
苏晚迎上他的目光,没有退缩:“意味着不能有任何侥幸。顾总,竞标会下周一就开始,书面提交需要三个工作日,等您那边回复,我们只有四天时间调整方案——时间不够。而且,这个参数问题不是小疏漏,是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根基,我不能因为‘流程’,就看着一个可能出问题的方案推进下去。”
顾沉舟看着她,手指在报告上敲了敲:“你算的三种工况,用的是哪个软件?”
“ETABS和MIDAS Gen,两种软件交叉验证。”苏晚立刻回答,“周边建筑的风干扰系数,我参考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版的附录E,还有上海中心大厦的风洞试验数据——咱们项目的高度比上海中心低,但周边建筑群更密集,干扰系数应该取1.23,而不是补充文件里默认的1.05。”
顾沉舟拿起桌上的笔,在报告上写了个数字:“1.23?你怎么确定这个数值是对的?”
“我找同济大学的风洞实验室做了简化模型测试。”苏晚从文件袋里拿出另一份报告,“这是测试报告的复印件,虽然不是完整的风洞试验,但足够支撑1.23这个系数。如果顾总需要,我可以联系实验室,出一份完整的报告——不过需要三天时间。”
顾沉舟接过测试报告,翻了几页,突然笑了——这是苏晚第一次看到他笑,不是那种客套的微笑,是嘴角真的向上弯了弯,眼神里的冷意也淡了些。
“苏小姐,”他把报告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很多竞标方来跟我谈,要么说‘我能做出最好的设计’,要么说‘我能帮你省最多的钱’,但你是第一个,上来就说‘你的方案有问题’。”
苏晚心里松了口气,但还是保持着冷静:“顾总,我不是来挑错的,是来解决问题的。您要的是‘科技 地产融合’的标杆项目,我要的是能落地的好设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目标一致?”顾沉舟看着她,“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家设计院在抢这个项目吗?十五家,其中有三家是国内排名前十的。苏晚工作室成立才两年,你凭什么觉得,你能赢?”
“凭数据。”苏晚指着报告里的成本分析表,“如果按我修正后的参数设计,核心筒的用钢量可以减少12%,同时保证结构安全——这意味着,单核心筒这一项,就能省近两千万。而且,我在方案里加入了BIM技术的全周期应用,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维,至少能再省5%的成本。”
顾沉舟的目光落在成本分析表上,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他做地产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只会画漂亮图纸的设计师,能把“设计”和“成本”结合得这么精准的,很少——尤其是一个才三十岁出头的女设计师。
“陈默。”顾沉舟按下内线电话,“通知第三方设计院,立刻根据苏小姐的报告,修正核心筒的风荷载参数,重新出补充文件,下午五点前发给所有竞标方。另外,把苏小姐的成本分析表复印一份,给成本控制部的人看看。”
电话那头的陈默应了声“好的,顾总”。苏晚听到这里,终于彻底放下心来——她知道,这一步,她走对了。
“苏小姐,”顾沉舟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我不管你以前做过多少项目,也不管你的工作室有多小,在这个项目上,我只看两点:一是设计能不能达到‘标杆’的标准,二是成本能不能控制在预算内。你今天给我看的东西,让我觉得,你可能比那些老牌设计院,更懂我要的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晚也站起身:“谢谢顾总认可。我会把方案调整好,竞标会上,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不是给我满意的答复。”顾沉舟转过身,看着她,“是给顾氏,给这个项目,一个满意的答复。”
苏晚点点头,拿起自己的文件袋:“那我不打扰顾总了,先回去调整方案。”
走到门口时,顾沉舟突然叫住她:“苏小姐。”
苏晚回头,看到他手里拿着那份风洞测试报告的复印件:“同济大学的风洞实验室,测试费用不低吧?”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的意思——一个小工作室,花这么多钱做测试,肯定有压力。她笑了笑:“为了准确的数据,值得。”
顾沉舟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陈默敲门进来:“顾总,第三方设计院那边已经联系了,说下午就能出修正后的文件。另外,我查了一下苏晚工作室的情况——他们去年做的城西科技园项目,回款有点问题,现在工作室的流动资金,大概只够支撑两个月。”
顾沉舟没说话,拿起苏晚的成本分析表,目光落在“BIM全周期应用”那栏。他知道,BIM技术的前期投入不小,以苏晚现在的资金状况,要做全周期应用,很难。
“陈默,”他突然开口,“联系一下银行,以‘顾氏合作方扶持’的名义,放一笔低息贷款——不要让苏晚知道是我安排的。另外,把咱们集团的BIM团队资料,整理一份,下午发给苏晚工作室。”
陈默愣了一下:“顾总,您这是……”
“她是个好设计师。”顾沉舟看着窗外,“不能让资金,毁了一个好方案。”
苏晚回到大厅时,林晓雅立刻跑过来:“怎么样怎么样?顾总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苏晚笑着晃了晃手机,“陈特助刚才发消息,说下午就能出修正后的补充文件,还把顾氏BIM团队的资料发过来了——咱们不用自己找BIM团队了!”
林晓雅欢呼一声,拉着苏晚的胳膊:“太好了!苏工,你太厉害了!刚才我在大厅里,听到两个顾氏的员工说,顾总从来没让哪个竞标方直接上十五楼,你是第一个!”
苏晚心里微微一动,想起顾沉舟最后问她“测试费用不低吧”时的眼神。她拿出手机,看着陈特助发来的BIM团队资料,突然觉得,这个看似冰冷的顾氏集团,好像也没有那么难打交道。
回到工作室时,老周和其他成员已经在等着了。苏晚把好消息一说,整个工作室都沸腾了。老周拿着修正后的参数,激动地说:“有了这个参数,咱们的方案就能更精准了!苏工,你真是咱们工作室的福星!”
苏晚看着眼前欢呼的团队,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三年前,自己从大设计院辞职,成立这个工作室时,只有老周一个人愿意跟着她。现在,工作室慢慢壮大,虽然有资金压力,但大家都在为了“做好设计”这个目标努力。
“好了,大家先别高兴太早。”苏晚拍了拍手,“修正后的文件下午才到,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把BIM技术的应用细节再抠一抠——顾氏给了咱们BIM团队的资料,咱们要拿出最好的方案,不能辜负这个机会。”
“好!”所有人齐声应道。
苏晚坐在电脑前,打开陈特助发来的BIM团队资料。资料里详细写了团队的过往项目经验,还有针对超高层项目的BIM应用案例。她看着屏幕,突然想起顾沉舟在办公室里说的那句话:“是给顾氏,给这个项目,一个满意的答复。”
她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写下:“顾氏总部项目——精准、高效、降本。”然后,她又加了一行小字:“专业,是最好的敲门砖。”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烈,照在工作室的蓝图上,将那些线条和数据,都镀上了一层金色。苏晚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她和顾氏,和这个项目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她有信心,用自己的专业,在这场竞标里,闯出一片天。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