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行捕司 > 第7章 断鸢记二

行捕司 第7章 断鸢记二

作者:P区N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4 15:43: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四折 断鸳

永宁知道拗不过姐姐,便在三只风筝上各写了一首古人诗,写在自己风筝上诗是: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皇宫里的人没有朋友,永宁内心却渴望有一个,想象着与他相遇、分别与重逢。

在姐姐咸宁公主的风筝上,她写的是: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尚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嫦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此时天上月,只应偏照两人心。

别后相思是苦也是甜,纵然渺无音讯也可万里相应。

在妹妹康宁公主的风筝上,她写的是: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

驿吏唤人排马去,忽惊身在古梁州。

在皇宫中永宁与妹妹康宁关系最好,但她隐约中总觉得有一日二人中会有一人远嫁,到时候再想见到彼此可就难了。

其实她自己喜欢第二首,但是她知道姐姐咸宁最善嫉妒,她或许看不懂诗的内容,但若是自己的风筝上的诗句比别人的少,非要大闹一场不可。

咸宁拍手笑道:“好诗,好字!”

三名太监拉着线来回跑,直到风筝飞到半空之后才将线团交给三位公主。

咸宁接过线团之后一路向东走,一边走,一边拉拽,可是风筝却始终在西边挂着,她很是恼怒,道:“这该死的风筝不听话,我让它往东,它偏要往西!”

众人听了这话,无不低头憋笑,心想:虽然你是高贵的公主,可能管得了老天爷刮什么风吗?

永宁向来不喜欢这些闹腾的玩意,只放了一会,整个人就觉得困倦不堪,可她又不忍心扫姐姐的兴,看见院中有棵石榴树,便命太监将风筝线绑在石榴枝上,自己坐到树下靠着树干开始打瞌睡。

咸宁公主见妹妹睡着了,立刻传令道:“三公主要休息,你们这些人都下去吧,莫要在这里打扰她。”

一群宫女太监面面相觑,宫里的规矩,下人可是不能离开主子左右的。

咸宁见众人不动,怒道:“好啊,你们这群狗奴才,我知道你们的心思,都想看我妹妹睡的迷迷糊糊,嘴角挂口水的样子,好出去当笑话传是不是?”

众人听她扣下这样的罪名,吓得立刻走了个干净,宁可事后被上头处罚,也好过当场触霉头。

咸宁公主取过笔墨,慢慢向永宁走过去,康宁拉住她,道:“二姐,你要干嘛?是不是又要作弄三姐。”

咸宁甩开她的手,怒道:“你闭嘴!你个小丫头,别忘了我才是和你同一个母妃生的,胳膊肘向外拐。”

她甩开妹妹后,凑到永宁面前,在她脸上画起了圈圈。永宁毫无反应,她向来嗜睡,一旦睡着了,轻易醒不过来。

康宁急道:“二姐,你的风筝飞远了。”

咸宁待得在永宁脸上画满了圈圈,才又将线团捡了起来,风筝随意飘了一段时间,风筝线在远处一座宝塔的飞檐上绕了几圈,咸宁怎么也拉不动了,她怒道:“来人啊,把线给我剪了,这个不听话的破玩意我再也不想见到了!”

第五折 落鸳

“无计枝梧,病身陡顿,春梦模糊。乱惹闲愁,惊开倦眼,斗帐红珠。醉浓不省欢娱,晓镜里临窥画图。闻道门前,烟波澹沲,杨柳萧疏。”

一位模样潇洒的公子哥走在河堤上,一边走一边念着这首词。念完词后他对身后跟着的大汉道:“雅布,你看看这中原的风景确实与草原上完全不同。”

雅布道:“王子殿下,属下很担心啊,你穿着汉人的衣服,学着汉人吟诗弄月,我怕你忘记了我们草原人的本性。”

公子哥笑道:“雅布,你这么说虽然是好意可未免太小看我默云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大汗的儿子,将来要做草原的王。”

雅布不解:“那你为何整天念这些软绵绵的诗词?”

默云道:“汉人有句话说的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想要和汉人打交道就得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以及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

雅布低声道:“王子殿下我一个粗人哪懂这么多。”

两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相国寺前,默云道:“这相国寺是皇家寺庙,我们既然有缘来到,就进去上炷香吧。”

两人到了大雄宝殿拜完佛祖后出来,雅布指着远处金碧辉煌的楼阁问:“殿下,那里又是什么地方,我们去看看吧。”

默云笑了:“雅布,那里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那里是皇宫禁苑中原皇帝居住的地方。”

雅布不由得叹服:“我们大汗的金帐虽然华丽却不能与它相比呀。”

默云道:“过两天我就要进宫面见皇帝,到时候你就能随我一起进去一探究竟了。”

两人在甬道上边走边说,忽然一只断线的风筝坠落到了两人面前,默云将风筝捡起来,看到上面的那首诗,顿时愣住了。

他将上面的诗歌反复吟读数遍后赞道:“好诗!好字!在这风筝上题诗的一定是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行捕司请大家收藏:()行捕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雅布指着远方道:“看这风筝飘落时的来向看应该是从宫里出来的。”

默云心里充满了好奇,心中暗道:宫里?那么写这首诗的人是一位不甘寂寞的宫女呢?还是一位等待心上人的美丽公主呢?

第六折 宿命

皇帝坐在偏殿,他很焦急,各地水患、旱灾、民变,边关的战事,这许多许多烦心事都写在摆在他面前的厚厚的奏折里。

他很焦虑,暗道:难道祖宗的江山真的要败在自己手里?

他瞥了眼站在阶下的三名宰相,问道:“国家近来颇为艰难,爱卿等可有良策?”

三人中最年长的夏宰相答道:“陛下,国家多事,内忧外患,恐怕不能同时应对,须得先把边境上与莫汉国的战事了结。”

皇帝皱眉道:“朕又何尝不知,只是怎么了结?”

夏宰相答道:“莫汉国二王子默云向陛下提亲,想让陛下将一位公主嫁给他。”

皇帝道:“就是前几天来朝觐见的那位王子?”

夏宰相道:“正是。”

皇帝犹豫了,和亲毕竟不是件好名声的事,天下臣民定会在背后讥讽自己卖女儿。

夏宰相看出了皇帝的顾忌,道:“陛下,以前和亲多是无奈之举,只是这一回,实乃上天做媒,佳偶天成啊。”

皇帝一愣,道:“爱卿此话是何意?”

夏宰相道:“默云殿下前几日在京城地面上四处游玩,想要多知道些我朝的文物风土,那日在皇宫外的相国寺进香,忽然看见皇宫上空放着的一只纸鸢断线般坠了下来,正好落在他跟前。他捡起一看,上面有一位女子的题诗,字迹清俊飘逸,他十分喜欢,便觉得自己与这位女子有缘,后来一打听又知道了这只风筝乃是某位公主的,心中更是乐开了花,认为正是老天做媒让他迎娶我朝公主。”

皇帝一听也觉得新奇,道:“有这样巧的事?”

夏宰相道:“他怕陛下不信,托老臣将风筝带来了,上面的笔迹是哪位公主的,陛下想必一看就知道。”

皇帝忙叫太监将风筝转呈上来,他一看字迹便认出这是自己三女儿永宁公主写的。

夏宰相忽然上前几步,低声道:“陛下,这件巧事真是妙啊,陛下若成其好事,天下臣民只会传颂陛下成全了一段佳话,谁还会去想到‘和亲’二字呢?”

皇帝虽然内心已经有了决断,可嘴巴上却说:“永宁这孩子可怜啊,出生时有异相,很小时母妃又去世了,而今朕又怎么忍心将她弃之万里之外呢?哎,不过既然是天意….叫朕如何是好?”

夏宰相道:“多赐珍宝陪嫁,天下人自然会看到陛下爱女之心。”

皇帝的决断,注定了又一位公主要将青春埋没在漫天飞沙之中,正是所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第七折 倾心

永宁公主的车驾离开了京城,尽管她多次跪在父皇面前陈述那只风筝不是自己的,但是皇帝始终不信,又或者他也不想相信。

无论她有多少的不舍与不甘,始终是皇命难违。

夏宰相口中的一段佳话,到宫里人嘴中却全变了味,他们纷纷在背后讥讽永宁是个倒霉鬼,有的说她平时对人太冷淡,是以出了事没人替她说话,有的说她在风筝上写的就是首淫诗,有的说那位莫汉国的王子默云目不识丁,有的说他少年时骑马摔断了腿是个瘸子,有的说他上过战场中了一箭是个独眼龙,还有的说他脾气暴躁每天都要喝上三五斤酒,喝醉了就抽身边的人来发泄。

这些传言像是一把把刀子扎进永宁的心里。

从繁华的京师到荒凉的边境,她一路抹泪,身边的宫女太监因为要跟着她一起去异国他乡,心中都恨她,没人上前安慰,这其中只有一个名叫翠萍的侍女对她不离不弃,始终守护在她的左右。

一路上永宁的心思全在一个名叫王文星的侍中身上。

王文星是二甲进士出身,做过翰林,负责教导皇子公主们读书,永宁最爱作诗,因此常向王文星请教。

宫禁森严,王文星是外臣,无论何时他与公主交谈都得相隔两丈远,且中间还得隔上帘子。

因此永宁并没有看清过王文星的正脸,但她觉得自己应该是爱上了王文星,要嫁也得嫁给王文星这样的文人雅士。

公主爱上翰林学士是不是佳偶天成,一段佳话她不知道,只是她绝不敢去和父皇提这件事,也没人帮她去提这件事。

而今她要远嫁,终于鼓起勇气点名让王文星随驾,理由当然不是自己爱他,而是按照惯例公主远嫁和亲,朝廷都要派文士跟随记录一路艰苦的行状,传之后世,让人铭记这些为国献身的公主们的功德。

这种点缀门面的事派谁去都一样,既然公主点名,皇帝便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越往西走越干燥炎热,这一天来到一座小县城。

永宁问翠萍:“翠萍,可有冰镇西瓜?”

翠萍答道:“有的,县令都为公主备好了,东西难得,底下人可是费了不少心思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行捕司请大家收藏:()行捕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永宁道:“拿去给王侍中吃吧。”

翠萍有些犹豫,这一路上公主给王文星的赏赐越来越多,底下已经有些人开始说闲话了。

永宁蹙眉道:“怎么了?连你也要违背本宫吗?”

翠萍只得道:“奴婢遵命。”

永宁道:“我新近写了几篇诗文,你也一并带去给王侍中看看,请他批改。”

翠萍领命退下,那厢王文星在驿馆之中却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看见翠萍来了,急忙上前问道:“莫不是公主又有赏赐?”

翠萍冷冷地道:“公主有赏赐是你的造化,你干嘛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王文星急道:“好姐姐,你告诉我,公主是不是准备带着我去漠北,再也不让我回中原了?”

公主出嫁,陪嫁的嫁妆、仆役不计其数,像翠萍这样的贴身侍女自然是要一直陪着公主的,可是王文星这样的人在送公主到了莫汉国后,按照惯例是可以继续回朝做官的,但只要公主开口让他留下,他就必须得留。

决定不了自己命运的永宁公主却可以用一句话就决定王文星的命运。

翠萍道:“公主殿下的心思我们下面的人怎么能胡乱猜测?这是公主新作的诗文,你好好批改一番。”

王文星接过诗文,他此刻心乱如麻,哪里还能下笔批改,但若说是胡乱批改一番他却万万不敢,公主若是发怒了,他不用等到漠北,现下就得大祸临头。

翠萍见他迟迟不落笔,便催促他。

王文星‘哇’一声哭了出来,扑通跪下之后拉住翠萍的手,道:“好姐姐,你救救我吧,我家还有父母高堂,我还未娶妻生子,我不能留在莫汉国的,求求你。”

翠萍被一个男人拉住手,脸羞的通红,怒道:“男子汉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每年多少将士埋骨边关,都和你一样,国家早就亡了!”

当天,永宁还是拿到了批改后的诗文,她异常高兴,她指着其中一段诗道:“想不到王侍中居然对的如此工整。”

永宁写的诗是:

凭将红泪裹相思,多恐知音没见期。相见只烦传一语,江南五度落花时。

回的诗是:

江南才子杜秋诗,垂老心情果园悲。金缕歌残休怅恨,铜人泪下已多时。

金缕歌残休怅恨,铜人泪下已多时。这两句隐含家国之悲,似不吉利,但永宁却十分喜欢,反复吟诵,然后又在纸上写下了另一首诗:

金台玉峡已沧桑,细雨梨花枉断肠。惆怅虞山老宗伯,浪垂清泪送王郎。

喜欢行捕司请大家收藏:()行捕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