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531章 剃头匠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531章 剃头匠

作者:云影流光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8-01 19:35: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今天你称帝,明天我登基,城头变幻大王旗,苦的终究是老百姓。在汴州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尾,住着一个姓陈的老剃头匠。街坊们都叫他陈师傅,至于他的名字,倒没几个人记得清。

陈师傅的剃头铺子小得可怜,一把磨得锃亮的黄铜剃刀,一张能躺能坐的旧木椅,一面擦得透亮的铜镜,还有一个小火盆,这便是他的全部家当。乱世里,大家伙儿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讲究什么发型?所以陈师傅的生意,与其说是剃头,不如说是个解闷儿的地方。

可这巷子里的人都知道,陈师傅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神技。他剃头,不光是剃去头发,更能剃去人心里的“愁”。

这事儿得从巷口的张屠户说起。张屠户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平日里杀猪宰羊,手起刀落,从不含糊。可有一阵子,他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整天唉声叹气,手里的杀猪刀都抖得厉害。他老婆没办法,硬把他拽到了陈师傅的铺子里。

“陈师傅,您给老张瞧瞧,他这是中了什么邪了?”张屠户的老婆急得直搓手。

陈师傅也不说话,只是让张屠户在那张旧木椅上躺下。他拿起热毛巾,敷在张屠户的脸上,水汽氤氲中,张屠户紧绷的神经渐渐松懈下来。陈师傅这才慢悠悠地拿起那把黄铜剃刀,在挂在墙上的荡刀布上“唰唰”地磨了几下,那声音清脆又规律,像一首安神的曲子。

“老张啊,最近心里不痛快?”陈师傅的声音很平和。

张屠户闷闷地“嗯”了一声,声音从毛巾底下传出来,含糊不清:“前些日子,城里来了兵,抢走了我准备给娘买药的钱。娘的病……唉,我一个大男人,连娘都保不住,算什么本事?”

说着说着,他眼圈就红了。

陈师傅没再劝,只是开始动手。他的手稳得出奇,剃刀划过张屠户的脸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剃刀的刮过,一缕缕比头发丝更细、更轻的灰色絮状物,竟从张屠户的皮肤里飘了出来。那东西没有重量,像烟又像雾,带着一股子沉闷的霉味。

这就是“愁丝”。人心里积攒的忧愁、悔恨、焦虑,久了就会变成这种无形的丝线,缠绕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

陈师傅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愁丝”刮下来,用一只特制的小竹篮接着。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张屠户的脸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也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竟在椅子上睡着了。

他老婆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指着那小半篮子灰扑扑的“愁丝”,结结巴巴地问:“陈师傅,这是……”

“心里不痛快的东西,都剃下来了。”陈师傅将小竹篮端到那个小火盆边,划拉火石,“滋啦”一声,那些“愁丝”遇火即化,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里,连点灰烬都没留下。那股沉闷的霉味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淡淡的草木清香。

张屠户醒来后,揉了揉眼睛,感觉神清气爽,仿佛做了一场大梦。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虽然还是那个糙汉子,但眼神却亮了许多。他“扑通”一声给陈师傅跪下,磕了个响头:“陈师傅,您真是活神仙!”

陈师傅赶紧扶起他,摆摆手:“什么神仙,就是个手艺人。记住,心里的愁,跟头发一样,长长了就得剃,憋久了会生病的。”

从此,陈师傅能剃“愁丝”的名声,就在这城里传开了。生意不好发愁的小贩,思念远方亲人的妇人,科举落榜的书生,都爱往他这小铺子里跑。来的时候愁眉苦脸,走的时候都脚步轻快。陈师傅依旧话不多,只是默默地用他那把灵性的剃刀,为人们清理着精神上的垃圾,然后将那些“愁丝”在火盆里付之一炬。

他常对徒弟说:“这‘愁丝’是人心里的阴霾,最是阴毒。若不烧干净,任它飘散出去,聚多了,就会变成‘愁瘴’。”

徒弟不解地问:“师傅,什么是‘愁瘴’?”

“就是无数人的愁怨、不甘、绝望混在一起,形成的一股邪气。这瘴气笼罩一方,会让那里的人心变得灰暗,看什么都不顺眼,邻里失和,家人反目,比刀兵之祸还可怕。”陈师傅的眼神变得异常严肃,“咱们这行,既是手艺,也是修行。剃掉的是愁,守护的是人心。”

有一年,汴州城换了新主。新来的节度使是个残暴的主儿,为了修筑自己的宫殿,强征民夫,搜刮民脂民膏,整个汴州城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巷子里的人,脸上都少了往日的笑容,连说话都小心翼翼。

陈师傅的铺子,反而更忙了。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来剃“愁丝”。那小竹篮里的“愁丝”一天比一天多,颜色也从灰色变成了深黑,味道也愈发刺鼻。陈师傅每天都要烧到深夜,才能把当天的“愁丝”处理干净。

徒弟看着越来越疲惫的师傅,忧心忡忡:“师傅,这样下去,您身体会吃不消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师傅摇摇头,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叹了口气:“我累点不要紧,只怕……这‘愁瘴’要起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怪事发生了。城里开始流行一种怪病,得了病的人不发烧不咳嗽,就是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的人会莫名地大哭大笑,状若疯癫。郎中们束手无策,只说是“心病”。

陈师傅知道,这是“愁瘴”已经形成,开始侵蚀整个城池了。那节度使府里,也传出了消息,说节度使最近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杀人,连他最宠爱的妾室都被他打杀了。

一天夜里,一个黑衣人悄悄来到了陈师傅的铺子。他摘下面巾,竟是节度使府里的管家。管家神色慌张,从怀里掏出一袋沉甸甸的银子,放在桌上。

“陈师傅,求您救救我们家大人吧!他最近魔怔了,整夜整夜做噩梦,说有无数冤魂在向他索命,他已经快疯了!”

陈师傅看都没看那袋银子,只是平静地问:“他自己愿意来吗?”

管家面露难色:“他……他放不下身段。”

“那我也没办法。”陈师傅闭上眼,“剃‘愁丝’,得人心甘情愿。他自己不认,谁也剃不掉他心里的‘愁’。他那不是被冤魂缠上,是被他自己的暴虐和恐惧织成的‘愁丝’给勒住了。”

管家苦苦哀求,陈师傅只是摇头。最后,管家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徒弟不解地问:“师傅,那可是节度使!您要是治好了他,咱们铺子就能发财了,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陈师傅睁开眼,目光如炬,盯着徒弟:“你以为他一个人的‘愁’,能养出这么大的‘愁瘴’吗?这‘愁瘴’,是全城百姓的怨气和他一人的恶气搅和在一起才成的。就算我剃了他一个人的,只要他还在作恶,百姓还在受苦,这‘愁瘴’就散不了。咱们手艺人的本分,是守护这巷子里的寻常人家,不是去给豺狼虎豹治病。”

几天后,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遍了汴州城——节度使在府里被自己的亲信刺杀了,人头被挂在了城门上。城中大乱,又换了新的主君。

新主君吸取了教训,下令休养生息,减免赋税。渐渐地,汴州城里的气氛开始好转。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陈师傅铺子里的“愁丝”一天天变少,颜色也变回了浅灰。

又过了些时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陈师傅正在给一个孩子剃胎毛,那孩子“咯咯”地笑个不停。徒弟在旁边烧着最后一点“愁丝”,看着那缕青烟融入阳光里,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转头对陈师傅说:“师傅,我懂了。咱们这把剃刀,剃的不是一个人的头,而是一方水土的‘心’。人心亮堂了,这‘愁瘴’自己就散了。”

陈师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他放下剃刀,摸了摸孩子的头,望着巷子口熙熙攘攘的人流,轻声说道:

“是啊,天下太平,人心舒畅,我这老剃头匠,也就能歇歇了。”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