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的梅雨季来得黏腻,青石板缝里浸着水,连屋檐下的铜铃都坠着水珠子。
福来茶馆的竹帘被穿堂风掀得忽闪,陈三秋的醒木往桌上一拍,震得茶盏里的涟漪撞碎了半盏碧螺春。
"
列位——"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靛青长衫的后背洇着深色月牙,"
今日要说的这桩事,就发生在咱们青阳县北门外二十里的柳家村。
"
茶客们的瓜子停在半空。
靠窗的胖掌柜正剥着菱角,闻言手一抖,菱角"
骨碌"
滚到陈三秋脚边。
这说书人自入梅以来就在福来茶馆扎了场子,头场说《精忠岳飞》,岳王爷的沥泉枪挑开雨幕似的;第二场说《隋唐演义》,秦叔宝的镀金熟铜锏砸得房梁上的灰簌簌落。
可今儿个他说要讲的,是"
比戏文里还狠三分的真事"
陈三秋的手指摩挲着案头的乌木惊堂木。
那是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巴掌大的方块,乌沉沉的像块凝固的夜,正面雕着个"
惊"
字,笔锋里浸着血气——听老辈说,当年他太爷爷在刑部当差,这木头是从冤死的大牢里捡的,沾过四十三个含冤而死的魂。
"
柳家村有个后生叫周铁牛,"
他压低了嗓子,"
生得虎背熊腰,跟村东头的老槐树似的瓷实。
那年大旱,河塘见底,周铁牛去张员外的庄子上借粮——张员外是谁?青阳县的首富,家里良田千顷,连县太爷见了都得叫世伯。
"
茶棚里起了嗡嗡声。
张员外的名字在青阳县不算新鲜,半年前刚捐了座土地庙,县太爷亲自题的匾,红绸子还挂在门楣上呢。
"
张员外说,借粮?可以。
拿你妹妹抵。
周铁牛急了,抄起顶门棍要砸,偏巧他娘扑过来拦——"
陈三秋的手猛地一抖,惊堂木磕在桌沿,"
咔"
地裂了道细纹。
茶客们哄地笑起来,以为他是故意卖关子。
只有前排戴瓜皮帽的老学究皱了皱眉,他记得二十年前柳家村确实死了个姓周的妇人,说是"
急病"
可当时他去收尸,那妇人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像是临死前在土里抓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