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二年的长安丽正书院,十七岁的常敬忠合上古书《汉书》,对着目瞪口呆的学士们挑眉:"要我背哪一卷?"当他行云流水般将《高帝纪》倒背如流,连书页间夹着的蛀虫都吓得钻进书缝。消息传到唐玄宗耳中,皇帝拍案而起:"宣!朕倒要看看,这天上掉下来的神童,是真金还是黄铜!"谁能想到,这场惊艳朝堂的天才秀,最终成了致命的催命符。
一、过目不忘:市井少年的逆天天赋
景龙三年的洛阳街头,八岁的常敬忠蹲在旧书摊旁,听老秀才讲《论语》。当老先生说到"学而时习之",他突然插嘴:"下句是不亦说乎!"老秀才惊得打翻茶盏——这孩子明明只听了半遍!此后,他成了书摊的"编外店员",顾客丢了书,他能精准说出落在哪个角落;书商算错账,他心算比算盘还快。
某天,吏部侍郎苏颋微服私访,见少年捧着《史记》喃喃自语。"你读这治国之书作甚?"苏颋随口一问。常敬忠合上书,把项羽本纪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末了反问:"大人,霸王若过乌江,天下会是何模样?"苏颋摸着他的头长叹:"此子若入朝堂,必掀惊涛骇浪。"
二、金銮试才:七遍成诵震天下
开元十二年春,大明宫含元殿。常敬忠跪在丹墀下,偷瞄着龙椅上的唐玄宗。"听闻你读书七遍便能成诵?"皇帝抛下一本《礼记》,"即刻读来!"少年翻开书,第一遍默读,第二遍轻诵,到第七遍时突然掷书于地:"请陛下考校!"
当他抑扬顿挫地背完整本书,连"曲礼上第一"的生僻段落都分毫不差,满朝文武的惊呼声差点掀翻金銮殿的飞檐。高力士捧着记录的竹简,手都在发抖:"陛下,这...这简直是天人下凡!"唐玄宗龙颜大悦,当场赐他秘书省正字,官阶从九品——这意味着,这个曾在书摊讨生活的少年,一步登天进了皇家图书馆。
三、锋芒毕露:天才光环下的暗箭
丽正书院的夜灯总是常敬忠房里最晚熄灭。他不仅读完了馆内藏书,还开始批注校勘。某天,他指着《春秋》对同僚说:"此处记载有误,晋文公伐卫的日期应推后三日。"老学士气得吹胡子瞪眼:"竖子竟敢质疑先圣?"但当翻出出土竹简印证,众人哑口无言。
嫉妒的种子悄然发芽。翰林学士李邕在酒宴上阴阳怪气:"不过是记忆力好罢了,真论治国安邦..."话没说完,常敬忠突然接口:"李大人可知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深意?"满座寂静,李邕的脸涨得比猪肝还红。从此,他的每篇奏疏都被莫名驳回,连茶水都常被人打翻在案头。
四、毒酒鸩杀:最灿烂的星骤然陨落
开元十五年中秋,常敬忠收到匿名请帖:"月下论道,共赏《淮南子》。"他揣着新书赴约,却不知等待他的是致命陷阱。当他端起友人递来的桂花酒,对方突然别过脸去。酒液下肚的瞬间,他感到五脏六腑仿佛被烈火灼烧。
"为什么..."他抓住对方衣袖。那人颤抖着掏出一卷《韩非子》:"你太耀眼了...不除你,我们永无出头之日..."常敬忠望着天上圆月,想起初见唐玄宗时的荣耀,嘴角溢出黑血,最后呢喃:"原来...才华也会...杀人..."
五、千年叹息:被嫉妒吞噬的天才传奇
常敬忠暴毙的消息传来,唐玄宗雷霆震怒。可无论怎么彻查,凶手都如人间蒸发。多年后,有人在他的批注本里发现一行小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字迹工整,却在末尾洇开大片墨渍,像是泪水晕染。
如今,长安碑林里还留存着常敬忠的手迹,那笔力遒劲的楷书,仿佛还在诉说着千年前的传奇。每当学子路过,总要驻足感叹:那个七遍成诵的天才少年,终究没能逃过人性最黑暗的算计。而他的故事,也成了历史长河里最痛的一声叹息——原来比毒药更致命的,是人心的嫉妒。
《嘻哈史诗看古今》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