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637章 唐朝商人发明"飞钱",竟让朝廷和劫匪都慌了神?

元和元年的长安朱雀大街,商队护卫李三紧握着腰间刀柄,盯着马车里的三十箱铜钱。突然,街角冲出十余名蒙面劫匪,寒光一闪,刀刃却劈了个空——本该沉甸甸的箱子里,竟只装着几张轻飘飘的桑皮纸!这场震惊朝野的"空箱劫案",意外揭开了改变大唐经济格局的金融革命,也让那个发明"飞钱"的神秘商人,成了被各方势力争抢的香饽饽。

一、铜钱之困:背着金山银山的苦命商人

贞元年间的扬州码头,盐商王元宝望着堆积如山的铜钱欲哭无泪。二十艘漕船载着百万贯铜钱运往长安,光雇佣护卫的费用就花去三成利润。更糟的是,每次押运都要提心吊胆——上个月,邻县的布商在秦岭被劫,全家老小跟着陪葬。

"老爷,要不咱们雇禁军护送?"账房先生小心翼翼提议。王元宝抓起算盘砸在桌上:"禁军护送?那剩下的利润还不够塞牙缝!"他望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想起在波斯邸见过的"信券"——西域商人仅凭一张羊皮纸,就能在千里之外取货。这个念头像颗火种,瞬间点燃了他的野心。

二、惊世发明:一张纸颠覆千年交易规则

元和元年深秋,王元宝带着心腹闯入长安进奏院。"我要在各州府设点存钱,凭券异地取钱!"他将设计图铺在案上,桑皮纸上的防伪暗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进奏院使崔衍皱着眉:"你这是要动朝廷的钱袋子!"王元宝却掏出沉甸甸的金锭:"每笔交易,朝廷抽成半成。"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茶商陈阿福。他将五千贯铜钱存入扬州进奏院,换来一张盖着朱砂印的纸券。当他在长安顺利取出银子时,手抖得差点撕碎纸券:"这...这比背着铜钱赶路安全百倍!"消息传开,西市的波斯邸里,胡商们盯着纸券啧啧称奇,粟特商人甚至掏出大食金币要求兑换。

三、暗潮涌动:财富游戏里的生死较量

飞钱的风靡惊动了各方势力。藩镇节度使派人威逼进奏院:"必须在我镇设点!"钱庄老板们联合抵制:"这是抢我们饭碗!"更可怕的是地下黑市,假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王元宝蹲在暗房里,盯着假券上粗糙的仿印,突然抓起狼毫:"加印密押!每笔交易都要对暗号!"

最惊险的一次,他在洛阳遭遇假币团伙。当对方亮出伪造的"剑南道进奏院"印鉴时,王元宝冷笑一声:"真正的印泥,掺着龙脑香!"话音未落,埋伏的官差破门而入。这场围剿让他声名大噪,却也招来杀身之祸——某天深夜,刺客的利刃贴着他耳畔划过,惊得他冷汗湿透中衣。

四、朝堂博弈:金融创新背后的权力角逐

飞钱的成功引起了唐宪宗的注意。早朝时,宰相李吉甫激烈反对:"如此下去,朝廷如何掌控铸币权?"而户部侍郎却捧着账本反驳:"飞钱税收已占国库两成!"争论正酣时,王元宝被宣入宫。他望着龙椅上的皇帝,突然掏出一张空白纸券:"陛下,这张纸若印上'大唐宝钞'..."

这句话像投入油锅的水滴。支持派主张推行纸币,保守派痛斥"乱了祖宗规矩"。最终,唐宪宗拍板:"飞钱可存,不可取!"这个决定让王元宝如坠冰窟——没了兑换功能,飞钱就成了朝廷的无息贷款工具。他望着堆积如山的存券,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在商言商,别碰权力的红线。"

五、血色余波:金融先驱的苍凉谢幕

元和十五年,王元宝在扬州老宅暴毙。坊间传言他是被钱庄老板下毒,也有人说他死于朝廷清算。送葬那日,西市的商户们自发停业,送葬队伍里,有抱着纸券痛哭的老茶商,也有偷偷抹泪的进奏院小吏。而他生前未能实现的"宝钞"构想,直到三百年后才由宋人变为现实。

千年后的博物馆里,一张泛黄的飞钱拓片静静陈列。讲解员指着上面斑驳的印鉴说:"这是现代银行汇票的雏形。"而玻璃展柜的倒影里,仿佛还能看见那个背着铜钱艰难跋涉的商人,如何用一张纸,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风暴。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