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617章 四岁幼童被预言当皇帝!

开皇十八年的陇西官道,四岁的稚童骑在牛背上晃悠,羊角辫随着颠簸一翘一翘。突然,路边破庙传来咳嗽声,老道士拄着桃木杖颤巍巍走出:"贵人留步!"李渊下意识护住儿子,却见道士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孩子脖颈:"此子龙凤之姿!二十岁必济世安民!"谁能想到,这句预言不仅改写了幼童的名字,更在二十年后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玄武门之变!

一、惊世预言:破庙中的命运谶语

暮春的陇西郡,杏花簌簌落在李渊肩头。他抱着幼子赶路,突然被老道士拦住。对方骨瘦如柴的手指几乎戳到孩子脸上:"您看这眉间紫气!二十年后,天下将因他重归太平!"怀中的孩子突然咯咯笑起来,伸手去抓道士的胡须。

李渊后背发凉,摸出几枚铜钱:"道长莫要戏言。"道士却将钱甩在地上:"贫道云游四方,阅人无数。此子'济世安民'之相,万中无一!"话音未落,一阵狂风卷起沙尘,等李渊再抬头,破庙里只剩满地狼藉,道士踪迹全无。

二、连夜改名:父亲的隐秘担忧

当夜,李渊在油灯下反复摩挲儿子的襁褓。"济世安民..."他喃喃自语,突然抽出佩剑斩断灯芯。黑暗中,妻子窦氏轻声问:"夫君,真信那道士的话?"李渊将儿子搂进怀里:"不管真假,这名字...必须改!"

晨光微熹时,新的户籍文书上赫然写着"李世民"三个字。族老们议论纷纷:"好好的幼名为何要改?"李渊笑着举起酒碗:"图个吉利罢了!"只有他知道,袖中藏着被撕碎的道士画像——那老者的眼睛,竟与儿子一模一样。

三、暗流涌动:预言掀起的腥风血雨

大业年间,隋炀帝的龙舟划过运河。当他听闻民间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时,玉杯应声而碎:"给朕彻查!"李渊捧着密报浑身发冷,转头看见书房里舞剑的少年。十六岁的李世民身姿矫健,剑锋划破暮色,恍若当年道士预言中的模样。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握着染血的兵符,突然想起父亲临终的叮嘱:"当年那道士...或许真能看见天机。"箭雨纷飞中,他的脑海闪过破庙中道士的脸,突然明白——从改名的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

四、真相迷雾:被历史掩埋的惊天秘密

贞观年间的史馆,房玄龄对着《高祖实录》皱眉。"陛下,关于改名一事..."李世民将朱砂笔重重一搁:"就按我说的写。"烛光摇曳下,史官们不敢抬头——他们知道,有些真相注定要被掩埋在帝王的墨宝之下。

千年后的考古发现,却让这段往事再起波澜。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残卷中,赫然记载着"隋末有异士,言陇西李氏子当应天命"。更诡异的是,西安出土的李渊墓志铭里,"济世安民"四字被刻意凿毁,只留下斑驳的痕迹。

五、未解之谜:预言背后的帝王心术

如今的西安博物院,李世民的画像前总有人驻足。讲解员讲到改名传说时,总会压低声音:"有人说,李渊改名不是避祸,而是在造势;也有人说,那个神秘道士根本不存在..."话音未落,展厅突然一阵穿堂风,吹得展柜里的《贞观政要》轻轻翻动。

历史学者们争论不休: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政治神话?而在民间,关于"四岁预言"的故事仍在流传,每个版本都带着不同的解读——或许,这就是帝王传奇最迷人的地方:真相与谎言交织,天命与权谋共舞,永远猜不透,也说不尽。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