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593章 年烂摊子成唐朝定时炸弹!

贞观三年的太极殿,李世民将弹劾奏章狠狠摔在龙案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飞溅。"又是贪污!大理寺丞收受贿赂,刺史克扣赈灾粮..."他扯松衣襟,额角青筋暴起,"房玄龄,杜如晦!你们说,朕这吏治怎么就成了筛子?"窗外暴雨倾盆,雷声轰鸣,却盖不住殿内压抑的死寂——谁能想到,这场吏治危机,竟会像毒蛇般纠缠这位"千古一帝"整整二十三年。

一、登基之困:理想照不进现实的残酷

武德九年的登基大典上,李世民望着山呼万岁的群臣,胸中燃起万丈豪情。可三个月后,当他翻开吏部呈上的官员考核册,笑容瞬间凝固:地方官虚报政绩,京官结党营私,甚至有人拿官帽当买卖!"朕要的是治世能臣,不是蛀虫!"他拍碎玉镇纸,却不知自己正踩进一个延续百年的官场泥潭。

尚书省的夜灯常亮到子时。房玄龄揉着通红的眼睛,将堆积如山的文书推给杜如晦:"刺史选拔乱象丛生,世家大族把持举荐,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话音未落,窗外传来醉醺醺的谩骂——新晋官员在酒楼争风吃醋,打翻的酒坛顺着青石板流进皇宫沟渠。

二、改革碰壁:皇帝与官场的生死博弈

贞观六年,"四科举人"诏令颁布那日,长安城沸腾了。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听说能自荐当官?怕是世家又要搞鬼!"果然,考试当天,富家子弟雇枪手替考,考官收受贿赂篡改试卷。李世民乔装暗访,亲眼看见考生用金饼打通关节,气得当场掀翻考桌。

"来人!严查主考官!"他在朝堂上青筋暴起。可当刑部尚书递上调查结果时,他愣住了——涉案官员竟牵扯半数三品大员!长孙无忌跪在阶下,额头贴着青砖:"陛下,法不责众啊..."皇帝握紧腰间佩剑,最终无力放下。那夜,他在《起居注》上写下:"朕之失,罪在用人不明。"

三、摆烂时刻:被现实逼疯的帝王

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对着满桌弹劾奏章苦笑。"罢了!"他突然抓起毛笔,在黄绢上狂书,"让官员们自己举荐下属,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诏令一出,官场彻底乱套:结党营私成风,裙带关系横行,甚至出现父亲举荐儿子、小舅子保举姐夫的荒唐戏码。

洛阳行宫的深夜,皇帝盯着铜镜里的白发,突然砸碎了镜子。"魏征若在..."他喃喃自语,想起那个敢当面骂他的老臣。可如今,满朝文武都学乖了,只说"陛下圣明",再无人敢揭吏治的伤疤。

四、临终之憾:带不走的烂摊子

贞观二十三年的病床前,李世民攥着太子李治的手,气若游丝:"吏治...吏治..."他咳出血沫,眼前浮现出二十年来官场的种种乱象——贪腐成风的州县、结党营私的权臣、被埋没的寒门才子。"记住..."他的指甲深深掐进儿子掌心,"莫让朕的遗憾,成了大唐的劫数。"

然而历史无情地证明,这个烂摊子远比想象中棘手。李治即位后,吏治问题愈演愈烈,为后来的官场**埋下祸根。千百年后,当史学家翻开《贞观政要》,总会在"盛世"二字旁写下批注:再耀眼的功绩,也掩盖不了制度漏洞的阴影。

五、历史回响:被误解的贞观真相

如今的西安博物院,贞观年间的官印静静陈列。讲解员讲到"贞观之治"时,总会补充:"盛世之下,也有暗流涌动。"网络论坛上,关于"贞观吏治"的争论从未停歇:有人说李世民尽力了,有人骂他治标不治本。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历史给后世留下深刻警示——再伟大的帝王,也难以凭一己之力对抗根深蒂固的制度顽疾。而那个被"盛世"光环掩盖的吏治困局,至今仍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发出沉重的叹息。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