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375章 汉宫残阳:汉献帝刘协的傀儡春秋

第一章 洛阳宫变龙椅寒

中平六年的洛阳城飘着血雨,九岁的刘协躲在永乐宫的柱后,看着舅舅何进的脑袋被宦官张让扔出宫门。宫墙外,董卓的西凉兵正撞开朱雀门,甲叶摩擦声像无数毒蛇吐信。

“协儿,快跟我走!”董太后拽着他的手,却被张让拦住。刘协看着这个平日里对他和颜悦色的太监,此刻脸上涂着血污:“陛下在北宫,陈留王跟我来!”

混乱中,他被张让裹挟着逃出宫,却在北邙山遇上董卓的大军。董卓提着画戟逼近,马蹄踏碎了清晨的薄雾:“当今皇帝何在?”

少帝刘辩吓得瘫软在地,唯有刘协上前一步,声音清亮:“董将军,天子在此。吾等遭十常侍之乱,幸得将军相救。”

董卓愣住了,看着眼前这个虽年幼却气度不凡的陈留王,又看看一旁瑟瑟发抖的少帝,眼珠一转:“陛下受惊了,臣护驾还宫。”

回宫的路上,刘协看着洛阳城的断壁残垣,想起太傅杨彪教他的《公羊春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可现在这“天下”,却像他手中的玉佩,随时会被捏碎。

不久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登基大典上,他坐在冰冷的龙椅上,看着阶下董卓嚣张的背影,突然明白:这龙椅不是荣耀,是囚笼。

第二章 李郭乱政傀儡泪

初平元年,关东诸侯以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带着刘协迁都长安。车架行至渑池,刘协看着身后熊熊燃烧的宫城,泪水滑落:“董贼!你毁了我的家!”

“陛下息怒,”侍中杨琦低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长安的日子更难熬。董卓被吕布诛杀后,李傕、郭汜又把持朝政,他们的士兵在城里烧杀抢掠,甚至冲进皇宫抢粮食。有次,刘协看见几个士兵抬着太官署的酒肉走过,气得浑身发抖:“杨琦,传朕旨意,命李傕约束士兵!”

杨琦苦笑:“陛下,李傕说……‘陛下饿了,自去民间求食,何需问我?’”

刘协猛地砸翻了案几,竹简散落一地。他想起父亲灵帝曾说:“汉家天下,如日中天。” 可如今,这“中天之日”却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

兴平二年,李傕与郭汜内讧,长安城里战火纷飞。刘协趁机带着群臣出逃,一路上缺衣少食,侍从们饿得啃树皮。他脱下龙袍,交给皇后伏寿:“拿去换些粮食吧,给大臣们吃。”

伏寿哭着摇头:“陛下,这是您的御衣啊!”

“御衣能当饭吃吗?”刘协看着她消瘦的脸,“我们现在不是帝王后妃,是难民。”

当他们终于逃到安邑时,随行的大臣只剩下几十人。刘协坐在破庙里,看着漏雨的屋顶,突然想起董卓刚进京时,他还曾幻想过“拨乱反正”。如今才明白,在乱世中,“天子”二字不过是块招摇撞骗的招牌。

第三章 许都软禁衣带诏

建安元年,曹操迎刘协到许都。起初,刘协以为遇到了忠臣,他拉着曹操的手:“曹将军,汉室倾颓,全靠你了!”

曹操伏地叩首:“臣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陛下?”

可很快,刘协就发现自己从一个牢笼跳进了另一个牢笼。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独揽大权,甚至在宫廷里安插亲信。有次,刘协看见曹操的侍卫佩剑上殿,想起汉初“剑履上殿”是权臣王莽的待遇,心里一寒。

“陛下,曹操野心勃勃,不可不防。”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偷偷呈上密信。刘协看着信,想起伏寿为他缝补龙袍的手,想起逃亡路上她省下的口粮,猛地咬破手指,在衣带上写下诏书:“曹操专权,欺凌君父,着天下忠义之士,共诛之!”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衣带诏”。可惜事情败露,曹操带兵闯进皇宫,逼死伏皇后,将她所生的两个皇子毒杀。伏皇后被拖走时,哭喊着:“陛下,救救我!”

刘协瘫坐在地上,看着血迹斑斑的宫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曹操站在他面前,冷冷地说:“陛下,皇后谋逆,臣已为国除害。”

“国?”刘协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曹操,你眼里还有‘国’吗?你只有你自己!”

曹操脸色一变,却只是躬身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刘协知道,他彻底成了一个真正的傀儡。所谓“天子”,不过是曹操用来号令天下的工具。

第四章 禅让台前故国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爵位。他比父亲更直接,很快就派人来逼刘协禅位。

“陛下,”华歆捧着禅让诏书,“天命已改,陛下当顺天应人。”

刘协看着诏书,上面写着“汉道陵迟,天命不佑”,想起自己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从洛阳到长安,从安邑到许都,没有一天真正掌权。“好,我禅让。”

禅让大典在繁阳亭举行。刘协站在高台上,将玉玺递给曹丕,看着台下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心里没有恨,只有一片茫然。他想起九岁登基时,董卓那把架在脖子上的画戟;想起李傕士兵抢粮食时,太官署空空如也的米缸;想起伏皇后被拖走时,那绝望的哭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不,现在该叫“山阳公”了,曹丕走过来,假惺惺地说,“念你禅让有功,赐你万户食邑,可在山阳奉汉正朔,建汉宗庙。”

刘协点点头,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是曹丕给他的最后一点“体面”。

离开许都那天,只有几个老臣来送行。杨彪拄着拐杖,老泪纵横:“陛下……”

刘协扶起他:“杨公,别叫陛下了,叫我刘协吧。” 他看着东方,洛阳的方向,“我要去山阳了,做个普通的老百姓。”

第五章 山阳行医济苍生

在山阳的日子,是刘协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光。他脱下龙袍,穿上布衣,和皇后曹节(曹操之女,却心向汉室)一起上山采药,为百姓治病。

“刘公,我这咳嗽老不好。”一位老农捂着胸口。

刘协仔细诊脉,开了个方子:“这是风寒入肺,用紫苏叶、杏仁煎水喝,三天就好。”

曹节在一旁包药,轻声说:“大爷,这药钱就不用给了。”

老农感动得跪下:“刘公真是活菩萨啊!比那些贪官强多了!”

刘协扶起他,心里五味杂陈。他做了三十多年皇帝,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人真心感激。他想起在许都时,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如今曹丕篡汉,却留给他一片小小的封地,让他“奉汉正朔”。这究竟是怜悯,还是讽刺?

他开始潜心研究医术,走遍山阳的山山水水,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百姓们不再叫他“山阳公”,而是亲切地称他“刘神医”。他还在山阳城办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明白道理,做个好人。”

有一次,他路过一片农田,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禅让”的游戏,一个孩子扮演皇帝,把“玉玺”(一块石头)交给另一个孩子。刘协看着,突然笑了,笑得很释然。

“陛下,您笑什么?”曹节问。

“我笑自己,”刘协看着远方的青山,“做了一辈子傀儡,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天子’,是能为百姓办实事的人。我现在这样,挺好。”

第六章 残阳如血照汉陵

青龙二年,刘协在山阳城病逝,享年五十四岁。魏明帝曹叡亲自主持葬礼,以汉天子礼仪将他安葬在禅陵。

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路过洛阳城时,刘协的灵柩停了下来。曹叡站在城楼上,看着灵柩,想起祖父曹操说过:“若不是我,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是啊,刘协虽然是傀儡,但在乱世中,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如果没有他这块“天子”的招牌,天下只会更乱。

灵柩最终葬入禅陵,陪葬品只有一些书籍和医疗器械。墓碑上刻着“汉献帝刘协之墓”,没有歌功颂德,只有一个王朝终结的注脚。

后世的人们提起刘协,总会说他是“亡国之君”,是“傀儡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山阳城做的那些事——行医救人,办学堂,劝农桑。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王朝的废墟上,种下了一点希望的种子。

当残阳照在禅陵的石碑上时,仿佛在诉说着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他是龙椅上的囚徒,是乱世中的浮萍,但最终,他在山阳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刘神医”。

大汉王朝的最后一缕阳光,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刘协的故事,却像禅陵旁的古柏一样,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在诉说着那个乱世中,一位傀儡皇帝的无奈、挣扎与最终的释然。他的一生,是大汉王朝的缩影,从辉煌走向衰落,最终化为尘埃,只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