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308章 灸影仙踪:鲍姑传

东晋,太兴二年,岭南的天像被水洗过般湛蓝,海风裹挟着丝丝咸意,扑在广州城的大街小巷。在越秀山南麓,一座新修的道观——越岗院静静矗立,飞檐斗拱在日光下泛着古朴的光。观内,一位妙龄女子正专注地摆弄着草药,她,便是鲍姑。

鲍姑出身不凡,父亲鲍靓身为南海太守,学通经史,还痴迷道学,师事阴长生真人,学得炼丹之术。鲍姑自幼耳濡目染,对炼丹、医术充满好奇,常常跟着父亲在书房翻看医书道藏,或是去山中辨认草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玄学盛行,人们或在清谈中寻求精神慰藉,或在丹药里寄托长生幻想,鲍姑却在医道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阿姑,快来看看这株草药。”父亲鲍靓的声音从庭院传来。鲍姑放下手中的草药,快步走出房间。只见父亲手里拿着一株红脚艾,叶片修长,根部泛红。“这红脚艾,生于越秀山下,性温、味苦,有通经活络之效,是艾灸的上好材料。”鲍靓说着,眼中满是期许,“你对医道用心,日后定能有所成。”

鲍姑接过红脚艾,细细端详,心中默默记下它的模样与特性。从那以后,她便常常穿梭在越秀山的山林间,采集红脚艾,尝试用艾灸之法为百姓治病。起初,她的手法生疏,疗效也不稳定,但她从不气馁,不断钻研医书,向父亲请教,还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日子一天天过去,鲍姑的名声渐渐在广州城传开。人们都说,鲍太守家的千金不仅貌若天仙,还医术高超,用艾灸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尤其是那些长了赘瘤、赘疣的百姓,经鲍姑艾灸后,病症往往神奇地消失,皮肤恢复如初。

这日,鲍姑像往常一样在越岗院为百姓义诊。一位年轻的女子被家人搀扶着走进道观,她面容憔悴,手臂上长着一个硕大的赘瘤,痛苦不堪。鲍姑让她坐下,仔细查看了赘瘤的情况,然后从药箱里取出红脚艾制成的艾绒条,用火点燃。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鲍姑将艾条凑近赘瘤,小心地熏烤着。女子起初有些紧张,但随着温热的感觉传来,疼痛渐渐减轻,脸上露出放松的神情。

艾灸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鲍姑轻轻吹灭艾条,对女子说:“明日再来,我再为你灸一次,这赘瘤便会慢慢脱落。”女子感激涕零,拉着鲍姑的手说:“鲍姑娘,您真是活菩萨转世,若能治好我的病,我愿为您做牛做马。”鲍姑微笑着安慰她:“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不必如此。”

就在这时,越岗院外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他身材修长,一袭素袍,眼神中透着睿智与谦逊。此人正是葛洪,因对道教和医学的热爱,前来拜访鲍靓。鲍靓听闻葛洪来访,亲自出门迎接,两人相谈甚欢。鲍靓见葛洪才识过人,品性纯良,心中十分欢喜,便有意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鲍姑对葛洪早有耳闻,知道他潜心研究道教和医学,着有《抱朴子》等书。初次见面,葛洪的儒雅风度和渊博学识让鲍姑心生好感。而葛洪也被鲍姑的美丽聪慧和善良所吸引。在鲍靓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妻,从此携手踏上医道与修行之路。

婚后,鲍姑和葛洪一同前往罗浮山。罗浮山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他们在山中搭建茅屋,种植草药,潜心研究炼丹和医术。白天,他们一起上山采药,辨别草药的性味功效;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研读医书道藏,交流心得。

葛洪专注于炼丹和养生理论的研究,鲍姑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临床治病上。她发现,艾灸不仅能治疗赘瘤、赘疣,还对一些常见疾病,如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有显着疗效。她不断改进艾灸的方法,根据不同病症调整艾灸的穴位和时间,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灸疗经验。

“阿洪,你看这艾灸之法,若是能结合经络穴位,是否能发挥更大的功效?”一天晚上,鲍姑拿着医书,对葛洪说。葛洪放下手中的笔,认真思考后说:“你所言极是。人体经络如山川脉络,气血运行其中,若能找准穴位,以艾灸激发气血,或许能事半功倍。”

于是,鲍姑和葛洪开始深入研究人体经络穴位。他们参考前人的医书,在自己和患者身上反复试验,绘制出详细的经络穴位图。在这个过程中,鲍姑的灸疗技术越发精湛,她的名声也随着治愈的患者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然而,平静的山居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东晋政权内部纷争不断,北方五胡十六国虎视眈眈,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岭南。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疾病流行,缺医少药。鲍姑和葛洪看着受苦的百姓,心中十分不忍,决定离开罗浮山,下山为百姓治病。

他们回到广州后,在越岗院重新开设医馆。前来求医的百姓络绎不绝,鲍姑和葛洪日夜忙碌,却毫无怨言。有一次,城中爆发瘟疫,许多人染病卧床,生命垂危。鲍姑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疫区,用艾灸和草药为患者治疗。她日夜奔波,累得脸色苍白,葛洪心疼不已,劝她休息片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百姓正遭受苦难,我怎能安心休息?”鲍姑摇摇头,坚定地说,“只要能多救一个人,我便多一份心安。”在鲍姑和葛洪的努力下,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将他们视为救命恩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鲍姑的灸术越来越神奇。民间传说,她的红脚艾是神物,只要一炷,便能治愈百病,甚至能让人容颜焕发。这些传说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鲍姑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唐贞元年间,有个叫崔炜的年轻人,因家道中落,生活困苦。一日,他在佛庙中看到一位老妪被人殴打,心生怜悯,便脱下自己的衣服为老妪赔偿。老妪感激不已,送给他一些越岗山艾,并说:“这艾能治赘疣,你若遇到,只需一炷,不仅能治病,还能收获美貌。”

崔炜起初并未在意,几天后,他遇到一位老僧,耳上长着赘疣。崔炜想起老妪的话,便取出艾草为老僧艾灸。神奇的是,赘疣果然很快脱落,老僧感激涕零,介绍他去为一位家财万贯的任富翁治疗赘疣。崔炜用艾草一灸,任富翁的病也痊愈了。任翁为表感谢,送给他十万钱。

后来,崔炜才得知,那位送他艾草的老妪正是鲍姑。他惊叹不已,对鲍姑的医术和医德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鲍姑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岁月匆匆,鲍姑渐渐老去,但她对医道的热情从未减退。她将自己的灸疗经验传授给弟子,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在她的影响下,灸法在岭南地区广泛传播,成为百姓治病养生的重要方法。

建元元年,鲍姑在行医途中突发急病,溘然长逝。消息传来,百姓们悲痛万分,纷纷自发为她送行。人们为了纪念她,在广州越秀山下开凿了“鲍姑井”,并在越岗院旧址建筑道观,后更名为“三元宫”,宫内专门建造了“鲍仙姑殿”,供奉她的塑像。

如今,千年时光流转,三元宫依旧香烟袅袅,鲍姑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她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疗家,更是一位心怀苍生、悬壶济世的大医。她用一生的时间,在东晋那个动荡的时代,留下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医者之光,照亮了后人探寻医道的漫漫征途 。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