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214章 篡汉者

嘻哈史诗看古今 第214章 篡汉者

作者:111永恒的不死鸟1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04:49: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元始五年冬,长安的腊梅开得正盛,王莽在未央宫前殿替汉平帝尝药时,指尖在玉碗边缘停顿了三息。碗里的汤羹冒着热气,混着附子的苦味,他望着少年皇帝苍白的脸,忽然想起四十年前,自己在太学里啃着冷饼读《周礼》的日子。

“大司马辛苦了。”平帝咳嗽着,声音像破了洞的风箱,“等开春病愈,朕要跟你学《大司徒箴》。”

王莽垂下眼睑,掩住眼底的波澜。案几上放着他新制的《嘉量》,青铜器皿上的铭文还闪着金光,“四海一统”四字刻得极深,像要嵌进铜里。他摸了摸腰间的玉具剑,剑鞘上的蟠螭纹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亲赐的,此刻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陛下安心养病,”他用勺子搅了搅汤羹,“新政推行顺利,百姓都在传‘周公再世’呢。”

平帝笑了,露出尚未换齐的乳牙:“大司马就是朕的周公。”话音未落,便剧烈咳嗽起来,王莽慌忙替他拍背,却在袖中攥紧了一枚蜡丸——那是太医院令刚送来的密报,说皇帝的药里被人下了蛊。

深夜,王莽回到府中,看见长子王宇在廊下踱步。年轻人穿着儒生的深衣,腰间却挂着柄道家的拂尘,看见他时,忽然跪下:“父亲,陛下的病...是不是与吕宽有关?”

王莽的脚步顿了顿。吕宽是王宇的妻兄,最近总在民间散布“白虹贯日,主幼国危”的谣言。他望着儿子发间的白发,想起其幼时在太学背诵《孝经》的模样,忽然叹了口气:“你可知,当年周公诛管蔡,是为何?”

王宇抬头,眼里闪过惊诧:“父亲是说...要大义灭亲?”

铜灯在风中晃了晃,王莽看见廊柱上的朱漆剥落,露出底下的原木纹理,像极了未央宫前殿的裂痕。“明日带吕宽来见我,”他转身走向书房,“有些话,该说清楚了。”

次日正午,吕宽被押进府时,脸上还沾着草屑。王宇跪在旁边,颈间系着白绫,显然已知道结局。王莽坐在主位,看着这个总在背后议论自己“沽名钓誉”的女婿,忽然想起他曾在自己的《井田制》奏疏上批“书生之见”。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王莽倒了杯茶,茶叶是益州进贡的雀舌,“因为你不懂‘顺势而为’。”

吕宽梗着脖子:“你篡汉之心,路人皆知!当年成帝时,你就...”

话未说完,便被卫士掌嘴。王莽看着他嘴角渗血,忽然想起成帝驾崩那晚,自己跪在未央宫前哭到呕血,满朝都赞“安汉公忠义”。茶盏在掌心发烫,他想起太皇太后曾说“莽儿最像我王家的人”,指甲不由得掐进掌心。

“把他的舌头割了,”王莽挥了挥手,“再扔到太液池喂鱼。”王宇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恐,却在触及父亲目光时,忽然泄了气。王莽看着儿子颤抖的肩膀,想起其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自己抱着襁褓在书房批改公文的场景,终究没说什么,转身走向后院。

后院的梅花开得正好,王莽折了枝插在瓶中,忽然听见前院传来哭喊。他摸了摸瓶身的铭文,那是仿照周代礼器铸的,“克明厥德”四字被磨得发亮。王宇的哭声渐弱,他知道,儿子终究没敢像自己一样,把刀刃对准至亲。

元始六年正月,汉平帝暴毙。王莽在灵前痛哭流涕,却在袖中藏着从太医院顺来的药方,上面“附子过量”四字被朱砂圈了又圈。太皇太后王政君扶着他的肩膀,白发落在他的孝服上,像撒了把盐:“莽儿,这天下,以后就靠你了。”

他叩首时,看见灵前的长明灯晃出重影,想起平帝咽气前那双眼睛,清澈得像未被污染的泉水。案几上放着他进献的《乐经》,竹简上的字还带着墨香,此刻却被烛泪浸透,像极了自己写满“忠”“义”的人生。

“臣定当竭力辅佐新君,”王莽的声音里带着哽咽,“效仿周公,死而后已。”

新君是年仅两岁的刘婴,王莽被尊为“摄皇帝”,出入用天子仪仗。他站在未央宫前殿,看工匠们将“汉”字旗号换成“新”字,红底白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极了当年在太学里,自己亲手绘制的《周礼》图示。

“摄皇帝,”王舜捧着传国玉玺走来,“太皇太后说,这玉玺该由您暂存。”

玉玺在掌心沉甸甸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硌得掌心发疼。王莽想起成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自己时,曾说“朕信得过你”,如今这方玉印终于落在自己手里,却比想象中冰冷得多。

初始元年春,长安街头忽然出现“汉高祖托梦,命王莽为帝”的流言。王莽坐在大司马府,看王舜呈上的《符命》,上面写着“摄皇帝当为真天子”,落款是“太白山神”。他摸着竹简边缘的焦痕,知道这是手下人用火烧出来的“神迹”。

“太皇太后那边...”他抬头看王舜。

“老祖宗年纪大了,”王舜低声说,“只要玉玺在手,其余的...不过是虚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莽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苦涩。他想起王政君每次见到自己,总要唠叨“莫负刘氏”,可这刘氏的江山,早已千疮百孔。窗外传来孩童的歌谣:“王莽篡汉,天道可鉴,金銮殿上,周礼重现...”

深夜,他独自走进祖庙,对着王氏列祖列宗的牌位叩首。案几上的祭品冒着热气,他想起父亲早逝,是叔父们把自己养大,教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烛火在牌位上投下阴影,他忽然觉得,牌位上的面孔都在动,对着他笑,又对着他哭。

“父亲,”他对着空无一人的祖庙低语,“当年您教我读《春秋》,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今孩儿要做这天下的管仲,您可会怪我?”

无人应答,只有烛泪“啪嗒”落在青砖上。王莽摸出袖中的《周礼》,书页间夹着片枯黄的槐叶,那是他中进士那天捡的,距今已四十年。他望着书上“井田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字句,忽然轻笑——原来自己走了四十年,不过是从读《周礼》的书生,变成了写《周礼》的人。

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在南郊举行登基大典。他穿着仿照周代的冕服,十二旒冕冠压得脖子发酸,却依然挺直了背。当“新朝建立,改元始建国”的诏书宣读时,他看见人群中有人落泪,有人欢呼,更多的人面无表情,像极了太学里那些听他讲《礼经》的儒生。

大典结束后,他回到未央宫,看见太皇太后王政君坐在东阁,手里攥着传国玉玺。老人的头发全白了,却依然梳着汉代的堕马髻,看见他时,忽然将玉玺砸在地上:“你不是要当皇帝吗?拿去吧!我王氏一门,竟出了你这样的逆贼!”

玉玺摔在地上,缺了一角。王莽看着那道裂痕,想起平帝咽气时的眼神,想起王宇临死前的泪水,想起自己每夜在书房写《新政诏》时,窗外的月光。他弯腰捡起玉玺,指尖触到冰凉的玉质,忽然笑了——这天下,终于姓王了。

始建国元年,王莽颁布“王田令”,将天下土地收归国有;又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他站在长安城头,看百姓们举着写有“均田”“废奴”的木牌,忽然想起在太学辩论时,自己慷慨陈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模样。风卷起他的衣袖,露出腕间的玉镯,那是发妻留下的遗物,刻着“永以为好”。

“陛下,”王舜在旁低语,“各地都传来祥瑞,说您是‘再世周公’。”

王莽望着远处的终南山,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像极了他心中的理想国。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上面刻着“复古改制”四字,是自己亲自设计的。忽然听见城下有人喊“新帝万岁”,声音混着风声,飘向辽阔的天空。

只是他不知道,此刻在南阳郡的田垄间,有个叫刘秀的年轻人正在耕地,他腰间的佩剑上,刻着“复汉”二字。而他一手建立的新朝,终将在农民军的烈火中崩塌,连同他的周礼梦想,一起埋进历史的尘埃里。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