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209章 削藩血案

嘻哈史诗看古今 第209章 削藩血案

作者:111永恒的不死鸟1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04:49: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汉景帝三年春,长安的柳絮像雪花般飘进丞相府时,晁错正在给景帝写奏疏。他握着狼毫的手青筋暴起,砚台里的墨汁被溅得四处都是,在竹简上晕成团团乌云——就像他此刻望向窗外的眼神,阴鸷而锋利。

“大人,袁盎求见。”管家掀开竹帘,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晁错捏着奏疏的指尖顿了顿,狼毫在“削藩”二字上拖出道墨痕,像极了去年他弹劾吴王刘濞时,对方眼里闪过的狠戾。

“让他在偏殿等着。”晁错将竹简往案上一摔,起身时撞翻了身后的书架。《商君书》《韩非子》哗啦啦散落一地,他盯着封面上的“法”字,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抓着他的手,说“你这性子,迟早要惹祸”。

袁盎走进偏殿时,衣摆上还沾着柳絮。这位前吴国丞相搓着双手,脸上堆着笑:“太常大人风采依旧啊,听说您又给陛下上了《削藩策》?”

晁错没说话,指腹摩挲着腰间的玉具剑——那是景帝亲赐的,剑鞘上刻着“忠直”二字。袁盎的目光落在剑上,笑容僵了僵:“大人可知,吴王已在封地铸钱煮盐,招兵买马十余年?您这削藩令一下,怕是要逼反他们啊!”

“逼反?”晁错冷笑一声,“若不削藩,等诸王坐大,陛下的龙椅还能坐稳吗?当年惠帝时,齐王刘肥占了七十余城,您不是也劝过先帝削地?”

袁盎的脸涨成猪肝色,他想起自己曾收受吴王贿赂的事,忙转移话题:“可诸王都是陛下的叔伯兄弟,血脉相连,哪能说削就削?”

“血脉?”晁错猛地起身,佩剑磕在案几上,“当年吕后封诸吕为王,刘姓诸王不也照样反了?七国之乱若是要反,早晚都会反,与其养痈为患,不如先发制人!”

袁盎后退半步,撞上身后的博古架,青瓷瓶晃了晃,险些摔碎。他望着晁错眼底的血丝,忽然想起民间流传的“晁错削藩,不死不休”的传言,喉咙里不由得发紧。

送走袁盎后,晁错站在庭院里,看柳絮落在自己新做的朝服上。那是件黑色深衣,领口绣着红色的獬豸——传说中能辨是非的神兽。他伸手拂去柳絮,却看见管家捧着封信匆匆走来:“大人,老家送来的。”

信是父亲写的,字迹颤抖得厉害:“错儿,闻汝欲削藩,老夫夜不能寐。昔者吴王因太子之死,已怀恨二十年,今又夺其封地,岂肯善罢甘休?刘氏宗亲,岂容外人置喙?汝当知‘疏不间亲’之理,速止此举,免招杀身之祸!”

晁错捏着信纸的手发抖,想起父亲在颍川老家种田的模样。二十年前,他跟着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父亲曾指着他读的竹简骂“尽是些刻薄寡恩的东西”,如今却要写信求他停下。

“回封信给父亲,”他将信纸塞进炭盆,看火星子卷着字迹往上飘,“就说儿子为国尽忠,死得其所。”

申时三刻,景帝在宣室殿召见晁错。年轻的皇帝穿着素色常服,案几上摆着吴王刘濞的弹劾奏章,上面写着“晁错离间骨肉,欲危社稷”。晁错扫了眼奏章,看见“离间骨肉”四字时,想起自己刚上的《削藩策》里写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太常以为,朕该如何?”景帝指节敲着奏章,声音里带着疲惫。晁错看见他眼角的细纹,想起这位陛下还是太子时,曾因下棋打死吴王太子,如今终于要面对当年种下的恶果。

“臣请陛下立刻下诏,削夺吴王的会稽、豫章郡,楚王的东海郡,赵王的河间郡...”晁错往前一步,腰间玉佩撞击案几,发出清越声响,“先发制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景帝盯着他的脸,忽然想起晁错做太子家令时,总在深夜捧着《尚书》来敲他的门,说“殿下需知兴亡之道”。殿外传来乌鸦啼叫,他摸了摸案上的青铜镇纸,上面刻着“如履薄冰”四字,是文帝临终前赐的。

“太常先回去吧,”他挥了挥手,“容朕再想想。”

晁错走出宣室殿时,看见袁盎正与窦婴在廊下低语。两人看见他,立刻闭了嘴,窦婴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节泛白。晁错想起这两人都是外戚,与诸王多有联姻,不由得冷笑一声——在他眼里,这些旧贵族都是阻碍新政的绊脚石。

深夜,晁错在书房改奏疏。烛火忽明忽暗,他听见窗外传来野猫打架的声音,像极了朝堂上那些老臣的争吵。忽然有片柳絮飘进窗来,落在“削藩”二字上,他伸手拂去,却在指尖留下道灰痕,像极了父亲信里的“祸”字。

“大人,该歇息了。”管家端来参茶,目光落在他泛青的眼窝上,“自从您上了《削藩策》,已有三位御史中丞称病在家...”

“称病?”晁错灌下参茶,滚烫的茶水烫得舌头发麻,“等削藩令一下,他们就该知道,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不是他们诸侯的天下!”

话音未落,便听见院外传来喧哗。他起身掀开帘子,看见十几个锦衣武士闯进来,为首的赫然是中尉陈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常晁错,接旨!”陈嘉展开黄绫,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忍,“着即腰斩于市,家人流放岭南。”

晁错觉得耳边嗡的一声,手里的茶盏“当啷”落地。他看见陈嘉身后站着袁盎,对方不敢与他对视,低头盯着地上的碎瓷片。

“为什么?”他抓住陈嘉的手臂,“陛下明明答应了削藩,为何要拿我开刀?”

陈嘉别过脸:“七国联军已过函谷关,声言‘诛晁错,清君侧’...陛下他...”

晁错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凄厉:“原来如此...原来我不过是颗棋子,陛下要用我的血,换七国退兵!”他转头看向袁盎,“是你跟陛下说的吧?说杀了我,吴王就会罢兵?”

袁盎后退半步,撞在廊柱上:“太常勿怪,如今唯有牺牲你一人,才能平息战乱...”

“牺牲?”晁错猛地扯住他的衣领,“当年你在吴国收了刘濞多少好处?现在却来劝陛下杀我!你们这些旧贵族,根本容不得新政!”

陈嘉示意武士拉开晁错,黄绫在风中扬起,露出上面的朱砂字。晁错忽然想起父亲的信,想起自己写《削藩策》时,笔尖刺破竹简的触感,想起景帝夸他“真乃社稷之臣”时的笑容。

“我不服!”他挣扎着喊道,“我要见陛下!我要当面问他!”

“来不及了。”陈嘉低声说,“七**队已到霸上,陛下命我等即刻行刑。”

晁错被拖出丞相府时,看见长安百姓聚在街边,指指点点。有人朝他扔菜叶,喊着“祸国殃民的酷吏”,有人沉默不语,眼里却带着不忍。他想起自己推行算缗令时,那些富商大贾也是这样骂他,可国库却因此充实了数倍。

刑场设在西市。晁错被按在铡刀下时,看见远处的未央宫,飞檐上的鸱吻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景帝时,对方穿着便服在太液池边读《韩非子》,自己冒冒失失上前议论,竟被赞“有管仲之才”。

“陛下,您可曾想过,杀了我,七国就会退兵吗?”他望着天空,晚霞红得像血,“他们要的是天下,不是我一个晁错...”

刽子手举起鬼头刀时,晁错忽然笑了。他想起自己写的《言兵事疏》,想起在太子府彻夜长谈的夜晚,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叹息。原来这世上最锋利的刀,不是铡刀,而是帝王的猜忌与妥协。

血溅在青石板上时,长安的暮鼓响了。袁盎站在刑场边,看着晁错的尸体,忽然想起他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人已死,削藩令却未废除,七国联军仍在逼近,他忽然有些分不清,这到底是胜利,还是悲剧。

三日后,周亚夫率军击溃吴楚联军的消息传来时,景帝正在晁错的灵前祭酒。他望着案上的《削藩策》,指尖停在“诸侯强大,天子所难治也”一句,忽然问身边的窦婴:“你说,晁错若泉下有知,会怪朕吗?”

窦婴看着皇帝眼角的泪痕,想起晁错被拖走时的呼喊,最终垂下头:“太常忠君爱国,定能体谅陛下的难处。”

景帝没说话,将酒泼在灵前。酒香混着血腥气,弥漫在丞相府空荡荡的庭院里。远处传来孩童的歌谣:“晁错削藩,腰斩东市,七国之乱,血流成河...”

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晁错送的,刻着“明法”二字。如今玉佩还在,人却已不在了。景帝忽然想起晁错说过,商鞅虽死,商法不灭,如今他晁错虽死,削藩之策却已推行,或许这就是代价吧。

夕阳西下,未央宫的飞檐投下长长的阴影,像极了晁错最后一眼看见的铡刀。这位力主削藩的太常,终究成了棋盘上的弃子,却也用自己的血,为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铺就了一条必经之路。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