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笑谈历史名人 > 第185章 李冰:古代水利界的"基建狂魔"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基建狂魔——李冰。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官员,他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界的扛把子。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四川成都平原上发挥着作用,堪称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看看这位水利大神的趣闻轶事。

一、上任前的:秦王的心机

话说公元前256年,秦国准备拿下蜀地这块天府之国。秦王嬴稷(就是那位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的曾祖父)琢磨着:蜀地虽好,但年年发大水,得派个能人去治水。

于是秦王开始候选人。第一位官员上来就夸夸其谈:臣到任后,必当修筑高堤,让洪水不敢泛滥!秦王摇摇头:下一个。

第二位更有:臣打算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秦王直接翻了个白眼。

轮到李冰时,这位老兄不慌不忙:臣要先去看看蜀地地形,了解水情,再决定怎么办。秦王眼睛一亮:就你了!

后来事实证明,秦王的眼光确实毒辣。李冰这一去,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顺手给秦国挣了个天府之国的粮仓。

二、初到蜀地的震撼教育

李冰刚到蜀地就遭遇了下马威。当地官员告诉他:大人,您来得正好,明天就是祭祀江神的日子。

李冰纳闷:祭祀江神?

是啊,每年都要选两位美貌少女扔进江里,不然就会发大水。

李冰一听就炸了:什么?拿活人祭祀?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

第二天,祭祀现场人山人海。李冰站在江边,看着哭成泪人的少女,突然大喝一声:且慢!本官有话要对江神说!

只见他走到江边,对着江水喊道:江神听着!本官乃新任蜀郡太守李冰,今日特来与你谈判!你要娶妻可以,但得先过我这关!

说完,他转身对众人说:本官要亲自会会这位江神!然后纵身跳入江中。

岸上百姓都吓傻了,以为太守大人疯了。谁知过了一会儿,李冰湿漉漉地爬上岸,手里还抓着一条大鱼:看!这就是你们的!今晚加菜!

从此,蜀地再也没人提用活人祭祀的事了。不过据小道消息,那天李冰其实是偷偷在衣服里藏了渔网...

三、都江堰的神来之笔

治水工程开始后,李冰遇到了大难题:如何把岷江水分流?当时可没有挖掘机、爆破技术,全靠人力。

一天,李冰愁得在江边散步,看到一群小孩在玩垒石头过河的游戏。他突然灵光一闪:对啊!可以在江心筑个分水堤!

但问题又来了:用什么材料才能不被冲走?李冰苦思冥想,直到有天看到当地妇女用竹篓装石头来压泡菜坛子...

有了!李冰一拍大腿,我们可以编大竹笼,装满卵石,沉到江底做堤坝!

这就是着名的技术。用现代话说,就是最早的生态工程——材料天然,施工环保,效果持久。

更绝的是他设计的分水堤。这个像鱼嘴一样的建筑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泄洪。而且还能自动调节水量——洪水时六成水走外江,枯水时六成水走内江。堪称古代的自动调节阀!

当地百姓都看傻了:李大人,您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李冰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四、李冰的土办法智慧

在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年代,李冰发明了不少土办法。

比如确定河床高度,他让人在枯水季节立石人于水中,刻上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作为水位警戒线。

又比如开凿玉垒山时,他发明了火烧水激法——先用火烧热岩石,再泼冷水,热胀冷缩使岩石开裂。这招比硬凿效率高多了,堪称古代的热力破岩术。

最搞笑的是测试水流速度的方法。李冰让士兵站在上游放鹅,自己在下游计时,通过鹅的漂流速度计算水流。据说第一次试验时,士兵太紧张,把鹅扔出去时喊了声飞吧!,结果鹅真飞走了...李冰无奈:放鹅不是放鸽子啊!

五、与儿子的水利二人转

李冰有个儿子叫李二郎(不是神话中那个二郎神),也是个水利高手。父子俩经常上演水利二人转。

有一次,李冰设计的分水堤角度总是不对,急得直挠头。李二郎看了看说:爹,您这角度太死板了,得顺着水势来。然后拿起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弧线。

李冰一试,果然水流顺畅多了。他拍拍儿子肩膀:好小子,比你爹强!

后来民间传说越传越神,把李二郎说成了有第三只眼的二郎神,能看透水势。李冰要是知道,估计会笑骂:这小子小时候连尿布都经常穿反,哪来的第三只眼!

六、工程验收的另类标准

都江堰竣工后,秦王派特使来验收。特使看着这个没用多少石材,主要靠竹笼卵石筑成的工程,满脸怀疑:李大人,这...能行吗?

李冰不慌不忙:大人请看。说着让人牵来一头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笑谈历史名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特使纳闷:看牛干什么?

李冰解释:我们蜀地验收水利工程有个传统——在堤上赶牛。牛走得稳,说明工程牢固;牛要是崴脚,说明质量不行。

特使将信将疑地看着牛在堤上走了一圈,果然稳稳当当。李冰笑道:大人放心,这工程保用五百年!

特使不知道的是,李冰事先让这头牛在堤上走了几十遍,早把路记熟了。不过事实证明,李冰还是谦虚了——都江堰何止五百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用呢!

七、李冰的退休生活

完成都江堰后,李冰本可以回京城领赏,但他却选择留在蜀地。用他的话说:我得看着这长大。

晚年李冰成了水利网红,每天都有各地官员来取经。他总是热情接待,但有个怪癖——必须先考考来者。

他会突然问:如果水流太急怎么办?答不上来的,他就不教真本事。有位官员连续来了三次都没答对,第四次灵机一动:学大人您,先观察,再想办法!李冰这才满意地点头:总算有个明白人。

李冰去世后,蜀地百姓自发为他立祠祭祀。有趣的是,祠堂里不仅有李冰像,还有他儿子和那头验收用的牛的塑像。看来在百姓心中,这三位都是都江堰的啊!

八、李冰的现代启示录

别看李冰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他的治水理念放在今天依然超前:

1. 尊重自然:都江堰是道法自然的典范,利用地势水势,而非强行改造。

2. 系统工程思维:把灌溉、防洪、航运等功能统筹考虑,比现代头痛医头的做法高明多了。

3. 经济实用: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佳效果,竹笼卵石的成本比石材低多了。

4. 可持续发展:都江堰使用两千多年不需大修,这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5. 民生为本:李冰常说:治水不为好看,要为百姓吃饭。这种务实精神值得学习。

难怪现代水利专家研究都江堰后都惊叹: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海绵城市设计!

九、民间传说中的神操作

关于李冰的民间传说更是神奇。有说他能化身犀牛下水斗蛟龙;有说他用铁链锁住了兴风作浪的河神;还有说他儿子李二郎其实收服了哮天犬当助手...

最搞笑的一个版本说:李冰为了测量地形,发明了人肉无人机——让士兵站在高处往河里扔石头,通过水花判断水深。结果有个士兵扔太high,把自己也扔出去了。李冰赶紧救人,还说:测量可以,别把测绘员也测进去啊!

这些传说虽然夸张,但反映了百姓对李冰的崇敬——能把水利工程干成,古今中外也就这一位了!

十、都江堰的长寿秘诀

都江堰为何能沿用两千多年?除了设计精妙外,李冰还留下了制度——每年枯水季清理河道、加固堤坝。他还编了顺口溜教导后人:深淘滩,低作堰,意思是河道要挖深,堤堰不能太高。

后人严格遵守这套保养手册,使得都江堰历久弥新。现代工程师研究发现,都江堰的河道坡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种精度在没有精密仪器的古代简直不可思议!

结语:李冰的快乐治水哲学

回看李冰的一生,最令人称奇的不是他创造了水利奇迹,而是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幽默的心态。面对困难,他总能找到土办法解决;面对质疑,他用实际效果说话;面对百姓,他永远和蔼可亲。

或许,正是这种快乐治水的哲学,让他能够创造出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正如他自己常说的:治水如烹小鲜,火候到了自然成。

所以各位,下次去都江堰旅游时,别忘了对着说声:李冰大人,您这基建狂魔当得,真牛!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笑谈历史名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