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88章 胡夏赫连勃勃岳父鲜卑首领没弈于:高平川赌局与他的狼婿

序幕:一场改变历史的狩猎

公元406年,宁夏高平川的草场正沐浴在初夏的阳光中。鲜卑首领没弈于或许正带着女婿赫连勃勃巡视领地,马蹄踏过潺潺溪流,惊起成群飞鸟。这位后秦的高平公绝不会想到,这场看似寻常的游猎,竟是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当三万铁骑突然倒戈相向,女婿的刀锋划过他的咽喉时,恐怕他最后看见的,是赫连勃勃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历史在此刻完成了一场黑色幽默的轮回:十四年前收留那个匈奴孤儿的善举,最终化作滋养背叛的养料。若没弈于能预知未来,他还会打开高平城门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湮没在十六国时代的滚滚黄沙中,只留下一个警示后世的故事——在权力游戏中,有时候爱心泛滥比心狠手辣更致命。

第一幕:乱世棋手——鲜卑枭雄的崛起之路

场景一:名字里的密码

"没弈于"——这个在史书中变幻不定的名字(《晋书》称"没弈于",《魏书》作"没奕于",《资治通鉴》则两种写法混用),恰似他游走于各族政权间的生存智慧。作为鲜卑族首领,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牧酋长,而是深谙"筑城自守"的军事战略家。其根据地高平(今宁夏固原)地处陇山要塞,既是丝绸之路咽喉,又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点,堪称十六国时期的"兵家必租之地"(毕竟这地方谁都想要,但谁都不能长期独占)。

从考古发现来看,高平城遗址显示该城具有完备的防御体系,不仅有三重城墙,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优势。没弈于能在此地经营多年,足见其不仅是个武夫,更是个懂得"不动产投资价值"的明白人。

场景二:夹缝求存的艺术

在前秦苻坚政权崩解后(384年),西北地区变成了一个超大号的权力游戏"吃鸡战场":羌族后秦、鲜卑西秦、匈奴铁弗部、北魏拓跋氏等势力在此混战。没弈于就像个精明的股市操盘手,在各方势力间高抛低吸:先与前秦残余势力结盟,又看准时机归附后秦姚苌,获封"高平公"这个含金量十足的爵位——相当于同时拿到了军阀营业执照和免税政策。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他与后秦皇帝姚兴的关系堪称"职场典范":既保持足够的独立性(拥有私人武装和地盘),又按时缴纳"业绩"(贡赋和兵源),偶尔还给领导送上些"土特产"(比如收留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这种若即若离的君臣关系,让他在乱世中安稳经营十数年,堪称十六国版的"高平不倒翁"。

据《晋书·载记》统计,没弈于在高平的实际控制时间长达十余年(约391-406年),这在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的十六国时期,简直是个奇迹。要知道,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一个皇帝能在位超过五年都算长命了。

第二幕:天使投资人——一场改变历史的联姻

场景一:风险投资决策

公元391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大破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兵败被杀,部众四散逃亡。刘卫辰年仅十岁的儿子赫连勃勃(当时还叫刘勃勃)死里逃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赫连勃勃的逃亡之路堪称古代版的“绝地求生”。他先是投奔了叱干部,但该部首领叱干他斗伏打算将他送给北魏。幸好叱干他斗伏的侄子叱干阿利暗中报信,赫连勃勃才得以继续逃亡。

当衣衫褴褛的匈奴少年被带到没弈于面前时,这位鲜卑首领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是收留这个落魄贵族,换取未来可能的回报?还是将他交给北魏,换取眼前的政治利益?

没弈于最终选择了前者。他不仅收留了赫连勃勃,还“见而奇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少年。这一决定,相当于完成了一笔重大的“风险投资”——用庇护和联姻换取未来可能的巨大回报。

从当时的角度看,没弈于的决策合情合理:第一,赫连勃勃是铁弗部正统继承人,有相当的政治号召力;第二,通过联姻,可以将铁弗部残余势力纳入自己麾下,增强实力;第三,扶植一个对抗北魏的代理人,符合后秦的地缘政治利益;第四,增加自己在后秦朝廷中的分量——毕竟他现在成了重要少数民族势力的代言人。

没弈于像许多创业者一样,看到了项目的潜力,却低估了投资风险。他没想到自己引进的不是普通合伙人,而是一个即将吞噬一切的“独角兽”——还是那种特别凶狠的品种。

场景二:女婿养成计划

没弈于或许幻想过这样的未来:女婿带领鲜卑-匈奴联军横扫漠北,自己坐在高平城里收租数钱……为此他倾注重金打造"女婿养成计划"。

首先,请汉族文士教授兵法战略(赫连勃勃后来擅长筑城可见一斑,他修建的统万城至今遗址犹存);其次,拨给其精锐骑兵作私兵(相当于送特斯拉还配充电桩);最后,带他觐见后秦皇帝姚兴进行"IPO路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果然姚兴见到赫连勃勃后惊为天人:"卿之奇才,真天下无双!"(《晋书》原话)。当即任命为骁骑将军,加封奉车都尉。甚至当弟弟姚邕警告"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该掐死别宠爱)时,姚兴还反驳:"卿何以知其性气!"(你这叫人才歧视!)——像极了被创业团队PPT蒙蔽的投资人。

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姚兴对赫连勃勃的宠爱到了离谱的程度:"军国大议,未尝不预,宠遇逾于旧臣。"这相当于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直接进了董事会,难怪老员工们要心理失衡。

第三幕:狼性觉醒——从贤婿到噬岳者

场景一:权力游戏的致命bug

没弈于的商业模式存在两个致命缺陷:

第一,他低估了赫连勃勃的野心膨胀速度。当姚兴进一步给女婿加封"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属二万杂胡部落时(《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明确记载了这个任命),老丈人还喜滋滋觉得"家族企业上市在即",殊不知女婿早已把高平城写入兼并收购清单。

第二,他误解了游牧社会的权力逻辑。在草原传统中,雄鹰注定要离开巢穴,狼王必须咬死老首领——温情脉脉的翁婿情谊?那只是中原儒家的小清新剧本。据《匈奴列传》记载,匈奴自古就有"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的传统,尊老爱幼什么的,不存在的。

场景二:狩猎日的血色浪漫

公元406年的突袭堪称教科书级的商战阴谋(据《资治通鉴·晋纪》记载此事发生在义熙二年)——前期准备:赫连勃勃先以"联合军事演习"为名调集部队;时机选择:趁没弈于放松警惕的游猎日动手;舆论控制:事后宣称"岳父意外猝死",自己含泪接管产业。

当代企业并购至少还要开新闻发布会,赫连勃勃却直接用弯刀签收购协议。经此一役,他不仅获得高平要塞和数万精锐,更缴获了最重要的资产——合法性。毕竟在胡人政权中,弑亲上位反而彰显"强者天命"(参见拓跋珪杀舅父刘库仁)。

《晋书》记载此事时用词相当精彩:"勃勃乃袭杀高平公没弈于而并其众,众至数万。"短短十几个字,写尽了一场改变历史格局的政变。

第四幕:历史棱镜——多维度解读没弈于

场景一:同时代人的认知

后秦皇帝姚兴得知消息后捶胸顿足:"朕不用黄儿之言,以至于此!"(黄儿是姚邕小名)——像极了发现女婿转移公司资产的老岳父。北魏崔浩则点评:"弈于养虎贻患,非独勃勃之罪。"这相当于说"P2P暴雷不能全怪平台,投资者贪心也有责任"。

有趣的是,不同史书对没弈于的评价截然不同:《晋书》将其描绘成轻信他人的悲剧人物,《魏书》则强调其"反复无常"的本性,《十六国春秋》又说他"虽为胡酋,颇知礼义"。这种评价分裂,恰恰说明没弈于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难以用简单标签定义。

场景二:现代视角再解读

若用职场比喻,没弈于是:优秀分公司总经理(治理高平有方);蹩脚HR总监(误判赫连勃勃的价值观);失败风控官(未设置股权反稀释条款)。

他的悲剧在于用农耕文明的宗法思维(招赘女婿继承家业),应对游牧文明的狼性规则(强权即真理)。这种认知错位,就像用围棋规则下国际象棋——怎么死都不知道。

从地缘政治学角度看,没弈于的失败还在于低估了高平地区的战略价值。这个地方位于今天宁、甘、陕三省交界处,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必争之地。他想在此地搞"中立特区",本身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五幕:现代启示录

第一课:投资学的血泪教训

没弈于案例值得所有投资者默写三遍:不要被项目方华丽背景迷惑(匈奴王子title);必须设置退出机制(比如婚前协议约定兵权分割);警惕烧钱换增长的模式(赫连勃勃的军事实力全靠老丈人输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没弈于犯了一个经典错误:感情用事。他明明收到多个"风险提示"(包括姚邕的警告和赫连勃勃日常表现出的残忍迹象),却选择性地忽视这些危险信号。这在现代投资中叫做"确认偏误"——只愿意相信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

第二课:民族交往的复杂叙事

这段历史打破了"胡汉对立"的简单想象:鲜卑人收养匈奴人,联手羌人建立的后秦对抗拓跋北魏——活脱脱五世纪版《权利的游戏》。没弈于的开放包容值得肯定(打破民族隔阂),但缺乏风险管控的包容就是自杀。

从民族融合角度看,没弈于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十六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各个民族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盟、姻亲和文化交融。据《中国民族史》统计,十六国时期跨民族通婚案例达百余起,没弈于嫁女只是其中一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课:领导力悖论

他既是知人善任的伯乐(识别赫连勃勃才能),又是养虎为患的东郭先生。这揭示领导力的核心悖论: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之间,永远需要走钢丝的智慧。现代企业传承中,类似剧情仍在反复上演(参见苹果公司踢走乔布斯典故)。

特别值得深思的是,没弈于的失败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因为他太按照"常规套路"出牌。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遵守规则的人反而最先出局——这个教训,对现代人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第六幕:历史长河中的涟漪效应

场景一:改变历史进程的刺杀

没弈于之死产生的连锁反应远超想象:赫连勃勃获得根据地后,于407年正式建立大夏国,从此西北地区又多了一个搅局者。这个政权虽然只存在了25年(407-431年),却深刻地改变了北方政局。

最直接的影响是后秦王朝的衰落。姚兴因为这次误判,不仅损失了西北重要屏障,还亲手培养了一个致命对手。此后后秦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东面北魏,西面大夏),最终在417年被东晋刘裕所灭。

场景二:统万城的遗产

赫连勃勃兼并没弈于部众后,获得足够人力物力修建着名的统万城(位于今陕西靖边)。这座"坚如铁石"的城池成为大夏国都,至今遗址犹存,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显示,统万城城墙采用"蒸土筑城"的独特工艺,硬度堪比现代混凝土。试想一下,如果没弈于还在世,很可能阻止这种劳民伤财的工程——毕竟他是个务实的地方首领,而非好大喜功的帝国建造者。

场景三:民族融合的意外推动

讽刺的是,虽然赫连勃勃背叛了没弈于,但他建立的大夏国却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夏政权实行"胡汉分治"又相互借鉴的政策,为后来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

据《中国人口史》研究,大夏国鼎盛时期控制约100万人口,其中匈奴、鲜卑、羌、汉等民族混居,通婚现象普遍。没弈于当年开启的民族联姻政策,在死后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尾声:高平川的永恒回响

站在固原古城遗址上,依然能想象没弈于当年巡视城墙的身影。他像所有乱世豪强一样,试图用联姻、盟约和武力编织安全网,却低估了历史洪流的残酷——在那个"昨日臣子今日贼"的时代,温情主义是最奢侈的消费品。

赫连勃勃后来建立大夏国,用十万民夫修筑统万城("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将暴虐美学发挥到极致:筑城用蒸土夯筑,验收时用铁锥刺墙,入墙一寸即杀工匠——这种疯狂何尝不是没弈于死后爆发的黑暗能量?

历史没有如果,但总引人遐思:若没弈于多活十年,或许能制约赫连勃勃的暴虐,让匈奴铁弗部融入中原文明的过程少些血腥。但命运只给他安排了"垫脚石"剧本,让他的死亡成为外孙赫连昌(大夏第二代君主)出生前的献祭。

如今高平川的风依旧吹着,仿佛在诉说那个永恒真理:所有历史喜剧,拆开看都是无数个没弈于这样的悲剧拼成的马赛克。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毕竟直到今天,人们还在重复着"引狼入室"的故事,只不过弯刀换成了资本,草原变成了商业战场。

最后让我们用《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的评语作结:"弈于以国婿之亲,专方面之重,不能虑患预防,而卒为勃勃所噬,岂非智不足以卫身乎?"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弈于先生啊,您作为老丈人和地方大员,居然不懂风险防控,最后被女婿反噬,这智商税交得有点贵啊!

历史的幽默感就在于:它总是用最残酷的方式,给我们上最生动的一课。而没弈于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案例之一——告诉我们哪怕在乱世,也不要轻易把狼崽子当宠物养,否则迟早要被反咬一口。这个道理,放在一千六百年前的西北草原如此,放在今天的职场商战亦然。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独瞳裂眦冻云翻,一局河山劫正酣。

声断胡笳边月冷,雕翎犹迸血光寒。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