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296章 冉魏太原王冉胤:乱世里的顶流童星与他的“坑爹”剧本

《五绝?咏冉魏太原王冉胤》

蟒袍擎玉罂,胡骑绕童旌。

忽作襄囚去,桃花满邺城。

话说在公元4世纪中叶,中国北方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堪称大型“民族融合”真人秀现场,只不过融合的方式有点硬核——主要靠刀剑。在这个名为“五胡十六国”的超级乱世副本里,冉魏政权就像一颗璀璨的……呃,烟花,“咻”地窜上天,“嘭”地炸开,贼亮眼,但也贼短暂。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冉胤小朋友,就是这朵烟花里,一颗格外早逝的小火星。

一、出道即巅峰?不,是出道即“王炸”

公元350年,一个猛男在邺城(今河北临漳)闪亮登场,宣布单飞成立新男团——冉魏!这位猛男就是大名鼎鼎的冉闵。登基仪式上,除了给自己加冕,冉老板也没忘了给自家娃们分封股份:长子冉智,太子位,C位担当;次子冉胤,封为太原王——嗯,听着就很有钱(虽然地盘可能还没捂热乎);其他俩儿子也打包封王。妥妥的家族企业!

当时的小冉胤,估摸着也就十来岁,正处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史书对他生年抠门得很,只告诉我们他老家在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想象一下,一个半大小子,突然被套上亲王蟒袍,估计走路都怕踩到衣角摔个狗啃泥。他爹冉闵呢?那可是刚干完一票震惊天下的大活儿——“杀胡令”!简单说就是:在邺城搞了个“胡人头颅换编制”的限时活动,一天KPI就干掉了数万,前后累计据说超二十万!场面之血腥,足以让后世的“权游”编剧都直呼内行。

讽刺的是,小冉胤在崭新(可能还沾着点血)的王府里玩耍时,他爹和他自己身上,还流着羯人暴君石虎(冉闵的养祖父)宫廷的“胡化”血液。这关系乱的,比八点档家庭伦理剧还狗血。冉胤小朋友懵懵懂懂,还不知道自己这张“童星”脸,已经被他爹写进了下一季的“高危剧本”。

二、神转折!从“杀胡先锋”到“胡族单于他爹”

时间快进到351年。冉魏这艘新船,还没驶出港口就遇上了风暴——四周全是虎视眈眈的胡族势力。冉闵老板一看形势不对,一拍脑门:“此一时彼一时也!” 于是,一个让所有人(包括他儿子)都惊掉下巴的操作来了:任命自己那年仅十二三岁(具体年龄不详,反正肯定没驾照)的宝贝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啥是大单于?通俗点说,就是草原胡人各部落联盟的总瓢把子!这感觉就像……让一个刚上初中的小朋友去当“黑手党教父”,还是跨种族的那种!

更绝的是,冉闵还给儿子配备了一支千人规模的“亲卫队”——成员清一色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胡族士兵!这操作,相当于让一群刚被前老板(冉闵)狠狠揍过、心里正骂骂咧咧的前员工,去贴身保护老板那娇生惯养的儿子。这心是有多大?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朝堂上当然有明白人。光禄大夫韦謏老先生就跳出来,急得胡子直抖:“陛下!醒醒啊!胡羯都是咱的死对头,投降那是怕死,不是真心归顺!万一他们反水,肠子悔青都没用!而且‘大单于’这名号,能随便给个孩子玩吗?这不成儿戏了!” 这话说得在理,可惜冉老板正沉浸在自己的“天才构想”中,一听有人唱反调,顿时火冒三丈:“杀!” 可怜的韦老头和他儿子韦伯阳,就这样血溅当场,提前领了盒饭。

冉闵的小算盘其实打得噼啪响:北边有后赵余孽石祗盘踞襄国(今河北邢台),东北边慕容鲜卑正磨刀霍霍,双线作战吃不消啊!得赶紧拉拢胡族力量。让亲儿子当“大单于”,就是递出一根巨大的橄榄枝(虽然这橄榄枝可能是刚从死人堆里捡来的):“看!我儿子都是你们老大了,咱们自己人!跟我混,有肉吃!” 这脸皮翻页的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堪称“政治厚黑学”的经典案例。 小冉胤,就这么被他爹强行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最闪亮(也最危险)的“统战工具人”。

三、剧本杀青!粟特“风投”的致命背刺

351年春天,冉闵带着倾国之兵(号称十万),气势汹汹地包围了石祗的老巢襄国。我们年轻的“大单于”冉胤同学,一身闪亮盔甲,骑着高头大马,在老爹的“呵护”下随军出征,开始了他的“战场真人秀”。他身后,就是那支由降胡组成的“千人亲卫团”,眼神飘忽不定,特别是其中那些来自遥远西域的粟特人。

粟特人是谁?那可是丝绸之路上着名的“国际倒爷”,商业嗅觉灵敏,更擅长在乱世中“风险投资”——谁强跟谁混,见势不妙立刻调转枪头,堪称古代版的“华尔街之狼”(草原版)。

襄国围城战一打就是一百多天,双方都筋疲力尽。关键时刻,石祗的求救信号引来了慕容鲜卑的精锐铁骑和羌族猛男姚弋仲的援兵,十几万联军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涌来!冉魏军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亲卫团”里的粟特人觉得冉魏这支“潜力股”要崩盘了,立刻启动“紧急避险”程序!他们不是逃跑,而是干了一票更大的“投名状”——直接把他们的顶头上司、少年大单于冉胤,连同冉魏的左仆射(宰相之一)刘琦等一票高官,五花大绑,当礼物一样“快递”给了城里的石祗!

史书上“执送”两个字,轻描淡写,却道尽了冉胤的屈辱和绝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从高高在上的亲王、大单于,瞬间沦为阶下囚,被自己名义上的“手下”出卖。石祗可没心情搞什么“优待俘虏”,手起刀落,冉胤、刘琦等人血溅当场,当场“杀青”。 一同陪葬的,还有冉魏的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等一大堆高管,以及据说超过十万的士兵。襄国城下,成了冉魏帝国的巨大坟场。

少年亲王冉胤,用他短暂的生命,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爹坑儿,儿躺枪”。他成了父亲那场高风险政治豪赌的第一个、也是最惨痛的牺牲品。这剧本,太虐心了!

四、番外篇?冉家血脉的“隐形守护者”

冉家彻底“凉凉”了吗?历史有时会埋彩蛋。1990年,河南偃师挖出了一块北魏时期的墓碑,主人叫染华(“染”就是“冉”,当时同音通用)。这块宝贝墓志铭透露了惊天八卦。

冉胤虽然早夭,但他有个兄弟冉叡(冉闵的另一个儿子),在国破家亡的滔天巨浪中居然神奇地活了下来!还被前燕(就是灭了冉魏的慕容家)封了个散骑常侍、海冥县侯的官职。这操作……慕容家是觉得冉家基因不错留着有用?还是纯粹为了显示“宽大”?不得而知。反正冉叡这支血脉,在北魏时期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儿子冉兴做到了安远将军,孙子冉雅更是官至光禄卿(部长级高官)。当玄孙染华在公元524年下葬时,墓碑上还骄傲地刻着先祖冉闵“魏天王”的尊号(北魏官方当然不认,但人家自己家族认啊!)。家族的记忆,比官修史书的小本本可顽固多了!

五、历史的“罗生门”与“键盘侠”

这块染华墓志,现在正躺在偃师商城博物馆的玻璃柜里,它除了爆料冉家血脉,还抛出了另一个重磅炸弹:上面记载冉闵的谥号是“平帝”!这跟灭了冉魏的慕容儁给他起的侮辱性谥号“武悼天王”(听着像讽刺他穷兵黩武),完全是两个画风。这块石头,就像一面穿越时空的魔镜,照出了历史评价的“滤镜”有多厚——成王败寇写正史,家族记忆藏私房。

到了互联网时代,冉闵更是成了“流量密码”,被一些人捧上神坛,封为“汉家救星”、“民族英雄”。确实,在胡族政权扎堆的十六国北方,冉魏是少数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虽然时间短得像一阵风),冉闵的“杀胡令”也带着强烈的民族对抗色彩。这戳中了很多人的“爽点”。

但历史这玩意儿,就怕细看。《晋书》里写得清清楚楚,冉闵早期给石虎(羯族暴君)打工时,可没少杀汉族同胞。比如在沔南(今湖北境内),他就干掉了东晋将领蔡怀和几千晋兵。他的“杀胡令”最初也只在邺城局部推行,而且后期态度180度大转弯,不惜杀掉忠臣也要让儿子当“胡族大单于”。这“汉家救星”的人设,是不是有点立不住?

冉胤的命运,简直就是他爹政策摇摆的“人形说明书”。当冉闵想利用胡族力量时,粟特“投资人”的致命背刺直接送走了亲儿子;当他最后想靠个人勇武翻盘时,慕容鲜卑的“铁浮屠”(重甲骑兵)用实力告诉他:时代变了,大人!这对父子的悲剧,核心就在于——他们既是那个疯狂乱世的产物和推手,也最终被这个乱世吞噬得渣都不剩。 他们奋力挣扎,却始终没能跳出时代的棋局。

六、终章:遗忘与偶然的记起

曾经金碧辉煌的太原王府,庭院里的桃花开了又谢。繁华的邺城宫阙,最终也沦为农夫耕作的田地。当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拂去染华墓志上的千年尘土,辨认出“高祖闵”的字样时,那个名叫冉胤的少年的名字,早已湮没在浩瀚的史册尘埃中。

这位十多岁就匆匆离场的少年亲王,历史没给他机会展现文韬武略。他像一颗微不足道的流星,划过五胡乱华那无比混乱、血腥、漫长的夜空,留下的唯一痕迹,或许就是被俘时绳索勒出的那道红印。历史记住了冉闵的“杀胡令”,记住了慕容恪的“连环马”,记住了无数英雄枭雄的名字,却唯独遗忘了这个夹在时代巨轮缝隙中,被恐惧和茫然填满的少年。

如今,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洒在内黄县的沙丘上,黄河早已改道,水流默默冲刷着古战场下可能埋藏的无数白骨。冉胤的名字,就安静地躺在《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的某一行不起眼的文字里。等待着某一次偶然的翻阅,让这个在血色王朝中如浮萍般飘零的少年亲王的短暂一生,重新在世人脑海中,泛起那么一丝微弱的涟漪,片刻之后,复归平静。历史的尘埃,终究太厚了。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