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278章 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裤裆开国的冰火传奇草原人生

《七律?咏代王拓跋什翼犍》

襁褓裈kūn藏脱祸殃,归来驰骤朔云飏。

十年质赵窥城堞,一议营都笑解缰。

戎马东征平濊貊huì mò,芦桥夜犯贺兰霜。

长临阴岭昔时月,犹送寒声卷荻荒。

公元321年,塞北的风,冷得像刀子,代国(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早期政权)的宫廷里,气氛比刀子还冷。一场由前任老大拓跋猗迤遗孀引发的“家庭伦理兼权力争夺大戏”刚刚杀青,男主角平文帝拓跋郁律不幸领了盒饭,连带一群宗室大臣也跟着报销了。就在这血雨腥风的时刻,一位机智的母亲(王氏)上演了年度最佳“藏娃”操作——她把襁褓中的婴儿,也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拓跋什翼犍,一把塞进了自己的裤裆里!这小婴儿在“VIP安全舱”里,愣是安静如鸡,完美避开了凶手的搜查。这位“裤中幸存者”,日后将成为搅动草原风云的代昭成帝。这开场,比好莱坞动作片还刺激,妥妥的“天选之子”剧本开头!

一、襄国留学记——草原王子的中原进修班

小什翼犍的童年,基本就是在代国王位争夺的“吃鸡游戏”里度过的,能活下来全靠运气和亲戚(主要是他妈)的机智。好不容易,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拓跋翳槐在329年坐稳了代王的宝座。按理说,亲弟弟该享福了吧?NO!九岁的小什翼犍突然接到了人生第一个“外交重任”——去后赵的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当人质!而且这“留学”规模空前,随行队伍浩浩荡荡,竟有五千多家部众跟着!这哪是人质啊,简直像搬家,或者说,像带着整个“亲友团”去敌国首都开分校。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后赵的十年,对什翼犍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堪称“公费留学 深度游学”。他亲眼目睹了羯族皇帝石勒和石虎建立的这个汉化政权是如何运作的。

制度开眼: 原来国家管理可以不用全靠部落长老开会吵架(部落联盟制),而是搞一套等级分明的“公务员”体系(官僚制度)!谁管啥事,清清楚楚,效率杠杠的。

基建狂魔: 坚固的城池、高耸的城墙,这可比帐篷和栅栏抗揍多了!定居点不仅是安全堡垒,更是政治和经济中心。

种田致富: 见识了农耕经济的威力。种粮食、收赋税,这比在草原上纯靠天吃饭(放牧)稳定多了,能养活更多人,支撑更庞大的军队和国家机器。

这些“先进经验”像种子一样,深深埋进了少年什翼犍的心里。他一边“留学”,一边默默做笔记:“嗯,这个好,以后回草原了得试试!”可以说,后赵的十年,给他日后治理代国储备了一脑袋的“干货”。

二、兄终弟及与“史上最贵兄弟情”

时间来到338年冬天,代国那头传来消息:哥哥拓跋翳槐病危!代国内部瞬间炸锅,群臣为了“谁来接盘”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上演了全武行(“诸部乖乱,互相攻伐”)。关键时刻,一位重量级人物站了出来——拓跋孤(什翼犍的另一个兄弟)。他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必须把在襄国“留学”的什翼犍接回来继位!于是,拓跋孤亲自带队,千里迢迢跑到后赵,成功把已经十九岁、学成归来的什翼犍“捞”回了代国。

在繁畤城北(今山西浑源西),什翼犍正式登基,成为新一代代王。新官上任,总得表示表示吧?什翼犍的“表示”方式,绝对能入选“感动草原十大兄弟情”——他大手一挥,慷慨地把代国一半的国土分封给了拓跋孤!史书称之为“分国半部”。要知道,在草原权力场上,兄弟父子相残是常态(他爹怎么死的忘了?),为了抢地盘打破头。什翼犍这操作,简直是权力游戏里的一股清流,堪称“史上最贵兄弟情”!这份情谊,在当时绝对是奢侈品中的限量版。不过,这份厚礼也埋下了日后拓跋孤及其子孙权力过大的隐患,当然这是后话了。

三、改革狂想曲——当游牧汉子遇上“汉化”说明书

什翼犍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在襄国“偷师”来的本事用上,准备大干一场,搞改革!他的改革思路,简单说就是“草原特色汉化主义初级阶段”。

搭建班子(建国二年,339年春): 他任命了汉人知识分子燕凤当长史(首席幕僚长),许谦当郎中令(类似宫廷秘书长)。有了这两位“外脑”加持,一个草创版的“代国朝廷”就算搭起来了,告别了纯靠部落酋长议事的模式。这相当于在部落联盟的框架里,硬塞进了一个“小朝廷”的雏形。

管理升级: 他把归附的“乌桓”等部众,分成了南北两大块(“分置南北部”),然后委派自己的亲信去管理——弟弟拓跋孤管南部,儿子拓跋寔君管北部。这招既加强了中央控制,又锻炼了接班人(至少当时是这么想的)。

“基建梦”的破灭: 什翼犍同学热血上头,决定搞个大工程——在灅源川(今河北怀来附近)筑城建都!想象一下,在草原上建起汉式宫殿,那得多拉风?想想都激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母亲,那位当年把他塞裤裆里的智勇双全的王太后,兜头就是一盆“草原牌”冷水浇下来:“儿啊!咱家祖祖辈辈都是马背上讨生活,住帐篷,哪里需要什么固定城池?你现在根基还没扎稳当呢,就学人家盖房子。敌人要是打过来了,你这城就是个大靶子,跑都没地方跑!咱的优势是机动性,是游击战懂不懂?”

老母亲这番话,醍醐灌顶!什翼犍一拍脑门:“对啊!差点把看家本领丢了!”于是,他哈哈一笑(史书没写他笑没笑,但咱可以合理想象他肯定有点尴尬又释然),从善如流,果断放弃了筑城计划。这场经典的“母子辩论赛”,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因地制宜的改革智慧——汉化是好东西,但不能削足适履,得结合草原的实际情况,该骑马还得骑马,该住帐篷还得住帐篷!改革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裹上草原的羊肉膻味儿”。

事实证明,这套“草原特色改革”效果拔群。在他的治理下,代国疆域空前辽阔,“东自濊貊(东北),西至破落那(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地盘大得惊人。人口也蹭蹭往上涨,达到数十万之众。到了340年,他迁都到云中盛乐宫(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附近)。虽然没筑城,但这里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中心,为日后北魏定都平城(大同)埋下了伏笔。此时的代国,俨然是草原上的超级新星。

四、冰河奇谋——芦苇浮桥破匈奴

什翼犍不仅是个改革家,更是个军事鬼才。他和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较量,那简直就是“草原版三国演义”,充满了戏剧性和智慧。

365年,刘卫辰这个“墙头草”又叛变了(说“又”是因为他叛变是常态),这次抱上了前秦苻坚的大腿。什翼犍二话不说,亲率大军讨伐。刘卫辰一看这架势,直接脚底抹油开溜,跑得比兔子还快。什翼犍轻松获胜,缴获颇丰。

过了两年(367年),什翼犍决定再给刘卫辰“上上课”,又带着大军西征。这回刘卫辰学“乖”了,隔着黄河耍赖皮。麻烦来了——当时正值初冬,黄河水面漂满了浮冰,船没法划,冰面又不结实,大军被死死挡在河边。这可咋整?

关键时刻,什翼犍的“急智小宇宙”爆发了!他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妙到毫巅的主意。

第一步:拦冰造“筏”。命令士兵们就地取材,用黄河边随处可见的芦苇编成粗大的绳索,抛入河中拦阻、聚拢浮冰。这相当于人为制造了一片相对密集的“冰筏区”。

第二步:铺草增“固”。等到冰块初步凝结在一起,形成不太稳固的基础后,再在上面厚厚地铺上一层芦苇杆子。

第三步:天公作美。利用草原冬夜极寒的天气,让气温骤降。一夜之间,铺在冰面上的芦苇就和下面的冰层冻得死死的,形成了一座奇特而坚固的“芦苇浮桥”!

第二天一早,代国大军踏着这座“纯天然环保冰桥”,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黄河西岸!刘卫辰和他的部下们估计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呢,一睁眼看到河对岸的大军出现在眼前,魂都吓飞了!刘卫辰连老婆孩子(史载“妻子”)都顾不上了,只带着少数亲信狼狈西逃。此战代国大获全胜,缴获的人口、牲畜不计其数。什翼犍这手“芦苇浮桥”的妙计,因地制宜,巧借天时地利,其精彩程度比起历史上那些着名的火攻、水淹、背水一战,那是毫不逊色,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智慧和应变能力。刘卫辰估计这辈子看见芦苇都得有心理阴影了。

五、英雄末路与凤凰涅盘——父子的悲剧与孙子的逆袭

然而,盛极而衰的剧本总是那么相似。代国的鼎盛在376年戛然而止。前秦天王苻坚,这位志在统一北方的猛人,派大将苻洛率领二十万(对,你没看错,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奔代国而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代国内部的高车(敕勒)部落也趁机叛乱。代国瞬间陷入了“前后夹击,四面楚歌”的绝境。

此时的什翼犍,年老体衰,还生着病(史载“不豫”,就是不舒服)。面对如此危局,他只能带着部众向阴山方向撤退,试图依靠地形周旋。然而,老天爷似乎也站在了前秦一边,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而来。《晋书》记载“天降霜雪,军马多死”,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大批的军马冻饿而死,战斗力几乎归零。

当年十二月,身心俱疲的什翼犍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云中地区暂作喘息。就在他以为能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一场人伦惨剧在牙帐(王帐)内爆发。他那个心怀怨毒已久的庶长子拓跋寔君(就是之前被派去管北部的那位),在奸臣拓跋斤(一个因犯罪被罢黜而怀恨在心的小人)的挑唆下,竟然丧心病狂地率领死士冲进了父亲的牙帐!五十七岁的老英雄拓跋什翼犍,连同其他六位王子,惨死于亲生儿子和叛臣的刀下,鲜血染红了草原的穹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场血腥的弑父惨剧,成了压垮代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前秦大军趁代国群龙无首、陷入空前混乱之机,轻松攻入云中。曾经威震草原的代国,顷刻间土崩瓦解,宣告灭亡。什翼犍一生的心血,似乎就这样化为乌有。

但是!历史的剧本在此刻埋下了一个惊人的伏笔,上演了绝地反转! 什翼犍有个年幼的孙子,名叫拓跋珪(他爹拓跋寔是什翼犍的嫡子,早逝)。在灭顶之灾中,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展现出了不亚于当年王太后的智慧与勇气,她把小拓跋珪藏在牛车里,成功躲过了前秦士兵的搜捕和内部的追杀,逃到了贺兰部避难。

十年!整整十年流亡生涯。这个在牛车里逃出生天的孩子,在苦难中磨砺成长。公元386年正月,年仅十五岁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宣布重建代国!同年四月,他改国号为“魏”,这就是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开启北朝辉煌历史的北魏王朝!登基称帝后,拓跋珪追谥他那位命运多舛却奠定了基业的祖父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后改为太祖,但追尊时是高祖)。当年那个裤裆里逃生的婴儿,他的政治理想和汉化改革蓝图,最终在他孙子手里变成了现实,并且发扬光大,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什翼犍的奋斗,没有白费!

六、终章:草原哲人?争议中的奠基者

对于拓跋什翼犍这位传奇君主的历史评价,古人和今人都有不少话要说,角度各异,颇有意思。

他的铁杆粉丝燕凤(那位长史): 评价极高,说他“宽和仁爱,经略高远”,甚至认为他有“并吞天下之志”。这属于“自己人”的深情告白。

北魏官方代言人魏收(《魏书》作者): 作为北魏的史官,自然要给老祖宗贴金,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生而奇伟,宽仁大度”,“雅性宽厚,智勇仁恕”。总结起来就是:生来不凡,人品好,性格好,又能打又能忍,简直完美!

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北史》作者): 作为后世的观察者,眼光更宏观,着重强调其奠基作用:“昭成以雄杰之姿,苞君人之量,征伐四克,威被遐荒。乃改都立号,恢隆大业,终百六十载(指北魏国祚),光宅区中,其原固有由矣”。意思是,什翼犍牛掰,打仗厉害,威望高,他迁都、立制度,奠定了北魏一百六十多年江山的基础!功劳大大的!

现代史学家则更关注他身上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他是先驱也是守旧者: 他积极学习汉制,推动改革,是鲜卑汉化的早期重要推手;但同时,他又能清醒地认识到游牧传统的优势(如放弃筑城),没有盲目照搬。

他是军事天才也是“家庭关系困难户”: 他纵横草原,智计百出(如芦苇浮桥);却在最关键的王位继承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未能处理好儿子们的矛盾(尤其是庶长子拓跋寔君),最终酿成父子相残的惨剧,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覆灭。这教训,深刻得让人叹息。

七、历史的回响:裤裆里的文明种子

当我们站在大同云冈石窟,仰望那些融合了健陀罗艺术风格、汉地传统与鲜卑气质的宏伟佛像时;当我们在史书中读到北魏孝文帝大刀阔斧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促进民族大融合时;或许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拓跋什翼犍在母亲裤裆里第一次睁开双眼的那一刻,一个注定要融合胡风汉韵、深刻塑造中华文明后续面貌的辉煌王朝,其最初的基因密码,已然在此刻悄然孕育。

这位“裤中婴儿”的传奇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草原史诗。它昭示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历史的风雪可以掩埋一个王国,却永远冻不灭文明的火种和生存的意志。什翼犍没能亲眼看到孙子拓跋珪建立北魏的荣光,但他播下的种子——无论是汉化的尝试、制度的探索,还是那坚韧不拔的拓跋精神——在他倒下的地方顽强地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拓跋什翼犍,这位裤裆里开场的草原雄主,用他充满矛盾、智慧、勇毅与悲情的一生,为一部更宏大的历史巨着写下了震撼人心的序章。他的故事,是冰与火的淬炼,是生存与改革的交响,更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在碰撞与融合中寻找出路的不灭印记。当我们凝视北朝文物上那些胡汉交融的精美纹饰时,耳畔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既是公元321年寒冬里,一个婴儿在母亲裤中压抑的呼吸,也是数十年后,他的子孙策马中原、开凿云冈、挥毫洛水的生命交响。这,就是拓跋什翼犍留给我们的厚重而诙谐的历史余韵。

后记:

其一:《水龙吟?天狼箭破阴山月》

朔风怒卷崩云裂,万骑扬沙喷墨。

寒川冻合,雕翎结霰,雁门横碛qì。

大纛嘶空,长河凝甲,千峰皆戟。

正阴山月冷,狼星夜耀,穹窿下、光如镝。

十载龙沙砺魄,拓舆图、目吞八极。

分疆置部,乌桓俯首,威凌朔域。

灅lěi水波腾,盛宫旌矗,白登冰坼。

看弯弓挽处,弦开霹雳,射天狼疾。

其二:《江城子?代北起苍龙》

襄国经年困赵笼,踏霜风,裂云穹。

铁骑嘶空,大漠卷雕弓。

欲复狼山三万里,挥戟处,尽枭雄!

盛乐新都控九戎,立尧雍,摄边烽。

南北分庭,法令贯长虹。

谁道阴山无汉月?玄黄覆,起苍龙!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