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267章 前秦陇西平衡大师李俨:在四国杀里点火锅的奇男子

《五律?咏前秦陇西太守李俨》

裂旆翻边塞,烘炉沸陇隅。

窃符谋未遂,歃血诺终辜。

史笔讥何弭?苍生饱岂图!

秋风嘶废垒,犹自卷寒芜。

公元384年深秋,陇西郡府衙内弥漫着羊肉火锅的香气。李俨举着筷子在沸腾的铜锅前犹豫不决,如同他此刻面临的抉择——面前三份热气腾腾的委任状:后秦姚苌的“征西大将军”、西秦乞伏国仁的“河州牧”、东晋的“镇西将军”。亲兵突然闯入:“报!前秦特使在城门口求见!”李俨的筷子“啪嗒”掉进汤里,苦笑道:“得,凑一桌麻将了。”

一、职场萌新的第一桶金

李俨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东晋雍州文书房。建元四年(368年)的某个清晨,当他在竹简堆里发现前秦苻坚的招贤令时,眼睛突然亮了。这份“跨国企业招聘启事”开出的待遇令人咋舌:年薪粟米千斛、配羌族保镖十名、西域葡萄酒无限量供应。同事张主簿讥讽:“胡人企业,能活几年?”李俨当晚就收拾行囊北上,临走还在衙门墙上题诗:“燕雀安知鸿鹄志,文书不如砍刀利”。

在前秦集团的入职培训中,李俨展现出惊人的地域天赋。他能用氐语和羌将谈笑风生,用匈奴语与部落首领讨价还价,转身又能和汉人士族吟诵《诗经》。当人力资源总监问他特长,他神秘一笑:“我能让吐谷浑人和汉人在同个锅里捞羊肉。”苻坚巡视陇西时,看到胡汉商旅在集市互换货物,鲜卑牧民用汉语讨价还价,当场拍板:“李俨升职加薪,工资翻倍!”

二、边疆管理学的艺术

太元四年(379年)的陇西堪称民族博览会:羌族部落占三成,匈奴遗民占两成,汉人豪强占四成,还有吐蕃、鲜卑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李俨的治政手段充满黑色幽默——他让羌人首领的孙子给汉人儒生当书童,把汉人豪强的儿子送到匈奴部落学骑射。每月十五的“民族团结火锅宴”更成奇观:鲜卑人自带酸菜,匈奴人贡献羊肉,汉人豪强出铜锅,吐蕃人提供秘制蘸料。

某次税收纠纷,匈奴贵族拓跋野掀桌怒吼:“老子宁可回草原吃沙子!”李俨慢悠悠掏出算盘:“草原今冬雪灾,贵部三万头羊冻死两万,留下来缴三成税,还能保住剩余牛羊。”转头又对汉人豪强王弘说:“您去年走私西域珠宝的账本,要呈给苻天王过目吗?”两人瞬间握手言和。幕僚记录此景时叹服:“太守的算盘打得比刀剑还响。”

三、帝国崩塌时的火锅宴

太元八年(383年)冬,淝水战败的消息传到陇西时,李俨正主持年度火锅大赛。驿卒冲进宴会高呼:“八十万大军全完了!”满座宾客惊得筷子落地。李俨淡定地捞起羊肉:“慌什么?苻天王当年从龙城起家时,手下不过千骑。”他转头吩咐厨子:“给驿卒加双筷子,瞧把孩子饿的。”

但现实比滚烫的火锅更灼人。三个月内,前秦股价断崖式下跌:慕容垂在河北自立,姚苌在渭北反叛,连陇西的乞伏鲜卑都蠢蠢欲动。李俨看着雪片般的告急文书,突然笑出声:“咱们现在像火锅里的羊肉,周围全是等着下筷子的。”他连夜召集工匠:“把城门加高三尺,再铸十二口大锅——以后守城器械和炊具要能随时切换!”

四、四国杀里的平衡术

当四国使者同时出现在陇西时,李俨发明了史上最荒诞的接待流程:早晨穿晋朝官服接见东晋使者,中午换前秦铠甲听苻登特使汇报,下午披羌袍与后秦使臣饮宴,晚上还要学鲜卑语和西秦密使密谈。府库管理员哭诉:“光置装费就超支三百匹绢!”李俨眨眨眼:“把城南当铺盘下来,服装租赁生意稳赚不赔。”

最绝的是他的“旗语系统”:城楼士兵见东晋使者来升青龙旗,后秦使者到换玄虎旗,西秦来人改赤鹰旗。百姓戏称:“太守府的旗比酒肆幡子换得还勤。”有次三方使者意外撞见,李俨淡定解释:“这是陇西传统旗舞,欢迎贵客。”随即让士兵表演“三旗同舞”,使者们竟感动得热泪盈眶。

五、夹缝中的行为艺术

当饥荒席卷陇西时,李俨的财政手段令人拍案叫绝。他先向东晋哭穷:“胡骑环伺,军民日啖草根!”骗来三百船粮草;转头对后秦诉苦:“晋军压境,士卒饥不能持戟!”姚苌送来五百车军粮;再派人告诉西秦:“姚苌欲吞陇西,将军救我!”乞伏国仁慷慨赠粮。运粮车在官道相遇时,车夫们相视苦笑:“咱们太守的嘴,养活半个陇西。”

为筹措军费,李俨甚至开发出“跨国当铺”:把汉人豪强的玉器抵押给西秦换战马,将羌族首领的金器典当给后秦购铁器。当铺账本堪称乱世金融奇观:王弘的祖传玉佩换得鲜卑马五十匹,拓跋野的金项圈购得铁甲三十副。幕僚看着武装到牙齿的守军惊叹:“您该去长安开钱庄!”

六、围城中的荒诞岁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元387年的围城战,把李俨的急智推向巅峰。当后秦军切断水源,他让士兵在城头表演洗澡:“爷们儿不缺水的!”暗地却派人挖通三十里地下水道;西秦军堆土山攻城,他发动百姓在城头吃火锅:“让香味飘过去!”馋得敌军连夜发生营啸。最绝的是箭矢耗尽时,他开放府库:“十斤铁器换一坛酒!”百姓纷纷捐出铁锅锄头,熔铸时还调侃:“太守拿炒锅换箭,咱们用筷子打仗!”

饥饿催生黑色幽默。当士兵把最后三匹战马牵来时,李俨亲自操刀:“马肉火锅分三等:上等给伤员,中等给守城将士,下等...”他顿了顿,“本官与诸君共食马肠!”文书后来记载,那夜城头飘满肉香,守军就着月光高歌:“陇西男儿铁齿牙,嚼碎铠甲当芝麻!”

七、投降时的行为艺术

开城投降那日,李俨的表演臻于化境。他先向西秦军献上后秦姚硕德的佩剑:“此贼屡犯贵境,吾为将军擒之!”再对后秦军出示西秦密探名单:“伏国仁狼子野心,请贵使查收。”最后向苻登使者呈上东晋密函:“司马氏欲图关中,望天王明察。”三方将领面面相觑,乞伏国仁憋出句:“李公当世奇才,可惜脸皮比长安城墙还厚。”

在西秦都城的软禁岁月,李俨把求生艺术玩成行为艺术。乞伏国仁大婚时,他献上《四国和亲策》,提议同时娶后秦公主、纳东晋贵女、收前秦宗女;宫廷宴会上,他表演“三语报菜名”:用汉语报“清蒸鲤鱼”,氐语称“红烧熊掌”,鲜卑语呼“烤全羊”。贵族们拍案叫绝:“这老儿把谄媚玩成绝活了!”

八、毒酒前的最后笑谈

公元389年深秋,当宦官端着毒酒走来时,李俨正在庭院烤红薯。他拍拍灰起身:“且待老夫撒把孜然。”饮罢三杯,他突然问狱卒:“你说是红薯甜,还是权力甜?”不等回答便大笑:“饿过方知,世间至味是饥时饭、渴时浆!”

李俨死后,陇西变成疯狂旋转的走马灯。十年间七易其主,城墙上的旗帜换得比戏台幕布还勤。百姓在残垣刻下俚语:“李公在时吃火锅,李公走后啃树皮。”当饥民易子而食时,某个老人突然哼起当年的守城小调:“太守旗,三面扬,换来粟米满仓...”

九、历史天平上的投机者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痛批李俨“三姓家奴”,却悄悄在笔记里写:“若处乱世,能如李俨全一城百姓否?”明代王夫之看得透彻:“当道义成枷锁,活命便是慈悲。”现代学者在陇西墓葬群发现惊人数据:李俨治下十年,陇西人口增长两成;其死后五年,户口减半。

走进今日陇西博物馆,最动人的不是将军金印,而是玻璃柜里半块焦黑的马骨。标签说明:“公元387年守城将士饭锅遗存”。讲解员总爱说:“看这牙印多深!当年李太守定规矩:军官啃骨头必须留肉给伤员。”游客们哄笑,却少人细看骨头上密布的砍痕——那是乱世里最沉重的生存宣言。

李俨的人生悖论恰是十六国的缩影:在“忠义”崩坏的时代,他的“不忠”保全了数万生灵;当英雄们用白骨筑碑,他的妥协反成另类慈悲。三面大旗在陇西城头飘扬的时刻,中国历史上最荒诞的生存美学在此定格——活着本身,就是乱世中最悲壮的抵抗。

博物馆出口有段铭文,或可作注脚:“当宏大叙事碎裂成千万生存故事,每个在火锅前努力捞肉的身影,都在续写人类最古老史诗。”

后记:《一剪梅?李俨旋帜》

孤帜飘摇陇塞寒,冰锁潼津,雪没雕鞍。

降书频易字犹斑,才系姚符,又解晋环。

焦土经年策已残,欲守孤城,难抵连关。

惊沙骤起折旌竿,风扫颓垣,鸦掠荒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