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177章 东晋“耿直老干部”王述:从“痴儿”到权臣的逆袭人生

《七绝?咏东晋蓝田侯王述》

宦海藏锋性本淳,蛋仇怒踏骨嶙峋。

笑拦权相迁都计,青史铮铮未粉人。

一、“痴儿”的逆袭:从门阀笑话到政治新星

1. 太原王氏的“青铜玩家”

公元303年,当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的泥潭中挣扎时,太原王氏的府邸里诞生了一个皱巴巴的男婴。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娃儿,本该像家族前辈王昶、王湛那样自带“世家光环”,奈何父亲王承早逝,硬生生让他成了家族“青铜玩家”。少年王述的日常是:晨起给母亲煮羹汤,午间蹲书房翻竹简,傍晚数着门前的蚂蚁等日落。邻居大妈们嚼舌根:“这孩子怕不是读书读傻了?三十岁还宅家啃老!”连《晋书》都盖章认证:“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

2. 王导的“奇葩面试”

转机发生在建武元年(317年)。东晋开国元老王导某日突然想起这个远房侄子,一拍大腿:“来人,把那个王家傻小子叫来面试!”朝堂上,王导笑眯眯抛出经典职场陷阱题:“子嗣啊,江东米价几何?”王述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突然得了失语症。正当众臣憋笑憋出内伤时,王导突然抚掌大笑:“此子不答米价,正显其清贵!”原来,这波操作暗藏玄机——当时江东门阀子弟流行炫富攀比,王导故意用市井问题试探,王述的沉默恰是对庸俗话题的无言嘲讽。后来王导跟亲信吐槽:“这帮世家子天天吹嘘自己吃的是金米,只有这小子让我想起竹林七贤!”

3. 朝堂“杠精”初长成

永昌元年(322年),王述迎来职场首秀——丞相府掾属。某次高层会议上,王导刚提出“减免江东士族赋税”,满朝立刻开启彩虹屁模式:“丞相仁德堪比尧舜!”突然,角落里飘来一句:“尧舜治世尚需纳谏,丞相岂能尽善尽美?”全场瞬间静得能听见侍从的冷汗滴落声。王导眯眼望去,只见王述正淡定啃胡饼,仿佛刚才那句大逆不道的话是饼渣自己蹦出来的。次日,王导却送来十车竹简:“听闻贤侄爱读书,这些是老夫私藏。”自此,“王家怼怼”名震建康。

二、职场开挂:从县令到尚书令的“反套路”升迁

1. 宛陵县令的“贪腐风云”

咸和九年(334年),王述被外放宛陵县令。上任当天,他指着衙门破洞的屋顶对主簿说:“本官要在此处开天窗,好让百姓监督政务。”结果百姓送来千余件“监督礼物”——从腊肉到漆器应有尽有。监察御史气得跳脚:“王述贪腐证据确凿!”王导连夜写信劝诫,却收到神回复:“穷惯了总要攒点老婆本,等钱够了自然收手。”更绝的是七年后,王述突然化身“东晋海瑞”,把俸禄全分给穷亲戚,自己穿补丁官服上班,衙门穷得连耗子都含泪搬家。《世说新语》记载其名言:“人言会稽王(司马昱)痴,我痴更甚——从前贪的是钱,现在贪的是名!”

2. 智斗庾翼的“迁都闹剧”

建元元年(343年),镇西将军庾翼突然抽风,非说武昌有鬼,要迁镇乐乡。满朝文武瑟瑟发抖:这位可是连皇帝都敢怼的狠人!王述却掏出竹简开怼:“将军欲效周幽王乎?昔幽王烽火戏诸侯,今将军鬼话迁重镇!”接着开启历史课模式:“秦始皇筑长城防匈奴,结果亡于刘项;周宣王禁民间弓箭,反被犬戎所灭。将军若执意迁镇,怕是鬼没赶走,先招来北伐的胡骑!”更损的是结尾:“若真怕鬼,不如请天师道做法,省得劳民伤财。”据说庾翼看完奏章,气得把青铜酒樽捏成了抽象艺术品。

3. 升官界的“泥石流”

升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使者捧着任命书刚念完,王述就伸手接印:“谢主隆恩!”吓得礼部尚书提醒:“大人,按流程您得三辞三让啊!”王述白眼翻到后脑勺:“能者多劳装什么矜持?你们天天搞这些虚礼,北伐的粮草倒是筹备得快些啊!”后来升尚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更上演名场面——某次宴会,新晋官员们正商业互吹,王述突然拍案:“诸君与其在此吟诗作对,不如想想怎么给前线将士多送两车粮!”满座朱门贵胄瞬间变成被老师点名的学渣。

三、与桓温的巅峰对决:老狐狸的“太极神功”

1. 迁都洛阳的“影帝之争”

永和十二年(356年),权臣桓温提议迁都洛阳,满朝文武秒变鹌鹑。王述却慢悠悠掏出瓜子(误):“桓大将军这是要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啊。”转头给皇帝支招:“咱们就陪他演戏!”朝廷当即下诏:“准奏!请大将军即刻筹备迁都事宜。”桓温瞬间傻眼——他本意是借迁都试探朝廷底线,没想到反被将计就计。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找台阶:“突然发现洛阳城墙需要维修,迁都之事容后再议。”王述在府中笑出鹅叫:“跟我玩套路?老夫可是看着三国志长大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2. 古董搬运工的“社死现场”

兴宁元年(363年),桓温又想搞事情,提议把洛阳的大钟运回建康。王述连夜写小作文:“昔汉高祖入咸阳,萧何独取典籍;今大将军欲取编钟,莫非想开乐器行?”更绝的是补刀:“若真欲彰显正统,何不先迁皇陵?毕竟死人比编钟重要。”气得桓温在军帐里暴走:“这老东西怎么比诸葛亮还难缠!”

3. 联姻翻车事件

某日桓温突发奇想:“我要和王家结亲!”派媒人带着十车聘礼堵门。王述正在教儿子王坦之练字,闻言直接把儿子从膝头推下去:“我太原王氏诗礼传家,岂能与兵痞结亲?”转头对媒人假笑:“小女昨夜突发恶疾,怕是不宜婚配。”等媒人走远,立即揪着儿子耳朵:“快去把去年定的谢家婚事提前!”后来桓温得知真相,气得在长江边舞剑三小时:“王蓝田!我与你势不两立!”(但三年后北伐还得找王家要粮草)

四、暴躁老哥的B面人生:鸡蛋引发的血案

1. 厨房里的“狂暴战士”

某日早餐,王述与鸡蛋展开世纪大战。筷子戳不破蛋白,他怒摔鸡蛋:“尔等宵小也敢欺我!”见鸡蛋滚到案几下,竟匍匐追击,踩得木屐嘎吱响。侍从憋笑解说:“主公此刻像极了被抢食的狸奴。”最终他抓起蛋壳塞进嘴里,含糊怒吼:“看你还往哪跑!”此事被记入《世说新语·念狷篇》,成为史上首个因鸡蛋社死的名士。

2. 面壁大师的“精神胜利法”

某次宴会上,名士谢奕喝嗨了,揪着王述衣领骂街:“老匹夫!当年抢我田产的事忘了?”王述淡定起身,面朝墙壁开启“入定模式”。谢奕骂累离场后,他掸掸灰尘坐回原位:“刚才是谁在说话?”后来谢安问其秘诀,王述神秘一笑:“我当他是檐下麻雀聒噪。”

3. 与王羲之的“塑料兄弟情”

这对太原王氏兄弟堪称东晋顶流CP。王羲之代理会稽内史时,天天放话要去王家探病,结果次次鸽。某日真到了王府门口,突然捂肚子:“哎呀突然内急!”策马狂奔三里地方便。王述气得在祖宗牌位前发誓:“竖子欺我太甚!”后来他升任扬州刺史,第一件事就是查王羲之的账本,逼得书圣写下《誓墓文》辞职,在兰亭边狂饮:“早知今日,当初该给他送两筐鸡蛋!”

五、历史评价:耿直Boy的终极哲学

1. 官方认证的“矛盾综合体”

太和四年(369年)王述去世,礼部本想给“穆”字谥号(布德执义曰穆),因避讳晋穆帝改“简”(一德不懈曰简)。《晋书》评价:“鉴局夷远,冲衿玉粹”——看似暴躁,实则通透。谢安贡献金句:“掇皮皆真。”意思是剥开他的暴脾气,内里全是赤诚。

2. 政敌的“真香定律”

桓温晚年对幕僚感慨:“王蓝田清贞简贵,我不如也。”连被他怼过的庾翼都说:“初见以为痴,久交方知是大智。”最绝的是王导孙子王珣的吐槽:“祖父常说王家后辈要学王述,可他那套‘不装’的本事,我们这些影帝级的实在学不来啊!”

3. 现代视角的职场启示

王述的人生堪称古代反内卷指南——拒绝无效社交:任尔等宴饮清谈,我自闭门吃鸡蛋;专治职场PUA:领导画饼?直接问“能给几石米?”实力打脸最高级:从“痴儿”到尚书令,用政绩让黑子闭嘴。

正如网友神评:“如果东晋有热搜,王述的词条应该是#真诚才是必杀技#、#反矫情达人#、#暴躁但靠谱的上司#。”

六、尾声:藏在鸡蛋壳里的历史密码

当我们翻开《晋书》,透过那些“性急”“狷隘”的标签,看到的实则是一个鲜活的时代突围者。在门阀子弟忙着敷粉熏香、空谈玄理时,王述用“真”字诀劈开虚伪的迷雾——他贪过,但更懂激流勇退;他怼过,但总怼在社稷要害;他急过,却从未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就像那个被踩扁的鸡蛋,看似狼狈,却以破碎的姿态完成了对时代的嘲讽与超越。下次你在职场遇到糟心事时,不妨想想这位东晋“耿直老干部”:人生如棋,有时候,掀桌子比下棋更需要勇气。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