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秋的香港,中环的晨雾里裹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焦灼。和记黄埔总部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落地窗外的维多利亚港上,货轮正拖着长长的水线缓缓靠岸,林英指尖夹着的雪茄燃到半截,烟灰落在摊开的《信报》上——头版“中英官员下月北京会晤”的标题旁,被他用红笔圈出了一行小字:“英资财团近期频繁接触公用事业公司股东”。
“林生,港灯总部那边刚传来消息,怡和的凯瑟克今早带着置地的人,跟港灯的三个小股东密谈了两个小时,离场时手里攥着文件袋,看神情像是谈成了什么。”首席助理陈默推门进来,西装袖口沾着点雨水,手里的股权变动报表还带着油墨味,“港灯股价开盘后就往上冲,从7.2港元涨到7.5港元,怡和系的券商在暗中吃货,已经吞了1.2%的流通股。”
林英把雪茄摁进水晶烟灰缸,火星溅起时,他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港灯股权结构图——港灯(香港电灯公司)总股本10亿股,汇丰持股28%为第一大股东,他去年收购的20%稳稳坐住第二把交椅,剩下的52%分散在几十家机构和散户手里。如今怡和突然动手,显然是冲着港灯的控制权来的。
港灯可不是普通的公用事业公司——全香港岛、九龙半岛70%的电力供应都攥在它手里,哪怕经济波动,电费也一分不少收,每年净利润稳定在2.8亿港元以上,是香港商界人人眼热的“现金牛”。怡和这时候抢港灯,怕不只是贪这稳定收益,更带着中英谈判前“攥紧核心资产”的心思。
“凯瑟克没透底收购价?”林英伸手接过报表,指尖划过“张启棠、李兆基、郑裕彤”三个名字——这三个华资小股东各持港灯1.5%股份,是怡和这次主攻的目标。
“没明说,但圈子里传,怡和愿意出8港元/股,比现价高6.7%。”陈默声音压得低,“还有个更棘手的,长江实业的李先生昨天去了怡和大厦,跟凯瑟克关起门聊了一个半小时,走的时候两人还握了手——怕是要联手。”
林英指尖在报表上顿了顿。自从1977年被他截胡和记黄埔,李首富这一年多闷头在新界拿地,靠着几宗地产项目把身家拉回12亿港元,但始终没摸到香港商界的“核心圈”。这次跟怡和联手抢港灯,分明是想借英资的力,从他手里咬块肉下来。
“备车,去港灯总部。”林英起身抓起西装外套,袖口的百达翡丽金表是关之琳上个月送他的生日礼物,表盘上的日历还停留在昨天——这几天忙着和记黄埔港口的扩建项目,连日期都忘了调。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让财务总监把港灯近三年的现金流报表送过来,再联系汇丰的沈弼主席,说我中午想请他喝杯茶。”
陈默刚应下,办公室的内线电话就响了,是家里的号码。林英接起,听筒里立刻传来关之琳温软的声音:“林英,你昨晚没回来睡,天佑哭着找爸爸呢,你今天能早点回来吗?”
“乖,下午我尽量赶回去陪他玩火车。”林英声音放柔,想起儿子抱着小火车追在他身后喊“爸爸”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勾了勾,“你让佣人把我书房里的那本《香港电力发展史》找出来,我晚上要看。”
挂了电话,陈默在旁边笑着说:“林太现在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小少爷也养得白白胖胖,上次股东大会见,还会喊‘陈叔叔’了。”
林英笑了笑。1978年3月关之琳订婚后,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家里,偶尔还会跟着他去公司学看报表,上次青英水泥的分红方案,她还提醒过“要多考虑小股东的情绪”,倒是比一些老臣子还细心。
车驶出和记黄埔大厦,中环的街道已经热闹起来。路边报摊的老伯举着报纸喊:“看报啦!中英谈判要谈香港前途啦!怡和要抢港灯啦!”林英扫了眼车窗外来往的人群,穿西装的商人脚步匆匆,手里的报纸都翻到财经版——中英谈判的风声,已经让香港商界慌了神。
港灯总部在湾仔,是一栋1920年代的红砖建筑,门口的铜制门牌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林英刚下车,港灯总经理钟景明就快步迎上来,脸色发白:“林生,您可来了!怡和的人刚走,留下话说明天就发要约收购公告,要把持股比例提到30%!”
两人走进会议室,几个港灯的华资董事已经在等着,个个愁眉苦脸。持股1.5%的张启棠拍着桌子:“凯瑟克太欺负人了!说什么‘英资更懂公用事业运营’,分明是想把咱们华人的产业吞了!林生,您可得帮我们顶住!”
林英坐在主位上,手指敲了敲桌面:“钟总,港灯现在的股东里,还有多少能争取的华资散户?怡和接触的那三个小股东,态度怎么样?”
钟景明赶紧翻文件:“散户手里大概有15%的股份,大多是老人和中产,看重稳定分红;张启棠他们三个,刚才跟我打电话,说怡和给的价很诱人,但没立刻答应,想等您拿主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就好。”林英松了口气,“你现在就发公告,说港灯今年净利润预计增长12%,分红比例从60%提到75%,每股派息1.1港元——比怡和的收购溢价还高3%。另外,你亲自去拜访张启棠他们,就说我晚上在福临门摆酒,请他们吃饭。”
张启棠眼睛一亮:“林生这招妙!散户拿着股票能分1.1港元,谁还会8港元卖给怡和?我们几个本来就不想把股份卖给英资,有您这话,更不用犹豫了!”
林英笑了笑,又看向钟景明:“把港灯近五年的电力供应合同整理出来,尤其是跟和记黄埔港口、青英水泥的合作协议——让他们看看,港灯跟我们华资企业绑在一起,比跟怡和强十倍。”
钟景明连连点头,刚要起身去安排,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秘书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林生,您家里来电话,说关小姐哭着找您,好像是关家出事了。”
林英心里一紧,赶紧接起电话。听筒里关之琳的声音带着哭腔:“林英,我爸刚才晕倒了!医生说是高血压,还有关家的纺织厂……几个叔叔把厂子掏空了,欠了银行500万港元,银行要收厂房了!”
“你别慌,我现在就过去。”林英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走,对陈默说,“港灯的事你先盯着,晚上的饭局改到明天,我去关家看看。”
关家住在九龙塘,是一栋老式的两层洋房。林英赶到时,救护车刚走,关之琳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眼睛红红的,看见他来,立刻扑进他怀里:“林英,我好怕……我爸晕倒的时候,手里还攥着纺织厂的账本。”
林英搂住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别怕,有我在。纺织厂的事,我帮你解决。”
走进客厅,关家的几个叔叔正坐在沙发上争吵,看见林英进来,都停下了嘴。关之琳的二叔关世昌咳了咳:“林生来了?你看这事……都是我们不好,把厂子搞成这样。”
林英没理会他,拿起桌上的账本翻了翻——关家纺织厂主要做出口成衣,近几年因为东南亚纺织业竞争,订单减少,几个叔叔又挪用公款炒股票,亏了300多万,还欠了银行500万贷款,如今银行限他们一个月内还款,否则就拍卖厂房。
“账本我先带走,让我的财务团队审计一下。”林英把账本放进包里,“500万贷款我帮你们还,但有两个条件:第一,关家纺织厂的管理权交给之琳,你们几个叔叔不能再插手;第二,挪用的公款必须在一年内还回来,否则我就报警。”
关世昌脸色一变:“林生,这……之琳还年轻,哪懂管理厂子?”
“我不懂可以学!”关之琳突然开口,眼睛里还带着泪,却透着一股韧劲,“爸说了,纺织厂是关家的根,不能毁在你们手里!林英帮我们还了贷款,我肯定能管好厂子!”
林英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这丫头以前总黏着他,现在也懂得担事了。
从关家出来,关之琳挽着林英的胳膊,小声说:“林英,谢谢你……其实我知道,你现在忙着港灯的事,还要帮我们家收拾烂摊子,会不会觉得我麻烦?”
“傻丫头,”林英停下脚步,帮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我们以后是夫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关家纺织厂虽然现在不行了,但要是转型做高档成衣,出口欧美,说不定能翻身。”
关之琳眼睛一亮:“真的?你愿意帮我?”
“当然。”林英笑了笑,“明天我让青英水泥的周董派个管理团队过来,帮你整顿纺织厂。”
回到公司,陈默已经把港灯的现金流报表整理好。林英翻了翻,港灯去年净利润2.8亿港元,现金储备8亿港元,偿债能力很强,怡和想靠收购价压垮他,没那么容易。
“林生,汇丰的沈弼主席回电话了,说中午在汇丰总部等你。”陈默递过来一杯咖啡。
林英接过咖啡,喝了一口:“备车,去汇丰。”
沈弼的办公室里,烟斗味很重。老英帝国指着桌上的报纸:“林,你看,伦敦的《金融时报》都在说,香港的英资财团要‘巩固核心资产’——怡和抢港灯,是想在中英谈判前,把水电、港口这些命脉攥在手里。”
“所以我需要汇丰的支持。”林英坐在沙发上,放下咖啡杯,“怡和要出8港元/股收购港灯,我打算出8.5港元,把他们的股份抢过来——需要汇丰贷我8亿港元。”
沈弼挑了挑眉:“8亿?林,你手里的和记黄埔股份已经抵押了6亿,再抵押港灯的股份,风险不小。”
“港灯的现金储备有8亿,每年净利润2.8亿,还贷款没问题。”林英拿出一份协议,“另外,我可以把和记黄埔港口的所有结算业务转到汇丰,港灯的电费收缴也用汇丰的账户——沈主席,这对汇丰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沈弼笑了,拿起烟斗敲了敲桌面:“你总是能给我惊喜。8亿港元,年利率7.5%,抵押品是你持有的港灯20%股份——明天就让人把贷款合同送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