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相国在上 > 第97章 096【磋磨】

相国在上 第97章 096【磋磨】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10-21 07:10:12 来源:抖音小说网

第97章 096磋磨】

四月上旬,癸未科殿试顺利结束,新科进士的风姿引来满城关注。

薛淮对此没有什么兴趣,实际上在会试结束后,他就没有过多在意后续进展。

虽说他是春闱同考官,但这批进士和他的关系不大,按照以往惯例他们都是阁老孙炎的门人,只不过考虑到孙炎如今的处境,这层师生关系恐怕很难为新科进士们提供助力。

薛淮的精力都在外放一事之上,他需要了解扬州乃至整个江苏境内的官场生态和风土人情,同时为南下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科三甲御街夸官之时,薛淮才看了一眼癸未科的皇榜。

一甲进士及第和二甲进士出身合计七十四人,与会试的排名相差不大,这足以证明今科春闱的公平公正,薛淮亦有几分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在二甲的名单里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

谢景昀。

那个来自扬州的举子,会试仅排名二百余位,却在殿试中超常发挥,一举跨过那道极其重要的门槛进入二甲——三甲同进士出身想要进入朝堂中枢几无可能,大燕百余年历史上仅有寥寥几位。

回想起那日在府中的见闻,薛淮觉得自己有些低估谢景昀的心理素质,看来这是一个天生适合大场面的年轻人。

虽说两人的初见谈不上愉快,但薛淮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谢景昀身上,因为他终于收到经由吏部下发的敕牒。

“翰林院侍读薛淮,字景澈,直隶顺天府籍。性秉清醇,学通经史。在院供职三载,修纂实录、制诰精勤,考绩称最。”

“朕念扬州地控漕渠,盐政攸关,实东南重镇。兹特擢薛淮除授扬州府同知,佐理府事,兼督盐课、漕运,务俾民安商便。尔其靖共尔位,克副朕怀!”

拿到这份敕牒以及告身、符验、火牌等物,薛淮便放下心事,去翰林院向掌院学士林邈正式辞官,并向诸同僚辞行,这当然免不了要安排几桌宴席不醉不归。

日上三竿,薛淮悠悠醒转。

洗漱吃饭之后,他来到后宅厢房,便见崔氏指挥着丫鬟仆妇们,整理好六七个大箱子。

“给母亲请安。”

薛淮上前见礼。

“淮儿,去了江南莫要时常饮酒。”

崔氏告诫一声,又道:“这些箱子里装着你能用到的各种物事,出发的时候让下人们直接搬到官船上便可。随从合计十二人,李顺带着厨役和车夫等人,江胜带着五名护院,此外让墨韵随你一同南下,画儿终究稚嫩怯弱了些,让墨韵照顾你的衣食起居,娘才能放心。”

“多谢母亲费心。”

薛淮没有矫情拒绝,无论墨韵还是画儿对他来说没有区别。

崔氏带着薛淮回到正房内室,从八宝阁中取出一个匣子,示意薛淮在桌边坐下,然后将匣子放在桌上,温言道:“淮儿,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娘给你准备了一份盘缠,你拿着。”

薛淮接过匣子打开一看,最上面是厚厚一迭会票。

崔氏解释道:“这是广泰钱庄的一万两会票,你到了扬州之后,若是需要用银子,可以让李顺拿着会票去钱庄兑付银子。”

薛淮讶道:“母亲,这会不会太多了?”

如果以米价作为换算基准,考虑到这个时期白银尚未贬值,一万两约等于他前世的六百万元以上。

带着这么多银子赴任,薛淮免不了怀疑是不是崔氏认为他有做贪官的潜质,所以才这样防微杜渐。

崔氏微笑道:“确实不少,但是有备无患才好。不知你要在扬州待几年,那点俸禄银子怎么养得起幕僚和随从?多带一些总不是坏事。如今薛家就你一个爷们,祖辈们攒下来的银钱不用在你身上,难道要放在库房里生锈么?娘不太懂官场上的规矩,只知道当初你爹之所以能够远离那些贪官污吏,靠的就是家底还算厚实。”

“到底还是母亲思虑周全。”

薛淮拿起会票,只见下面还有几封书信,他便好奇地望向崔氏。

“当初你爹除了沈家之外,在江南还有一些信得过的故旧至交,他们都算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长者。”

崔氏凝望着薛淮的双眼,谆谆道:“淮儿,若是遇到麻烦可以去找那几位长辈帮忙,千万别囿于脸面独自硬抗。”

薛淮心中颇为触动,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他将匣子重新盖上,认真地说道:“母亲,您在京城一定要保重,儿会尽快回来。”

“嗯,娘相信你。”

崔氏眼眶微红,面上浮现慈爱的笑容,又有难以言说的不舍。

……

布政坊,宁府。内阁首辅的宅邸自然非同一般,光是建制规格便达到三路七进,相比亲王府也只略略逊色。

巷口立着三座牌坊,正门为三间五架金漆兽面大门,两侧为八字影壁,周遭高墙环绕磨砖对缝,庄重气息迎面而来。

前厅形制为五间七架悬山顶,柱身梭形带石础,尽显首辅威仪。

厅内,首辅宁珩之坐在太师椅上,下首有一位中年官员恭敬端坐,正是新任刑部尚书卫铮。

这半年来宁党遍历坎坷,但卫铮属于春风得意的特例。

七年前工部尚书出缺,他和薛明纶争得头破血流,最终宁珩之选择了薛明纶,若非他很快就举荐卫铮为刑部侍郎,后者肯定咽不下这口恶气,毕竟他和薛明纶的恩怨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两年前原刑部尚书告老辞官,卫铮满心以为自己能顺利接任,从而不必在薛明纶面前矮一头,谁知天子始终悬而不决,硬生生空置尚书之位两年。

好在卫铮终于熬到柳暗明,会试结束后天子决定提拔他为刑部尚书,内阁廷推在宁珩之的主持下自然没有阻碍。

最让卫铮扬眉吐气的不止于此,他如今成为刑部尚书,薛明纶却狼狈滚回老家,若是此人还在京城,他一定会当面向其宣泄这些年积压的愤懑。

不过卫铮没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升官,主要在于宁党先后损失两位骨干,再加上宁珩之重新取得天子的认可和器重,他才有这个机会,所以他在宁珩之面前依旧毕恭毕敬。

“元辅,您为何会同意让薛淮外放扬州同知?”

卫铮略显不解地开口询问。

宁珩之淡淡道:“为何不同意?”

卫铮小心翼翼地说道:“元辅,薛淮是个不省油的灯,待在翰林院都能闹出那么多事情,如今让他去扬州,那不就是给了他乱来的机会?元辅,江南委实乱不得啊。”

宁珩之抬头看了他一眼,平静的眼神却带着几分无形的压力:“区区一个扬州同知能让江南乱起来?”

卫铮赔笑道:“若是其他人肯定不行,但薛淮不一样。自从去年此子在九曲河里捡回一条命,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有些手段哪像一个初入仕途的愣头青,分明比很多经年老吏还熟练,否则薛尚书不会栽在他手里。”

虽说他对宁珩之恭敬如初,偶尔讥讽薛明纶几句却无伤大雅,以宁珩之的气量不会在意这等小事。

宁珩之果然忽略他后面那句话,只问道:“你待如何?”

卫铮试探道:“下官觉得或许可以给他制造一些磨难,免得他在扬州无事生非。”

宁珩之不置可否,端起茶盏轻轻吹拂开茶叶,然后轻声道:“你可知道陛下为何会允许薛淮外放离京?”

卫铮想起京中某些传闻,迟疑道:“是不是和云安公主有关?下官听闻云安公主因为那次的救命之恩,这半年来和薛淮走得比较近,陛下或许不想看到这种状况,又念着薛明章的情面不好责怪薛淮,索性将他远远打发走。”

“错了。”

宁珩之微微摇头,平实道:“陛下已经生出放弃欧阳次辅的念头,下一步便是扶持沈望,而薛淮作为沈望最器重的门人,陛下重用他便是提前帮沈望铺路。”

卫铮恍然道:“原来如此,元辅真乃慧眼如炬!”

“马屁就不用拍了。”

宁珩之放下茶盏,提醒道:“你莫要步岳仲明的后尘,做好自己的本分,让陛下放心才是正经事。至于薛淮,让他安安心心去扬州吧,莫要节外生枝。”

卫铮连忙应下。

又谈了一会正事,卫铮行礼告退,宁珩之依旧坐在太师椅上。

片刻过后,一位中年管家来到近前,垂首道:“老爷,卫尚书回去了。”

“也是个不老实的人。”

宁珩之微微摇头,继而道:“你以我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江苏巡抚,让他——”

话音突然停下。

管家习以为常,安静肃立等待。

良久,宁珩之缓缓道:“告诉他,新任扬州同知薛淮是陛下器重的年轻俊彦,此番去江南是为了积累经验磨砺性情,他要好生照顾着,莫要让人欺负了这位探郎。”

管家心领神会地躬身说道:“小人明白。”

其实那句话的重点只有四个字:磨砺性情。

管家熟悉宁珩之的言语风格,对此自然看得清楚分明,而江苏巡抚身为宁珩之的同年和同乡,同样能领悟其中深意。

他退下之后,宁珩之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抬眸望着庭院一角,眼神波澜不惊。

“陛下,您有些心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