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午夜当铺 > 第227章 ∶寂静

午夜当铺 第227章 ∶寂静

作者:红帽帽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6 05:40: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七天过去。

没有童谣,没有异象。窗外的梧桐叶在风里翻了个身,落进积水的檐沟,像一封无人拆阅的信。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整栋老式家属楼沉在一种近乎凝固的安静里,连老鼠啃噬墙角的声音都显得突兀。我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圈像一口倒扣的玻璃钟,把我罩在其中。影子贴在墙上,比我矮一点,姿势却不像我——它垂着手,头微微歪着,仿佛在倾听什么。

我以为结束了。

那场持续了整整四十个夜晚的低语,那些在瓷偶眼眶里游动的暗影,还有那首总在凌晨三点响起的童谣——“红鞋子,白瓷脸,娘不归,魂来见”——全都消失了。就像一场高烧退去,世界突然变得清晰而苍白。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神经在长期失眠中扭曲出了幻觉?是不是民国档案馆里那些泛黄的卷宗、那些被墨水洇染的“封魂名录”,只是我学术执念的投射?

可我知道不是。

我知道那不是梦。因为我的左手小指,从那天起再也感觉不到冷。像被什么永远封在了釉层之下。

但寂静来得如此彻底,竟让我生出一种荒诞的感觉。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光标在空白页上闪烁,像一只不肯闭眼的眼睛。我敲下标题:《论民国时期瓷偶封魂术的心理暗示机制》。

两千字。我需要两千字来证明自己还活在理性之中。

我写:民国二十三年,江南一带盛行以瓷偶代葬。富户人家为夭折女童烧制等身瓷像,封入棺中,谓之“替身守魂”。据《吴县志》载:“瓷质缜密,能锁怨气,不令其游荡伤人。”然此类瓷偶多由景德镇匠人闭门独制,工序秘不外传,尤以“点睛”一环最为诡谲——需以处子之血调釉,于子时点染双目,魂即附之。

我写:此类仪式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心理防御机制。家族通过“封魂”行为,将死亡焦虑具象化、可控化。瓷偶成为怨念的容器,也成了生者情感的出口。然而,当仪式被滥用,当“封”变成“困”,当灵魂无法安息,容器便成了牢笼。而牢笼,终会反噬。

我写到这里,忽然听见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变了调。

不是我的手在动。

我的双手明明搁在键盘上,可稿纸上的字迹却在延伸——墨迹未干,一行行浮现,像是从纸的背面渗出来:

“你写错了。”

“不是处子之血。”

“是死过一次的人的眼泪。”

我猛地抽手,笔滚落在地。稿纸上的字依旧清晰,墨色浓重,笔迹却不像我。末尾还画了一只小小的瓷偶,六指,穿红鞋。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如鼓。可就在这时,台灯闪了闪,恢复如常。墙上的影子也回来了,规规矩矩地贴在我身后。我深吸一口气,把那页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然后继续写。

我不能停。一旦停下,寂静就会变成一种声音。我必须用文字筑墙,把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挡在外面。我写心理投射,写集体潜意识,写仪式如何演变为诅咒。我引用弗洛伊德,也引用《子不语》。我试图用学术的外壳包裹住内心的恐惧,像当年那些母亲用瓷釉封住女儿的魂。

写到第1873字时,我听见衣柜里传来一声轻响。

像是有人在里面,轻轻拍了三下。

我没有回头。我知道衣柜里挂着那件红裙子——是我祖母的遗物,据说是她出嫁时穿的。可族谱上写,祖母从未结过婚。

我继续敲字。

“……综上所述,瓷偶封魂术并非单纯的民俗迷信,而是一种深层文化创伤的具象化表现。其心理暗示机制,建立在‘可视之物承载不可视之痛’的认知基础上。当现代人接触此类遗物时,潜意识中的恐惧被激活,形成类幻觉体验……”

光标停在句末,迟迟不肯落下。

我忽然意识到——这篇论文,我从未查过任何资料。没有翻档案,没有引文献。所有内容,像是从某个幽暗的角落,自动流进我的脑海。

就像有人,在替我写。

我慢慢转头,看向垃圾桶。

那个被我揉皱的纸团,不知何时已展开,平铺在桶底。上面的字迹还在蔓延,墨迹蜿蜒如血管:

“你不是在写论文。”

“你是在招魂。”

“而你,就是最后一个瓷偶。”

台灯熄了。

黑暗中,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轻轻哼起那首童谣。

红鞋子,白瓷脸,娘不归,魂来见。

喜欢午夜当铺请大家收藏:()午夜当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