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五世同堂记 > 第18章 铁匠铺的新活力

五世同堂记 第18章 铁匠铺的新活力

作者:花花游玩记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3:32: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民国三十六年的春天,青石镇的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林记铁匠铺的门前却贴出了一张与众不同的红纸 —— 上面不是传统的 “承接农具打造” 字样,而是写着 “招收学徒三名,包食宿,学满三年出师,学费减免半”。这张红纸一贴出,很快就吸引了镇上不少年轻人的目光,连邻村的小伙子都特意跑来打听。

此时的林记铁匠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仅靠几个人勉强支撑的小铺子。经过林建业这些年的打理,铺子不仅改进了工艺,还积累了不少老客户,生意越来越红火。可随着订单增多,铺子里的人手也渐渐不够用了 —— 刘三师傅年近六十,体力大不如前;之前的学徒狗蛋和柱子已经出师,自己在邻镇开了小铁匠铺;王长顺一家回去后,铺子里更是少了帮衬的人。林建业看着堆积的订单,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临时找人帮忙,不如正式招收学徒,既解决人手问题,还能把林家的打铁手艺传下去。

消息传出去没几天,就有十几个年轻人来报名。林建业没有随意挑选,而是定了三个标准:一是要踏实肯干,能吃得了打铁的苦;二是要心细手稳,有学习手艺的天赋;三是要品行端正,懂得尊重师傅。经过几天的观察和试用 —— 让年轻人试着烧火、扶铁、磨工具,林建业最终留下了三个小伙子:镇上张木匠的儿子张小树,手巧灵活,学磨刀刃一学就会;邻村李猎户的儿子李铁牛,力气大,抡大锤有模有样;还有孤儿王小满,懂事勤快,每天早早来铺子里打扫卫生,眼里有活。

收徒那天,林建业特意请了赵老先生和镇上的几位老商户来作证。他带着三个学徒走到铁匠铺中央的铁砧前,神情严肃地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林记铁匠铺的学徒。我教你们的不仅是打铁的手艺,还有做人的道理 —— 手艺要练精,人心要放正,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糊弄客户。这是咱们林家打铁的规矩,也是你们要守的本分。”

说完,他让学徒们给刘三师傅行了拜师礼,又把自己年轻时用的小铁锤分给他们:“这锤子跟着我十几年了,你们拿着它,就像拿着咱们铁匠铺的根。好好练,别辜负了它。”

三个学徒捧着小铁锤,郑重地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激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建业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不再像以前那样 “边干边学”,而是分阶段传授技艺。第一年,让学徒们先练基础 —— 学习烧火控温,分辨铁坯烧到 “亮黄色”“橘红色” 的不同火候;练习磨工具,把铁锤、凿子、剪刀磨得锋利趁手;还要学习整理原料,把不同成色的铁分类摆放,把煤块敲成均匀的大小。张小树心思细,很快就掌握了控温的诀窍,能准确说出铁坯的火候;李铁牛力气大,磨大锤时又快又好;王小满最勤快,把原料整理得井井有条,连刘三师傅都夸他 “比当年的建业还细心”。

到了第二年,林建业开始教他们打制简单的铁器 —— 先是打镰刀、菜刀,再是打锄头、犁耙。他不再只是口头指导,而是亲自示范,从铁坯加热的时间,到锻打的力度和频率,都一一讲解清楚。有一次,张小树打菜刀时,刃口总是歪的,急得直跺脚。林建业没有责怪他,而是握着他的手,一起抡锤:“打刃口时,要盯着铁坯的中线,每锤下去都要稳,左边歪了就往右边补一锤,右边歪了就往左边调,跟写字要横平竖直一个道理。”

张小树跟着林建业练了一下午,终于打出了一把平整的菜刀,激动得差点哭了:“师傅,我终于会了!”

林建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慢来,手艺是练出来的,多打几次就熟练了。”

除了传授技艺,林建业还很注重培养学徒的品行。他规定,学徒每天要提前半个时辰到铺子里,打扫卫生、整理工具;客户来取铁器时,要主动打招呼,帮着搬东西;打制铁器时,不能浪费原料,哪怕是一小块废铁,也要收集起来重新回炉。有一次,李铁牛不小心把一块铁坯掉在地上,嫌脏不想捡,林建业看到后,亲自把铁坯捡起来,擦干净放进火炉:“铁是咱们铁匠的根本,哪怕是一小块,也不能浪费。现在浪费一点,以后就可能少打一把好铁器,少一个信任咱们的客户。”

李铁牛羞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浪费过原料。

随着学徒们渐渐能独当一面,林建业又开始琢磨拓展铁器种类。以前,铁匠铺主要打制农具和简单的生活用铁,可随着青石镇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 —— 镇上开茶馆的王老板想要铁制的茶桌腿,既结实又耐用;城里来的商人想要铁制的行李箱,比木制的轻便;甚至连邻县的戏班,都想要铁制的道具,比如刀枪剑戟,要轻便又逼真。

林建业看着这些新需求,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犹豫 —— 这些铁器他以前没打过,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可他转念一想,要是一直只打农具,铁匠铺就很难有新发展。于是,他决定先从简单的铁制家具配件入手,试着给王老板打茶桌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了打好茶桌腿,林建业特意去茶馆观察了茶桌的样式,测量了尺寸,还画了图纸。他选用质地坚硬的熟铁,先把铁坯锻打成圆柱形,再用凿子在上面刻出简单的花纹,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等茶桌腿做好送到茶馆时,王老板一看就喜欢上了:“建业,你这茶桌腿打得真好,又结实又好看,比我想象的还强!”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林建业更有信心了。他开始根据客户的需求,拓展更多种类的铁器:给商人打行李箱时,用薄而坚韧的铁皮,还在箱子上装了灵活的铁轮,方便拉动;给戏班打道具时,用轻薄的铁坯,把刀枪的形状做得逼真,却又不会伤人;甚至还根据镇上妇女的需求,打制了铁制的针线盒、发簪,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很受大家欢迎。

拓展铁器种类后,铁匠铺的客户群体也越来越广,不仅有农户,还有商人、戏班、普通百姓,甚至连县城的商铺都来订做铁器。有一次,县城的百货公司来订做一批铁制的货架,要求既结实又美观。林建业带着学徒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打制了二十个货架,每个货架都打磨得光滑平整,还在边角处做了圆弧处理,防止磕碰。百货公司的老板看到后,连连称赞:“林掌柜,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以后我们公司的铁制用品,都从你这儿订!”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林建业还对铁匠铺的经营模式做了调整。他不再像以前那样 “来单就接”,而是根据订单的种类和紧急程度,制定了 “优先级制度”—— 农户的农具订单优先,因为关系到农时;老客户的订单优先,因为要维护长期合作;新客户的复杂订单则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质量。他还在铺子里设立了 “样品区”,把打好的铁器样品摆出来,客户可以直观地看到铁器的样式和质量,方便挑选。

这些新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铁匠铺的效率,还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镇上的人都说,林记铁匠铺不仅手艺好,还懂做生意,找他们打铁器,既放心又省心。

刘三师傅看着铁匠铺的变化,心里满是欣慰。有一天,他拉着林建业的手,笑着说:“建业,你比我当年想的还能干。这铁匠铺在你手里,真是越来越有活力了。以后就算我走不动了,也放心了。”

林建业也笑了:“刘叔,这都是您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们铁匠铺的活力,不仅在于手艺好、种类多,更在于能跟着时代变,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咱们一直这样,铁匠铺就会一直红火下去。”

民国三十六年的冬天,林记铁匠铺举办了一场热闹的 “出师礼”—— 张小树、李铁牛、王小满三个学徒学满三年,正式出师。林建业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套崭新的打铁工具,还写了 “匠心传承” 四个字送给他们:“你们虽然出师了,但手艺还要继续练,做人的道理还要继续守。不管以后是留在铺子里,还是自己开铺子,都要记住,咱们铁匠的根,是手艺,更是良心。”

三个学徒接过工具和字,向林建业和刘三师傅深深鞠了一躬,眼里满是感激。张小树和李铁牛决定留在铺子里帮忙,王小满则打算回村里开小铁匠铺,把林家的手艺传下去。

那天晚上,铁匠铺的炉火格外旺,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红彤彤的。林建业看着忙碌的学徒们,看着堆积的订单,看着墙上挂着的 “林记铁匠铺” 招牌,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知道,铁匠铺的新活力,不仅来自于新的经营模式和多样的铁器种类,更来自于手艺的传承和人心的凝聚。这份活力,会像铁匠炉里的炉火一样,一直燃烧下去,支撑着林家的铁匠铺,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走向更长远的未来。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