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雾里余温 > 第63章 炕头的年味

雾里余温 第63章 炕头的年味

作者:鲽萌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11-15 01:36: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方的年味裹着雪气,从进了腊月就浓得化不开。母亲家的土炕烧得滚烫,思砚穿着小秋裤在上面打滚,新做的虎头鞋踢到炕桌腿,发出“咚咚”的响。炕桌上摆着母亲刚蒸的粘豆包,黄澄澄的面团上点着红点,像落了串小灯笼。

“慢点闹,”母亲笑着往他嘴里塞了块枣糕,“小心把牙硌掉。”思砚含着枣糕,含糊地喊“外婆做的甜”,小手却没闲着,把豆包摆成一排,说是“给爸爸当士兵”。林砚坐在炕边削苹果,果皮连成条长长的线,思砚抢过去套在手腕上,像戴了串水晶手链。

苏晚靠在炕梢的棉被上,看着这热闹的一幕。墙上贴着母亲剪的窗花,胖娃娃抱着鲤鱼,红得晃眼;窗台上摆着林砚父亲的照片,相框擦得锃亮,旁边是思砚带来的蜡梅花,香气混着煤烟味,竟有种奇异的和谐。她突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姥姥家的炕上滚,看母亲和姥姥包饺子,蒸汽把玻璃蒙上一层白雾。

北方的年讲究多,母亲从早忙到晚。早上起来要扫院子,说是“除旧岁”;中午要蒸馒头,面发得喧软,捏成元宝的形状;下午开始剁饺子馅,葱姜的香混着肉味,漫得满屋子都是。思砚跟在后面,一会儿帮着递擀面杖,一会儿学着揉面团,结果把面粉抹得满脸都是,像只刚从面缸里钻出来的小猫。

“我们思砚是个好帮手。”母亲笑着给他擦脸,皱纹里盛着笑意。林砚在旁边贴春联,红纸黑字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亮。思砚举着自己写的“福”字,非要贴在炕头的墙上,歪歪扭扭的笔画引得大家笑,他却理直气壮:“宝宝的福字,最灵!”

年三十那天,全家围在炕桌旁包饺子。母亲教思砚捏花边,小家伙的小手没力气,包的饺子不是露馅就是站不稳,却坚持要自己来,说“要给太爷爷吃”。林砚把他包的饺子单独放着,说“煮出来肯定最香”。苏晚看着他们,突然觉得,所谓年味,从来都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这样一家人围在一起,哪怕包着歪歪扭扭的饺子,也是暖的。

夜里守岁,母亲把煤炉烧得旺旺的。思砚穿着新做的红棉袄,手里攥着压岁钱,眼睛却盯着窗外的烟花。北方的烟花比南方的热闹,一朵接一朵在夜空炸开,照亮了院子里的积雪,也照亮了思砚惊喜的小脸。“比宝宝画的好看!”他趴在窗台上喊,小手指着最大的那朵,说是“像外婆蒸的开花馒头”。

大年初一,思砚跟着林砚去拜年。穿街走巷时,雪在脚下咯吱响,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他把母亲给的糖果分给小伙伴,换来几颗冻梨,揣在兜里当宝贝。回来时,小脸冻得通红,却举着个红包跑:“太奶奶给的,说宝宝乖!”

母亲在厨房煮饺子,蒸汽从锅盖缝里冒出来,像朵白色的花。苏晚帮忙摆碗筷,看着思砚趴在炕桌上数糖果,林砚在旁边给他讲北方的年俗,突然觉得这画面像幅老画,带着岁月的温厚。她想起母亲说的,林砚小时候也这样,过年时兜里总揣着糖,舍不得吃,要留到出了正月。

“尝尝这个,”母亲端来碗酸菜饺子,“你爸以前最爱这口。”苏晚咬了一口,酸菜的酸混着肉香,在舌尖散开,突然懂了林砚为什么总说“想家”——原来家的味道,早就刻在了味蕾里,无论走多远,都能凭着这口熟悉,找到归途。

初三那天,他们去后山打雪仗。思砚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个圆滚滚的雪球,举着团雪追林砚,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母亲站在院门口看,裹着厚厚的围巾,嘴里喊着“慢点跑”,眼里的笑意却比阳光还暖。苏晚举着相机,拍下父子俩在雪地里打滚的样子,照片里的白晃得人睁不开眼,却藏着数不尽的甜。

回来的路上,思砚趴在林砚肩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团没扔出去的雪。苏晚接过他的小手套,里面湿乎乎的,却带着雪的清冽。母亲说要给他们做冻豆腐,“用后山的雪水冻,才够味”。林砚笑着答应,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踏实的响。

这个年,没有惊天动地的热闹,只有炕头的暖、饺子的香和家人的笑,却比任何华丽的篇章都更动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最珍贵的年景,从来都藏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是孩子满脸的面粉,是老人递来的压岁钱,是身边人掌心的温度,是炕头那盏亮到天明的灯,藏着岁月最安稳的模样。

而那些融在雪里的脚印,那些留在炕头的笑声,终将像这北方的年味一样,被小心地收藏,在往后的日子里,每次想起,都能闻到煤烟的香,尝到酸菜的酸,看到那片白皑皑的时光里,他们仨的身影,像幅永不褪色的年画。

喜欢雾里余温请大家收藏:()雾里余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