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264章 常风应停官守制?

第264章常风应停官守制?

数日之后,刘秉义躺在病榻上,已然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

好运伴随了刘秉义的后半生。

前半生他屡试不第,蹉跎穷酸。直到四十多岁才中了进士。

随后他巴结上了阁老刘棉花。自此在官场中平步青云,一路高升至北直隶布政使。

弘治帝登基后清洗朝堂庸官。刘秉义却因是常风的岳丈,被弘治帝高抬贵手,得以晋升南京六部侍郎。虽是虚衔,却是高位。

老刘的后半辈子简直就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胡亥骑秦始皇,赢上加赢。

在官场中,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常风和刘笑嫣守在刘秉义的病榻前。

刘秉义问:“破奴回不来?”

常风答:“他正在扬州巡盐,回不来。”

刘秉义道:“哦。我床头柜第三个格子里有个匣子。里面有一万六千两银票。是我半生为官积下来的。全都留给我的大外孙。”

“另外还有一千四百亩地的地契。拿来兴办一所义学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

刘秉义给了常风最后的忠告:“不要跟文官们斗。你斗不过他们。倒下一茬文官,又会起来另一茬儿。”

常风虽不以为然,却不能反驳将死之人。他道:“老泰山,我记住了。”

刘秉义又道:“有个事儿,我对不起你.”

常风道:“您说当年您撕毁婚约的事?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您外孙都十九岁了。还提它干什么。”

刘秉义却微微摇头:“我没说这件事。我有另一件事对不起你那年”

话说了一半儿便戛然而止。刘秉义闭上了双眼,驾鹤西去。

刘笑嫣和常风抱头痛哭

刘秉义的丧事十分凄凉。

他生前交好的门生故旧没有三百也有二百。却无一人前来吊唁。

如今常风在文官眼中是阉党的打手,八虎的刀,文官集团的头号敌人。他们不愿跟常家扯上关系。

来吊唁的大部分是内宦、厂卫袍泽。

进常府给刘秉义敬香的文官只有常风的故交杨廷和、王守仁、张彩。还有常破奴的同年,严嵩、翟銮。

刘瑾出手大方,丧仪随手一送就是五千两。

送完丧仪,刘瑾跟常风抱怨:“旁人不来也就罢了。李东阳也不来?他可是老仙翁的外孙媳妇儿的亲爹啊!”

常风道:“咱们最近跟内阁剑拔弩张,李先生自然要避嫌。”

话音刚落,丧仪官唱道:“建极殿大学士李东阳,前来吊唁老仙翁。”

常风跟刘瑾对视了一眼:“他竟来了?”

李东阳给刘秉义上了香,奉上了三十两丧仪。这倒不是李东阳装穷,他是真穷。

李东阳朝着常风、刘瑾拱手:“亲家翁,刘公公。”

常风道:“亲家翁,你来作什么?内阁那两位又要说你巴结厂卫鹰犬了。”

李东阳笑道:“我不来他们就不说我巴结厂卫鹰犬了?在他们眼里,我早就是个叛徒。”

常风道:“亲家翁咱们后堂说话。”

李东阳随常风、刘瑾进了灵堂的后堂。仆人摆好了茶。

常风拿出了一份名单。上面写着涉及私盐案的官员名字。

常风将名单递给李东阳,:“亲家翁,这上面有没有你的门生故旧?如果有,请你指出来。我们厂卫会酌情网开一面。”

这是常风对李东阳的一次试探。

如果李东阳指出名字,求常风高抬贵手。那李东阳就跟刘健、谢迁是一路货色。常风就没必要在即将到来的朝堂大清洗中保全李东阳。

李东阳仔细看了看名单:“有十几个我的门生故旧在名单里。但我不会告诉你具体的名字。”

“他们忘记了读书科举的初衷,胆大包天,贪得无厌。应该受到应有的惩处。”

刘瑾冷笑一声:“呵,李先生还真是大公无私啊。是不是因为我在场,你不好意思跟常帅爷开口?要不我回避回避?”

李东阳却道:“刘公公用不着回避。据我所知,王妙心和破奴在河东盐场严办了十几名监管太监衙门的内宦。其中有刘公公的人。刘公公你一样没有包庇。”

李东阳所言不虚。河东盐场被严惩的那十几个内宦,都是刘瑾的徒子徒孙。

刘瑾没有回护他们,倒不是多大公无私、多公忠体国。他是在拿这些徒子徒孙,给常破奴换功劳。

按照怀恩那边的辈分,常破奴是他的契弟。刘瑾真心将常破奴当成自家亲人。

只要我破奴小兄弟能够立功受赏升迁,我舍弃十几个徒子徒孙算得了什么?

刘瑾对常家是仗义的。

常风道:“二位都是无私之人。那我就让妙心和破奴继续公事公办了。”

李东阳提醒常风:“梁伯宏是此案的关键人物。进京受皇上钦审之前,一定不能出岔子。”

“这些年,贪官案发后离奇‘自尽’的事情太多了。”

“弘治十四年,云南铜政姜德海案发,他被刑部的人押送进京途中,竟‘抢夺差役佩刀,狂砍自己脑门三十八刀自尽而死’。假得可笑。”

常风点点头:“你放心。我已派了得力的人押送梁伯宏回京。”

李东阳压低声音:“切勿掉以轻心。有些人为了保全门生故旧,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说完李东阳起身:“好了。我先回内阁值房办公差。”

李东阳走后,刘瑾对常风说:“小叔叔。皇上对私盐案很是期待啊。”

常风一愣:“期待?”

刘瑾点头:“对,期待!内承运库没有多少存银。皇上要用国库的银子,内阁和户部那边不会同意。这份涉案名单的六十多名官员,个个都是肥的流油的猪。”

“若此案顺利结案,六十多头肥猪的家财加起来一定会是个巨大的数字。”

常风突然联想起了十九年前的一句话:“万家跌倒,弘治吃饱。”

常风道:“犯官的家财是要充入国库的。皇上的意思是?”

刘瑾答:“皇上的意思是,若此案顺利结案。抄家之时,每抄出一万两银子,你只对外说抄出了三千两。”

“剩下的七成赃银交入内承运库。放心,皇上拿了这笔银子,并不是为了奢靡享乐。”

“他是准备拿来赏赐边军、京营将士,收拢军心。从文官手中拿回兵权。”

自于谦领导京城保卫战之后,大明便是文官领兵。兵权落入文官之手。

宪宗成化帝时,大量任用太监领兵。从文官手中夺回了部分军权。

弘治朝后期,军权又回到了文官手中。内阁控制兵部,兵部控制边军、各省卫所军。至于太监,只能控制京营的部分兵权。

君、臣之间的博弈,关键就在于兵权。

皇帝没有兵权,还怎么放心大胆打压文官势力?不怕再来一次南宫之变嘛?

正德帝打即位那天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从文官手中夺回兵权。要收兵权,先收武人之心。

他曾问江彬:“如何收武人之心?”

江彬的回答直截了当:“拿银子收。”

这法子虽听起来庸俗不堪,但有效。

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摆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问题是遇到问题的人没有钱。

弘治帝是个大贤君,贤明过了头。遇到灾荒年景就拿内承运库的银子赈济灾民;平日还要赏赐文官;再加上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修道观、庙宇的确花了不少。

正德帝接手的内承运库夸张一点说耗子路过都含着眼泪走。

正德帝之前支持陈清的建议,清理盐务,派出王妙心、常破奴外出巡盐。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查办一批贪官,抄一波银子充实内库。

刘瑾的话让常风恍然大悟:好家伙。原来是这么回事。

且说刘秉义病故,常风万万没想到,文官竟拿他岳父的死做文章。

翌日,内阁及十几名大、小九卿联名上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奇葩:大明制度,父母亡,官员当停官守制。岳父、岳母亡,无须守制。

然都督佥事常风之父病故已二十五年。常风年少丧父,其岳父刘秉义于他宛若亲父。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常风身为皇帝亲军掌军将领,应以身作则,恪尽孝道。

故臣等建议,常风停官二十七个月,为刘秉义守制。

文官们的操作太骚了。

身在扬州的王妙心、常破奴,身后站着常风。

我们直接想办法让常风停官守制,失去权力。两淮盐案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正德帝看到这份奏疏,直接气乐了。

乐归乐。奏疏他不能视而不见。奏疏后面署名的有两位辅政和十几位大、小九卿呢!

正德帝无奈,在乾清宫中召见了常风。

刘瑾将奏疏转递给了常风。常风看后眉头皱成了八字:“这”

正德帝道:“朕真是开眼了。要说整人,朕的文官们真是个中翘楚!他们整人总是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呵,常卿啊。你若停官守制,就失去了权力。朕断了一条臂膀。”

“你若不停官守制,就成了不孝之徒。他们会继续上奏疏。既然是不孝之徒,就不配做朝廷的正二品武官。他们会逼谏朕革除你的官职。”

正德帝这席话里,有个词用的十分贴切——“逼谏”。谏是目的,逼是手段。

臣子逼皇帝。不知道臣子们的孝在何处,忠又在何处。

刘瑾插话:“这群文官的套子下得好阴毒。让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正德帝道:“朕猜测,若今日朕不给这道奏折朱批。明日早朝,他们会当着朕的面齐齐逼谏。”

常风道:“请皇上给臣一天时间。容臣想想办法。”

正德帝道:“好。朕如今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你被迫交出权力。你是朕的股肱之臣啊!”

常风回到了锦衣卫。召集钱宁、石文义、张采议事。

他将那封奏疏的内容说给三人听后,三人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钱宁心想:若帅爷停官,我便能做个真真正正说了算的指挥使。对我来说不失是一件好事。

张采心道:幸亏我投靠了那人。否则常爷丢了官没了权,我岂不成了没有靠山的孤魂野鬼?

石文义比较仗义,他嘴上说:“得想法子保住帅爷的权位。”

嘴上这么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常风默不作声。突然间他一拍脑瓜:“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钱宁问:“什么事?”

常风道:“去把首辅刘健的档底拿来。他可是正儿八经大不孝过。”

弘治朝末期,弘治帝下旨烧毁锦衣卫中的百官密档。正德帝即位后,命常风加紧收集百官不法情事,重建密档。

不多时,钱宁拿来了刘健的密档。

常风翻开后看了看:“我的记性还成。没记错!诸位,密档里记了一件事,今年九月初一,刘健的第六房小妾食欲不振,呕吐不止。请大夫诊脉,诊出了喜脉,脉象看是怀胎三个月。”

钱宁有些奇怪:“这不算什么不法情事啊。更跟大不孝扯不上关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首辅老当益壮,年逾七旬还能得子,为刘家开枝散叶。对于刘家祖宗来说算尽孝。”

常风道:“我问你,九月初一怀胎三个月,种子是什么时候种下去的?”

钱宁答:“自然是六月种下去的。”

常风又问:“先皇殡天是哪天?”

钱宁答:“是五月初八啊。”

常风笑道:“先皇大丧未及一个月,内阁首辅就忙着播种了?”

“按照朝廷制度,先皇大丧期间,臣子应禁欲。”

“先皇驾崩,首辅还有心思捣鼓被窝里的那点事儿。这算不算大不孝?”

钱宁一拍脑瓜:“我的天,还真是大不孝。”

其实,先皇大丧臣子禁欲的规矩摆在明面上。背地里没有几个人遵守这条规矩。

想当初宪宗大丧,常风没有什么差事,整日在家吃饭、睡觉、打笑嫣。

但刘健的小妾在大丧期间怀孕,这就成了把柄了。

常风道:“给刘健小妾把脉的大夫姓甚名谁?立即查清楚,将他请到锦衣卫来。他是刘健大不孝的重要人证。”

钱宁道:“明白了,我这就去办。”

常风又吩咐石文义:“你去找我家夫人。让她去求太后。让太后在慈宁宫召见刘健的第六房小妾,当场让太医给她诊脉。”

“省得刘健强行打胎或杀人灭口。让太后和宫里的太医也当个人证。”

“刘健让我停官尽孝。我倒要看看,是他不孝还是我不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