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253章 弘治帝驾崩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53章 弘治帝驾崩

作者:咱叫刘可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3 03:09:26 来源:就是看

第253章弘治帝驾崩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六。城南,源升茶馆。

千门骗子手徐春宝正坐在椅子上,两眼扫视着茶馆中人,寻找着目标。

他是真正的千门高手。

前几个月,有同行跟他打赌。敢不敢去骗京城里出名的跋扈狠辣蠢国舅张鹤龄。

徐春宝轻轻松松就从张鹤龄手中骗了一千两“散碎银两”。国舅爷被骗后还在夸他是“义千”,打包票以后当他的靠山。

徐春宝边喝茶边得意。突然,几名大汉走到他身后,按住了他的肩膀。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坐到了他的面前。

中年人正是常风。

徐春宝面色镇定:“老兄是?”

常风微微一笑:“锦衣卫的常屠夫,听说过嘛?”

徐春宝一愣,随后恢复了镇定:“锦衣卫常爷,久仰大名,如雷贯耳。”

常风拿起茶盅,喝了一口:“你好手段。骗了国舅爷一千两银子。国舅爷大半个月都没回过味儿。还拿你当什么义千。”

徐春宝笑道:“谁骗了国舅爷?您是说那一千两银子?那是国舅爷赏我的,怎么算骗?”

常风道:“伶牙俐齿。不过我得承认,你的确有几分手段。拿捏人性之准令人叹服。”

徐春宝问:“常爷,你打算如何处置我?”

常风道:“谁说要处置你?我这趟来,是想亲眼看看你的本事。”

说话间,一个衣着华丽的富人从茶座上起身,准备离开茶馆。他的腰间系着一块玉佩。

常风朝着那富人努了努嘴:“徐春宝,看到那人了嘛?看面相是个很精明的人。两刻功夫内,你能把他腰间的那块玉佩骗来嘛?”

“骗得来,我有赏。骗不来,我让你进诏狱拴尿桶。”

徐春宝起身离开了座椅:“常爷,您就瞧好吧。”

徐春宝紧跟着富人离开了茶馆。

张采问:“常爷,您就不怕他跑了?”

常风道:“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种人精一般的千门骗子手不会想不通这一点。”

说完常风开始品茶。

大约过了两柱香功夫,徐春宝去而复返。他坐回到常风对面,将一块玉佩放在桌上。

常风惊讶:“这么快就得手了?”

徐春宝笑道:“小菜一碟。”

常风问:“你是用了什么法子?”

徐春宝压低声音,把骗富人乖乖送上玉佩的经过说给了常风听。

常风听后竖起了大拇指:“高明啊!不过那人看着很精明,怎么会轻易上了你的套子?”

徐春宝开始扯起了骗人的门道:“常爷有所不知。越精明越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不会被骗的聪明人,其实最好骗。”

“若刚才那人是个傻了吧唧的蠢货,我用的仙人指路局反而不会奏效。”

“这天下,没有永远不会被骗的人。只是他还没遇到适合他的骗术。”

常风摩挲着茶盅的边沿:“有没有兴趣到锦衣卫谋个差事?”

徐春宝一愣:“常爷不是开玩笑吧?”

常风道:“我像是在开玩笑嘛?如果你愿意,明天就去锦衣卫,我授你个校尉。今后你就在北镇抚司当差。”

“不过我有言在先。进了锦衣卫,你只能骗我让你骗的人。否则.我会让你变成城南乱葬岗的一具尸体。”

从千门骗子手摇身一变,变成皇家缇骑,等于是一步登天了。徐春宝哪里会不愿意?

他忙不迭的拱手:“今后小的愿听常爷差遣。”

常风刚收了一位新手下。忽然间,几十名大汉将军簇拥着一人,纵马来到了茶馆门前。

来的人是张永。他快步走进茶馆,大喊道:“常爷何在?”

常风起身:“张公公。”

张永快步走到常风身边,附到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常风听后面色一变。他出了茶馆,跟着张永骑快马来到皇宫。在宫门口下了马。

他几乎是一路小跑进了皇宫,直奔乾清宫寝殿。

在寝殿外,他看到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太医们急匆匆在寝殿进进出出。

刘瑾走到了常风面前:“有旨意,锦衣卫指挥左同知常风入宫见驾。”

刘健色变:“皇上病危,不见三位阁臣,为何要单独召见一个家奴?”

刘瑾瞥了刘健一眼:“这话,刘阁老等到皇上召见时问皇上吧!我只是个传旨的老奴,哪知道那么多‘为何’?”

常风跟着刘瑾进了乾清宫寝殿。

刘瑾刚才是在假传圣旨。三十六岁的弘治帝已经陷入了昏迷,哪里还能开口下旨?

其实是寝殿中的太子朱厚照要见常风。

朱厚照正色道:“常风,带着孤给你的那道谕令。跟徐光祚、张永立即控制京畿兵马!另外戒严九门,城内宵禁。”

朱厚照说这席话的时候,眼神不像是个十四岁的少年郎,倒像是个权谋老手。

弘治朝的最后时刻,终于到了。

常风拱手:“臣领命!”

常风出了皇宫,先派人叫上了徐胖子来到锦衣卫,众人聚齐。

常风斩钉截铁的下达着一道道命令:“江彬,你负责皇宫卫戍,统领全部大汉将军。没有皇上旨意或太子谕令,任何人不得进入皇宫半步。有擅闯者杀无赦!”

江彬拱手:“属下领命。”

“定国公徐光祚,你立即去十二团营,会同提督武臣叶广,接管十二团营兵权。没有命令,任何士兵、将领不得擅出兵营。违者杀无赦。”

徐胖子拱手:“领命。”

“张永,你前往三大营。以司礼监秉笔、御马监太监的身份,会同都督石文忠,接管三大营。”

张永拱手:“领命。”

“钱宁、石文义。你们二人率北镇抚司袍泽,分赴九门。接管九门防务,关闭九门实行戒严!”

钱宁、石文义齐声道:“属下领命!”

“王妙心,你率领南镇抚司袍泽,统辖五城兵马司兵丁,负责城内巡查,实行宵禁!”

王妙心拱手:“属下领命。”

常风发布完一系列命令,又高声道:“诸位,非常时期。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就全系于你们身上了!”

在这一瞬间,常风成了整个京城实际上最有权势的人。

皇帝病危的时刻,掌握整个京畿的兵权。唯有最受储君信任的人,才能得到如此权力。

一日之内,整个京畿全部兵马尽在常风掌控之中。

入夜,常风再次来到了乾清宫寝殿前。

刘、李、谢依旧在寝殿前跪着。

常风大步往寝殿大门走去。刘健喊道:“常风,谁让你擅自进殿的?”

常风头也不回的说:“今日上晌皇上给了我旨意。我是进殿复旨的!”

进得寝殿,只见太医院的掌院刘文泰跪在张皇后、太子朱厚照面前不住的磕头。

刘文泰的声音里带着哭腔:“臣有罪。臣该死。臣无能。”

张皇后是个仁慈的国母。她没打算追究刘文泰,只是叹了声:“唉,生老病死皆是天命。你没罪。下去吧。”

常风小心翼翼的问:“皇后娘娘,皇上他.”

张皇后答:“不是今夜就是明晨。”

常风一阵痛彻心扉的悲哀,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弘治帝是他的伯乐。若无弘治帝的看重,岂有如今的常风?

他和弘治帝是君臣相知。弘治帝命不久矣,他发自内心感到哀伤。

朱厚照在一旁问:“京畿兵马可在卿之掌握?”

常风答:“殿下放心,已尽在掌握。”

朱厚照道:“嗯。你办事,父皇放心,孤放心。”

“哦对了,非常时期为防意外,我将你的全家人还有锦阳郡主全家都接到了东宫,由谷大用保护、伺候她们。”

常风一愣。这明摆着是要挟。

不过也怪不得朱厚照。此时的常风集京畿兵权于一身。一旦他有二心,大明江山恐怕都要变天。

朱厚照也只能先小人后君子,将常风全家人软禁在东宫当成人质。

常风拱手:“多谢殿下费心。”

朱厚照道:“保护忠臣的家眷是孤应该做的。”

且说病榻上的弘治帝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从弱小无助,没有名分的幼年皇子,到大明的少年天子,九五之尊.一生中的一幕幕,浮现在他的梦中。

一张张面庞浮现在他的面前:父皇成化帝、万贵妃、怀恩、周皇后、万通、尚铭、王恕

亲人在这一刻更亲。敌人在这一刻也冰释前嫌。

“那些亲人、敌人出现在朕的生命中,皆是上天注定。”

弘治帝在梦中恍恍惚惚,走进了一片烟雾缭绕的竹林。

竹林之中,有一个叫刘可乐的后世说书匠,正在给一群人讲述着弘治帝的功过。

弘治帝心中暗笑:刘可乐?这是个什么又傻又蠢的名字啊?这人胖的还像个肉球。真是异名异相。

刘可乐用一种虔诚而又恭敬的口吻说:“弘治帝朱祐樘为人仁慈敦厚,躬行节俭,不贪财帛,不好女色,勤于政事.”

“即位之初,尽力扭转吏治之**,驱除奸佞。任用王恕、马文升等正直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虽对于文官过于放纵,导致文官势力崛起。然瑕不掩瑜。正如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朱国祯所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为政举措上,弘治帝有铲除奸佞、重用贤良、待臣宽厚,废除苛法四大德政”

“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力求节俭、兴修水利。弘治元年,天下人口不过五千零二十万。至弘治末年,增至六千零十万”

“军事上,他积极维护国家一统。明军三次收复哈密。振兴军备。任用贤臣王恕、马文升等先后执掌兵事。任用疆臣如王越等,御虏于长城之外.”

“弘治帝还在历史中做出了一项重要贡献。那便是以皇帝之尊,践行一夫一妻制”

“弘治帝行宽仁之道。他的宽仁不仅对臣下,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当年明月先生的一句话,归纳弘治帝朱祐樘的一生——‘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弘治帝在竹林中听到这个评价,热泪盈眶:“朕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后人有这样的评价.朕此生足矣!”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大梦醒来。

人死之前总要回光返照。弘治帝睁开了自己的双眼。

弘治帝吩咐身边伺候的司礼监掌印萧敬:“让太子、刘健、李东阳、谢迁进来,其余人都退下。”

不多时,朱厚照和刘、李、谢跪倒在病榻前。

四人痛哭流涕。大明朝堂是出影帝的地方。他们此刻的眼泪却不是做戏,而是发自真心。

弘治帝平静的说:“人固有一死。天子亦不能超脱生死。朕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太子天资聪慧。只是年纪尚小,贪玩幼稚。希望诸位先生劝他多读书,辅他做一个贤明之君。”

最后一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这句话可以归纳成两个字的历史名词——托孤。

刘健、李东阳、谢迁,将成为托孤辅政大臣。新皇帝也要听托孤辅政大臣的。

三人异口同声,口吻坚定的说:“臣誓不辱使命。”

听到三位辅政大臣的回答,一代明君,弘治大皇帝朱祐樘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弘治帝生于危难之中,即便转危为安,登基为帝,也没有享受过几日皇帝该有的乐趣。

他一生劳碌,努力让大明出现盛世光景。然而,唯一的遗憾便是执政期间过于依赖、放纵文官。导致文官势力呈尾大不掉之势,无法收拾。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之一。

人无完人,皇帝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朕累了。朕要好好睡一觉。

恍惚之中,弘治帝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女人。

那个女人是他的母亲,纪氏。那个在他幼年时便永远离开了他的女人。

母亲还是二十来岁的样子。朝着他招手:“樘儿,过来吧。咱们母子终于团聚。”

朱祐樘张开双臂,快步跑向了母亲母子相拥而泣。

病榻上的弘治帝停止了呼吸。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大明弘治大皇帝驾崩于乾清宫。其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

五月初十,明廷定大行皇帝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泰陵。

五月十八,年仅十四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定明年正月初一改年号“正德”,是为正德皇帝。

一个在后世史学界争议不休、毁誉参半的皇帝,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历史的长河,还在不知疲倦的滚滚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