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251章 把皇帝气吐血的李梦阳

第251章把皇帝气吐血的李梦阳

入夜,东宫寝殿。

朱厚照巨大的床榻外罩着厚厚的青纱。江彬手里捧着一个小箱子进入了纱帐。

纱帐中传出朱厚照的声音:“全都退下。”

刘瑾连忙挥了挥手。内宦、宫女们纷纷离开了寝殿。

这些宫人心中都在轻笑:没想到十四岁的太子殿下有如此癖好。江将军手捧的箱子里,说不准是什么稀奇的房中物呢。

就连刘瑾都心中犯愁:十四岁的少年,不是应该对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感兴趣嘛?殿下癖好龙阳,于开枝散叶不利啊!

他们都错了!他们看轻了朱厚照。

江彬进入青纱帐后。

朱厚照问:“咱们开始?”

江彬点点头。

朱厚照从榻上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向江彬行了周礼中的敬师之礼:“江先生,请教学生军事!”

江彬打开了匣子。里面是一张简易版的九边形势图。

江彬正色道:“殿下,今日我给你讲宣府长城防御的要点。”

朱厚照把所有人都骗了。他夜夜跟江彬同榻而卧,绝不是搞什么见不得人的荒唐事。

他把边军悍将江彬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每夜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统兵打仗的知识。

朝中正六品以上官员,每月都要给储君上奏疏,请安问恭。大部分官员都在奏疏中用华丽的辞藻大拍马屁。

按照规矩,储君需要在每一份问恭疏后批复,显示储君尊重臣子之意。

朱厚照不厌其烦。这种马屁奏疏他实在是看腻了。

直到有一天,他随手拿了一份问恭疏,瞥了几眼。

这一瞥不要紧,疏中的十个字让他浑身一颤,大受震撼。

这九个字是“大明天子当亲掌军权”。

朱厚照如获至宝,将这份奏疏仔细读了三遍。

奏疏的观点总结起来就一条:储君未来欲成为一代明君,应效法太祖、太宗,亲掌兵权。

读了三遍,朱厚照才想起翻封皮,看看是谁上的这道奏疏。

只见封皮上用浑厚有力的字迹写着“臣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

朱厚照记住了这个名字。更记住了他的建议——大明天子当亲掌军权。

今日我虽不是大明天子,未来会是。要掌军权,先要知道何谓军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孤不能去找马文升、刘大夏学军事。动静太大会引起文官集团的戒心。

那孤就拜江彬为师吧!江彬是打过仗、流过血的悍将。他会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整个文官集团,都以为朱厚照整日跟面容姣好的江彬腻乎在一起,是搞龙阳之事。

典型的病人眼里全是细菌——不少文官家中都养着白胖书童,不少文官茶余饭后都有逛象姑馆找白面相公的癖好。

文官跟刘瑾一样,轻看了朱厚照。轻看了未来的正德大帝。

外人怎么说,朱厚照无所谓。只要能顺利达成学习军事的目的,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总有一天,孤要像太宗那样,率领千军万马,杀入草原腹地,打得北虏不敢南下入寇。护我大明百姓的安宁。

这日,常风正在值房中看书。

钱宁忧心忡忡的走了进来。

常风有些奇怪:“不是让你去东宫当值嘛?怎么回卫里了?”

钱宁道:“有件大事,属下得来禀报常爷您。”

常风见钱宁面色凝重,问:“什么大事?”

钱宁道:“常爷,我管着锦衣卫外派南京及十三省的千户所、百户所。”

“最近半个月,咱们在各地的袍泽频繁递进京密奏。我汇总了下.真是咄咄怪事!”

说完钱宁从袖中拿出了一张纸,用阴沉的语气念道:“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一,宁夏地震,宁夏城厚达一丈的城墙被震倒。”

“两日后,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四府地震。”

“又一日,南京与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宁波七府地震。”

“三月十七,山西蒲州、解州地震。”

“三月十八,山西平陆、荣河等七县地震。”

钱宁所说,便是地震史上著名的弘治十八年江南、宁夏、山西大地震。

常风听后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大明到处都在地震?这真是不祥之兆。”

“按理说,发生地震,地方官应上报朝廷。这么大规模的地震应该见诸邸报啊。可这个月的邸报不见只言片语。”

钱宁附和:“谁说不是呢。”

常风分析:“应该是内阁故意压下的。皇上病重,若大明四处地震的事见诸邸报,传扬出去。恐造成人心浮动。”

常风以前不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可是此刻他又不能不信。

这可不是成化二十二年,他用谣言编造的“泰山地动,东宫不动”。

就算有人撒谎造谣。也不至于锦衣卫外派各地的十几个百户所集体撒谎造谣。

难道皇上真的天命已尽?

常风跟钱宁沉默相对。过了好一会儿,常风才开口:“你回东宫去吧。只要东宫稳固,大明江山便依旧稳若泰山。”

就在此时,钱能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夭寿啦!欺天啦!”

常风问:“督公,怎么了?”

钱能将一份奏疏摔在了桌上:“你看看户部李梦阳那王八蛋胡说八道了些什么!”

李梦阳有大才,却不是个有城府的人。说话、做事直来直去。故而他的官运不怎么恒通。才名冠天下的他,到现在还只是个户部郎中。

他跟李东阳姓名就差了一个字,都是大儒、文坛领袖,官运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常风拿起奏疏,只见封题上写着“臣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李梦阳,言时局两病、三害、六渐事”。

常风有些奇怪:“两病三害六渐?什么意思?”

钱能一拍桌子:“你打开看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常风打开了奏疏。

奏疏的大致内容是:时局日坏,今有两病。一是元气之病,即士气日衰,学风萎靡。

二是腹心之病,即内宦日横。

今有三害:一为兵害,二为民害,三为庄场饥民之害。

今有六渐:一为匮乏之渐,二为盗之渐,三为坏名器之渐,四为法令废弛之渐,五为方术蛊惑之渐,六为贵戚骄奢淫逸之渐。

在第六渐中,李梦阳还着重指出实例。外戚张鹤龄、张延龄招纳无赖,鱼肉百姓,势如翼虎。

常风看完这封奏疏,冷汗直冒。

这封奏疏,说白了就是全盘否定弘治盛世!全面否定当今圣上!

常风问:“督公,这份奏疏皇上看过了嘛?”

钱能怒道:“皇上看过了!看过后气的呕了血!我必将此獠碎尸万段!”

常风疑惑:“不对啊。呈奏皇上的奏疏,要经通政司呈递。”

“按理说,这样言辞悖逆的奏疏,通政司不该交到宫里。”

钱能大怒:“这不是泰山姑子屁股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嘛?文官诚心让这份奏疏畅行无阻到龙案上,打算活活气死皇上!”

“可怜咱们的万岁啊!病成这样,还坚持批阅奏折。却被文官们如此侮辱!”

常风立马反应了过来:李梦阳这个二愣子是被文官集团当刀使了。

气死皇帝,十四岁的少年储君即位。那些文官便可以欺负新皇帝年少,把控朝政。

呵,文官们的算盘珠子都快崩我常风脸上了!

不过,李梦阳所说的二病、三害、六渐也是事实。只是他不该挑皇上病重的节骨眼上这道奏疏。

常风问:“皇上可有旨意?”

钱能道:“皇上有旨,将李梦阳缉拿诏狱。”

诏狱,李梦阳不是第一次进了。上回进诏狱,是因张、钱两家皇亲纠集地痞械斗。李梦阳上奏参劾。

常风道:“督公,这件案子就交给我办吧。”

钱能怒道:“不交给你,难道交给指挥使牟斌?我知道牟斌跟李梦阳是什么文友。好得穿一条裤子!”

“常风,我要你把锦衣卫最残忍的酷刑用在李梦阳身上!”

“好狗尚且护主!此獠上这道奏疏,等于指着鼻子骂皇上呢。咱厂卫得给皇上出气。”

常风点头:“好,好。督公先消消气。我这就去户部缉拿李梦阳。”

户部就在锦衣卫的街对面。

不多时,常风将李梦阳押进了诏狱问案房。

常风并没给李梦阳上枷戴锁,还让人给他沏了一杯茶。

常风问:“天赐兄(梦阳字),是谁指使你上这道奏疏的?”

李梦阳答:“臣子给皇帝上奏疏,直言时弊乃是本职。何须旁人指使?”

常风叹了声:“你把弘治盛世说成了一团黑啊!难道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李梦阳这个二杆子,竟然来了一句:“盛世之名,名不副实。”

常风一拍桌子:“李梦阳!你混蛋!你自诩风骨高洁的文人,此刻为何睁着眼睛说瞎话?”

“你那道王八蛋奏疏,把弘治盛世愣生生说成了乱世。那好,我问你一个问题。”

“成化朝共二十三年,天下共发生过多少次大规模民变?”

“弘治朝至今已有十八年,天下共发生过多少次大规模民变?”

李梦阳一愣,沉默不言。

常风道:“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说。好,那我替你说!成化一朝,共发生大规模民变十次!其中广西、湖广民变甚至逼得朝廷派出十余万大军清剿。”

“弘治朝一次都没有!”

“难道这就是你认为的,弘治朝是一团黑?”

后世“民间史学家”们,曾掀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全面否定弘治中兴运动。

抛开《明史》不谈,只说《明实录》。

《明实录》中记载,成化朝发生大规模民变十次;正德朝七次;嘉靖朝十九次;隆庆朝一次;万历朝十二次;天启朝两次;崇祯朝数不胜数,没办法统计,大概百次以上。

弘治朝的大规模民变次数则是零。

(注:大规模民变,指的是参与人数三万人以上,波及两县以上)

李梦阳没有争辩:“你说的对。弘治朝民生比成化朝强是事实。二病三害六渐也是事实。”

常风接话:“是事实。但你在皇上病重之时上这道奏疏,就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

“皇上龙体安康时,你为何不上这道奏疏?”

李梦阳哑然。

常风又道:“再问你一遍,是何人指使?”

李梦阳答:“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上这道奏疏与旁人无关。”

常风仰天大笑:“哈哈哈哈!”

李梦阳问:“你笑什么?”

常风道:“我笑弘治朝的诗文大家,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李梦阳是头蠢猪!”

“一头被人当刀使了,都不自知的蠢猪!”

李梦阳问:“你何出此言?”

常风条理清晰的分析:“李梦阳,你想想吧,你在皇上病重时上这道奏疏,皇上的病情会不会加重?”

“皇上若殡天,于谁最有利?”

“储君年仅十四。虽天纵英才,但治国经验不足。若天崩地裂,朝中文官会以辅政为名,把持朝政。”

“说白了吧,朝中有人盼着皇上早崩!”

“而你,就是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的工具。”

“你被人耍了,耍得团团转!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还不自知。”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李梦阳再蠢直也已经反应了过来。

常风道:“再问你一遍。谁指使你上的奏疏?!”

李梦阳这回不再包庇他身后的人:“我着实该死!不该贪杯误事!”

李梦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三日之前,通政司右通政黄朗设宴请十几名官员喝酒。其中就包括李梦阳。

通政司设正三品通政使一名,正四品左、右通政各一名。黄朗算是朝中的高级文官之一。

这十几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爱好舞文弄墨的诗人官僚。

文人骚客嘛,聚在一起就爱发牢骚。

酒喝着喝着,话题就从诗词转移到了时局上。

众人纷纷大发牢骚。这儿看着不对,那儿看着不好。

其中以李梦阳尤甚。毕竟当初他因参劾皇亲国戚进过诏狱。

李梦阳这人善于归纳总结。从皇亲国戚飞扬跋扈说起,一直说到了什么士气日衰,学风萎靡。

黄朗故意激将李梦阳:“你敢把你今晚所说,写成奏疏呈递皇上嘛?”

李梦阳借着酒劲说:“有什么不敢!忠言直谏,臣子本职!”

黄朗立即命仆人拿来了笔墨纸砚给李梦阳。李梦阳不愧是文坛巨子,用了两刻时辰便写成了文采斐然的《二病三害六渐疏》。

黄朗又激他派人回府,拿了印章,在奏疏上盖了印。

随后黄朗直接将奏疏取走。并打下保票:“我在通政司管着上呈奏疏。李老弟放心,我一定让这道奏疏摆到龙案上!”

醒了酒之后,其实李梦阳也有些后悔。

可是为了自己风骨高洁、能言敢谏的名声,他又不好跟黄朗追索奏疏。

就这样,他被别人当了刀使。

常风听了李梦阳的叙述,直接起身。

一旁的张采问:“常爷,去通政司抓黄朗嘛?”

常风摇头:“不,先去内阁!我倒要问问内阁那三位,知不知道这份奏疏的内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