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195章 榜下捉婿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95章 榜下捉婿

作者:咱叫刘可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3 03:09:26 来源:就是看

第195章榜下捉婿

常风像往常一样,踏过金水桥,来到奉天门前广庭上早朝。

万万没想到,早朝刚开始,萧敬就扯着嗓子,代弘治帝宣读了一道与常风息息相关的旨意。

“上谕。自即日起,南、北镇抚司由指挥使专掌。左、右同知不得干预镇抚司具体事务。钦此。”

旨意宣完,常风心里“咯噔”一下:这不等于把我架空了嘛?

他不禁想起大厅里堆放成小山的寿礼。

常风心知肚明,弘治帝因他这几年权力过大,心中起了芥蒂。

常风很理解弘治帝。皇帝嘛,总要搞搞平衡。帝王术一贯如此。

下朝之后,常风回到了锦衣卫。

指挥使牟斌将卫中百户以上聚齐,传达了弘治帝的旨意。

钱宁、石文义、徐胖子等人听了旨意,个个目瞪口呆。

大家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徐胖子心道:皇上也忒不地道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钱宁心想:看来常爷有失势的苗头啊。无妨,我干爹还当着东厂督公呢。就算常爷倒了,我也有靠山。

石文义则心想:常爷丢了重权,我以后更得跟他多多亲近。省得让他觉得我势力眼。咱石文义虽没什么大本事,却是知恩图报的人。

石文义很仗义。十年前他没管住自己的管子,攮了犯官家的女眷。常风帮他逃脱了罪责,这恩他会记一辈子。

牟斌对一众弟兄解释:“诸位袍泽,不是我牟斌贪权。实在是上意难违。”

“今后南、北司大小事务,需直接向我禀报。”

说这话的时候,牟斌用抱歉的目光看向常风。

常风当即表态:“牟指挥使是咱锦衣卫的大掌柜。今后弟兄们要听从他的一切差遣。”

常风表态了,钱宁、石文义、徐胖子等人纷纷附和。

议事完毕,众人各自回到值房。

孙龟寿找到了常风。

常风连忙将孙龟寿搀到了椅子上:“老前辈快请坐,我给你沏茶。”

孙龟寿一阵剧烈的咳嗽,喝了半碗茶才压住了咳。

孙龟寿劝常风:“常爷不必失落。皇上这么做,并不是对你不满。”

“相反,他是对你太满意了,把你当成了不可舍弃之人。这才削你的权。”

“历代锦衣卫头子,权势熏天者,如毛骧、蒋瓛、马顺等人,都没有好下场。”

“需知,权力是这世上最毒的毒药。”

常风感慨:“老前辈不愧是久经世事的人。我也是这样想的。您放心,我想得开。”

孙龟寿道:“嗯,常爷是聪明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

平日里,常风的值房人来人往,全是来禀报卫里各项事务的百户、千户。

今日常风的值房却门可罗雀。

常风倒安得闲在。他在值房看了一天的书,预备明年春闱。

傍晚时分,他下差骑着马回了家。

老丈人刘秉义站在前院中,陪外孙常破奴玩耍。

常风笑道:“老泰山来了?我让厨房多做几个好菜。咱爷俩今晚好好喝几杯。”

刘秉义坐到了躺椅上:“贤婿,有个事跟你说一声。我告假数年,不去南京赴任。让旁人看,着实不像话。”

“明日我会给皇上递致仕的奏折。”

常风有些奇怪。印象中老丈人是个官迷,现在怎么如此看得开?

南京礼部侍郎好歹是朝廷的三十六位部堂之一,说辞就辞了?

刘秉义看出了常风的困惑:“唉,我上了年纪,很多事都看开了。辞了官,远离朝堂是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常风提议:“老泰山,您辞了官,干脆搬到我家里来住吧。我这宅子本就是您送的。以后咱们一家子热热闹闹、和和睦睦。”

刘秉义笑道:“好啊。人老了就喜欢热闹。”

十年之前,常风恨刘秉义恨得牙根痒,恨他撕毁了婚约。

刘秉义也恨常风恨得牙根痒,恨常风导致女儿誓死不嫁他安排的那些官宦子弟。

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恨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舍难割的亲情。

就在此时,萧敬领着几名御厨进了常府。

萧敬笑道:“常风,皇上可真看重你啊!这不,御膳房刚招了几个做苏杭菜的厨子。”

“皇上让他们到你府上,赏你一顿正宗的苏杭菜。”

弘治帝这是在暗示常风:朕今日虽削了你的权,但照样视你为心腹宠臣。

常风自然晓得弘治帝的用意。他道:“皇上天恩,臣真是毕生难报。”

翌日早朝。

刘秉义递上了告老文书。他为官数十载,其实并无政绩,属于庸碌之辈。

弘治帝却特进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以尚书衔告老。致仕后保留尚书俸禄。

刘秉义心里有数,皇上这是看在女婿面子上才给他破格的恩荣。

赐厨子、厚待刘秉义,都是弘治帝给常风的甜枣。打了人家一巴掌,哪能不给个甜枣?

之后的半年时光,常风成了锦衣卫里的闲散官儿。

弘治盛世,内阁有贤臣掌权,司礼监三巨头里,两位都是贤宦。鲜有大案需要常风亲自去办。

他乐得安逸。每日要么跟黄元、张彩切磋制艺文章。要么跟老丈人研究花鸟鱼虫。

偶尔被徐胖子强拉去怡红楼,钻研大同婆姨的身体构造。

卫里南、北镇抚司的事,全是牟斌统掌大局。他万事不管。

既然皇上之前觉得我权力太盛。我干脆当个甩手二掌柜。

安逸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弘治九年春,贡院大门外。

会试的试毕锣敲响。常风跟准妹夫黄元、小友王守仁走出了贡院大门。

常风伸了下懒腰:“可算考完了。不知这回差几个圈。”

今科会试主考是阁老谢迁谢大忽悠。

两位国舅张鹤龄、张延龄上个月喝多了酒,放了话,若谢迁本科不取他们常大哥,他们就要砸烂谢迁的狗头。

这事儿上纲上线一点说,是外戚干预国家抡才大典。

常风动用自己的人脉,才把此事压了下去,没有让京内舆论发酵。

王守仁自信满满:“我这回定在杏榜之内。”

如今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担任了弘治帝的日讲官。是正儿八经的帝师。

常风笑道:“那我就等着蹭你的拔贡喜宴了。你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你要是能当弘治九年的状元。那将是一段‘父子状元’的佳话。”

常风回了府。家里热闹非凡。

张家两兄弟跟一群闲散勋贵,正在常府后院跟刘秉义斗鸡。

常恬最喜欢斗鸡。也顾不得什么郡主之仪,跟一帮老爷们高喊着:“咬它,咬它”,观看两只斗鸡互啄。

常风走了过来,问:“下定注码了嘛?”

张延龄道:“刚开场,不分伯仲,还能下。是下我的‘咬青龙大将军’,还是刘老伯的‘红冠都督’?”

常风随口道:“我自然盼着老泰山赢。下红冠都督五十两。”

盏茶功夫后,“红冠都督”败下阵来,被啄得一地鸡毛。

常恬愤愤然的说:“真废物!一百两没了,那可是我的嫁妆银子!”

张延龄笑道:“妹子。什么银子我都可以给你。唯独注码银子不能给你。赌场无父子啊,何况兄妹?”

闲散勋贵们斗了一下晌鸡,傍晚时分才散场。

张鹤龄问常风:“常大哥考完啦?考得如何?你要是进不了杏榜,我把谢迁的狗头.”

常风连忙道:“别胡说八道的了成嘛?上回你当着那么多官员、勋贵这么说。都察院的言官差点上折子弹劾你。”

张鹤龄笑道:“虱子多了不怕咬。这些年弹劾我的人还少嘛。”

常风对这两位外戚界的泥石流很头疼。天天掐着耳根子,嘱咐他们遵律守法、谨言慎行。他们每次都当成耳旁风。

不久之后,会试放榜。

常风早朝回来,立马换上了便服,跟黄元、王守仁聚齐,前往贡院门口看杏榜。

礼部繁琐的仪式结束后,杏榜的红布被揭开。

此次会试,共取贡士三百名。

常风从榜尾开始看。看到二百五十几名时,他兴奋的高呼一声:“黄元,你中了!”

黄元大喜过望:“中了,中了!不枉寒窗十一载!”

黄元时年不过十七岁。六岁开蒙,刚好读了十一年的书。

十七岁的年轻举人,第一次会试就杏榜题名,绝对算一件了不起的事。

常风和王守仁从榜尾看到榜首,又从榜首看到榜尾,看了两遍都没有他们的名字。

常风叹了一声:“唉,还是才疏学浅啊。”

二十五岁的王守仁却丝毫没有失望的神色。

他笑道:“三年前落榜,我作了一首状元赋。准备本科中状元时在琼林宴上诵之。”

“看来,我那篇状元赋又要压在箱底三年了。”

弘治九年三月十五。三百名贡士天不亮就来到了奉天门外集合,参加殿试。

常风专门来给黄元送考。

黎明之时,贡士们列好队,经金水桥,过奉天门,入乾清宫大殿。

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殿试正式开考。

会试要连考三场九天。殿试则不然,只考一场一天。

且考的不是经义,而是策论。题二三百字,答题千字。

日暮时分,考生交卷。

殿试一般为当夜阅卷。第二天列出名次。第三天放金榜。

阅卷时,八名考官分别在考卷中划出圆圈、三角、斜杠、竖杠、叉,共计五种标记。

圆圈为五数,三角为四数,斜杠为三数、竖杠为二数,叉没数。

考官以“数”的多寡排出名次。再交由皇帝朱批钦点。

翌日午时。

弘治帝在乾清宫内查看谢迁报上来的金榜名单。

八位考官跪在殿下。

弘治帝压低声音,问身旁侍立的钱能:“跟宛平郡主订婚约的那个年轻人叫什么来着?”

钱能答:“黄元。”

弘治帝看了看,黄元排在三甲第一五十九名。这是个并不靠前的名次,官讳“赐同进士出身”。

毕竟是自己的义妹夫。弘治帝是出了名的厚待皇亲国戚。

于是他大笔一挥,将黄元调到了二甲第九十五名。

进了二甲,就是“赐进士出身”,名头更好听一些。

黄元跟常恬完婚后,便是宗人府仪宾,不能担任实职。弘治帝更改他的排名,不会影响他的授职。

第三日,放金榜。

一众贡士早早来到了奉天门外。

奉天门外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常风有官职在身,才得以陪黄元过来看金榜。

又是一番繁琐的仪式过后,金榜终于揭开。

常风和黄元聚精会神的在一堆人名中查找。

殿试是不裁人的。二人比看杏榜时要淡定得多。

终于,常风在二甲中找到了黄元的名字:“二甲第九十五。嘿,进士出身!妙哉!”

“等传胪、琼林宴过后,你就准备婚事吧,我的妹夫!”

常风这属于是“榜下捉婿”。

黄元喜滋滋的:“竟然忝列二甲了!我本以为撑死三甲!”

他哪里知道,他能进二甲纯粹是沾了常恬的光。

黄元中了进士,常风比他更激动,他搂着黄元的肩膀:“糖糖要跟新科进士完婚了。我得去给我爹扫墓,告知他这个喜讯。”

放榜结束,礼部开始进行传胪仪式,皇帝召见新科进士们。

常风目送着黄元进入了奉天门。

他志得意满的回了家。一回家,他就吆喝:“糖糖,收拾收拾,去给咱爹扫墓。”

常恬问:“啊?黄元多少名?”

常风伸出两根手指:“二甲第九十五,进士出身。你得了一位好夫婿啊!”

刘笑嫣兴高采烈:“哎呀。我得跟九妹赶紧帮糖糖准备成婚用物。”

常风道:“别心疼银子。一应用物都要最贵,最好的!”

刘笑嫣道:“要准备喜帖了。”

常风连忙提醒她:“只请京中闲散勋贵、锦衣卫袍泽,还有关系不错的几位宫里人。外臣一个不要请。”

刘笑嫣有些奇怪:“啊?不请外臣?”

常风压低声音:“皇上这半年很忌讳我跟外臣过从甚密。除非皇上下旨,命外臣参加糖糖的婚礼。否则咱们不要主动请他们。”

自从半年前被弘治帝削了权,常风就变得十分谨慎。

常恬得了佳婿,马上就要出嫁。

常风终于完成了十年前的人生理想:让妹妹嫁一个好人家。

对于婚礼,常风想要低调办。

弘治帝和张皇后却不允许他低调。毕竟常恬是京城团宠。

弘治帝命礼部负责宛平郡主大婚事宜。并从内承运库中拿出三千两银子专办此事。

弘治帝还下旨,大婚之日,他跟张皇后要亲临贺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