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 第159章 敏感话题怎么谈

“国内矛盾分为主要和次要,紧急和非紧急。在国库紧张之时,优先处理主要矛盾,兼顾紧急和非紧急。

这样一来,可排除饥荒。

非紧急的主要矛盾为恢复民生,保障粮食生产,国家宜采用长期政策,轻徭薄赋,鼓励耕种和垦荒,鼓励贸易。

紧急的主要矛盾为天灾和瘟疫,这两个催化了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灭亡。所以,必须要有所作为。

瘟疫分为可治和不可治,可治者优先,以治为主,得民心见效快,可尽快恢复当地粮食生产和社会秩序。不可治者以防范为主,号令百姓齐心共治。”

“那大学士如何看待天灾呢?”李北辰露出赞赏之意。

慕容池担得起状元郎。

“天灾重在妥善处理灾情,做好善后工作。臣以为妥善应对天灾,比应对瘟疫更能得民心,更重要。”

“可朕以为应对瘟疫更重要。南方因为瘟疫蔓延,壮丁死伤无数,有的村落竟然只活一成。严重影响粮食耕种和守城兵役。”

被李北辰反驳,慕容池斟酌片刻,依然直言道:“臣以为否。赈灾的投入产出可量化,效果立竿见影,易执行。但瘟疫似无底洞,效果难料。”

慕容池知道,如孟子所说:“说大人则藐之。”向大人物进言,要从心理上放平,别被他的威势所吓唬住。

人人都害怕大人物,讨好他,自己若是也如此,不敢讲出自己的见解,那就没有什么效果。

“言之有理。那南有水涝,北有干旱,均需大笔赈灾款项和重建款项,何处可得?”

“陛下,或可放出风去,朝廷已掌握各级官员贪腐证据。受灾之地,若能积极自筹资金赈灾则既往不咎,否则以金额规模株连五族或九族。非受灾之地,其他官员,可私下主动投案,交出贪腐财物银两,则既往不究,若能供出同犯,则返还两成。”

李北辰听了有些心动,但瞬间冷静下来,摇摇头:“朝中皆为贤良之臣,如此一来必会影响君臣间信任,人人自危,恐引起朝纲紊乱。不妥。”

“是臣愚昧无知,目光短浅。”

李北辰转而一笑,略略一顿:“倒是可由你传出去,前户部尚书抄家后发现大批贪腐款项,高达200多万两白银,还发现一本在任期间行贿受贿的流水账本。

若相关人士,主动投案,上交钱款,则既往不咎;若拒不上交款项,则按照大明律法严惩不贷。”

人砍都砍了,自然就该让这砍头名正言顺,同时榨干他最后一滴利用价值。

何况简单一查,就查出来了折合200多万白银的资产,其中现金银票大概50万两。还不知隐藏资产有几何。

死一死也是应该的。

“陛下英明。臣遵旨。”

“你说上面的话,就不怕朕降罪于你?”李北辰笑着问道。

慕容池毕恭毕敬地答道:“陛下虚化若谷,远见卓识,乃一代明君。臣何惧之有?古之不敢对君王说真话者,不过是因为私心,患得患失,怕失去利益或被治罪。臣心坦荡,也不怕。若皇上降罪于我,定是因为臣学问不深,臣自更加精进。”

李北辰听完十分满意,脸上露出笑意:“好!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所图甚大,朕授你户部尚书兼翰林大学士。”

“臣才疏学浅,尚无资历,绝不敢担当如此重任。”慕容池立马跪下,惶然无措。

“大学士又何必自谦。你祖上书香门第,官拜尚书令,虽然当初立场不同,但忠心耿耿,颇有气节,太祖十分敬重。如今你学富五车,朕希望你能够效仿先祖,尽心竭力造福于民。”

和贵族谈家族荣耀和家国情怀,和知识分子指点天下,纵论古今,自会打动人心。

“臣谢陛下厚爱。只是臣仍认为自己不堪大任,请陛下另择贤能。”

“朕看重的就是你刚正不阿,希望你言出必行,成为朕的肱骨之臣。你可有熟知的贤才举荐给朕?”

“谢陛下隆恩,臣定必当忠心耿耿,尽心竭力效忠陛下。臣确有一人想荐与陛下。该人名叫陈宁,有苏秦之才。他熟读经韬纬略,有超人的胆量和自信,只是性格有些放荡形骸,恃才傲物。”

“此人身在何处?出身如何?是否已在朝中任职?你是如何知道他有大才。”李北辰毫不掩饰他的求贤若渴。

“陈宁,字天祥,出身于楚地贫寒之家,因手头拮据,居于本人府中。虽只考中秀才,但熟读经典,见地非凡。凡事须切中关要处,抓主要矛盾,便是他的思想。上下同欲,除弊兴利,兴旺内部,以御外忧也是他的主张。”

“甚好。天之祥,国之瑞。如此良才,现在就宣他进宫。今夜我们秉烛夜谈,纵古论今。速派车前往慕容池大人府上请陈宁。”

李北辰原本没有什么胃口,经过这番谈话,兴致勃勃,又多吃了些饭菜。

不停地让徐福海给慕容池夹菜添汤,相谈甚欢。

不到一个时辰,李北辰听闻陈宁已到门外,快步走出房门,降阶迎接。

陈宁就地叩见,李北辰呵呵笑着扶起陈宁,三人一同进了养心殿。

落座后,李北辰上上下下打量着陈宁。这人双目有神,腰板挺直,身材健硕,只是剑眉粗浓,一看便是性格较为刚硬有主见之人。

思忖片刻,转头问徐福海:“大福,这人朕是不是见过?”

徐福海听了李北辰的话,细细地端看了一番,惊讶地说道:“确实见过。去年春天,陛下微服出访时在茶楼之上似乎遥遥见过他。那时,他正在街上与人辩论学问,似乎关于科考制度。”

去年陈宁落榜,被当众重提旧日街头争辩之事,脸色微红:“正是鄙人。”

“甚好,这就是缘分。慕容池大学士力荐你,说你有大才,可不要辜负他这番苦心。朕有意请你随侍左右,时常指点迷津,还请不要推辞。此前朕在茶楼之上,汝之主张听得并不真切。愿闻其详。”

李北辰摘了颗枇杷乐呵呵地吃着,“你们尝尝,这是南方刚送到的白玉枇杷。莫要拘束。”

“臣不才,得幸遇见慕容兄这样的君子,今日能见陛下,已是受宠若惊,感激涕零。陛下但有驱使,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陈宁声如洪钟,给人以意气风发之感。

“如此甚好。拟旨,封陈宁为六品侍读,入职翰林院。”李北辰顿了顿,又吩咐道:“另赐京城府宅一座,金一百两。国库目前还不充裕,聊表心意。盼你能为朕多出良策,助国祚昌隆。”

陈宁没料到李北辰说话如此坦诚,还如此礼贤下士,一时呆楞住,少顷后才醒悟过来,立马叩首谢恩:“谢陛下隆恩!”

这便是和草根讲实惠,和中产讲危机,和贵族讲梦想。

三人秉烛夜谈,相谈甚欢,不时传来哈哈哈的笑声,忘却光阴。

这便是李北辰想要的改变。逐步纳入新鲜血液,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打好感情牌和待遇牌。

临到末了,李北辰从几案上拿出《资治通鉴》上正在看的燕昭王、燕惠王与乐毅这段,问陈宁和慕容池如何看待。

“这……”

这样敏感的话题岂是能当面谈的?

就跟夫妻之间敞开谈“出轨”和“财产分配”。

谈得好也就罢了。

谈得不好那便是大祸临头。

君王与能臣之间的互相猜忌是天然的困局。

自古不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