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643章 产清欢度

我的故事里有你 第643章 产清欢度

作者:孤标傲世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21 11:02: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退休后的第一个清晨,六点半的阳光准时穿过厨房的窗纱,在李素琴的眼睑上跳跃。她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匆忙起床,赶在七点前到学校监督早自习。但她依然在这个时刻醒来,三十多年的生物钟比任何闹铃都更可靠。

她在屋里慢悠悠走了两圈,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膝关节。客厅的挂钟滴答作响,伴着她轻微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清晰。丈夫老周还在睡,轻微的鼾声从卧室传来。这是他们结婚四十年来,第一次不必在清晨匆忙分别——他去工厂,她去学校。

厨房里,小米和南瓜在灶台上闪着温润的光泽。她知道儿媳陈琳胃不好,医生说要多喝粥养胃。她仔细淘米,将南瓜去皮切块,看着它们在锅里慢慢翻滚,渐渐交融成金黄色的粥羹,散发着淡淡的甜香。

七点多,儿子周明和儿媳陈琳准备出门上班。陈琳穿着新买的职业装,脸上还带着初入职场的新鲜感。

“妈,我们走了,您一个人在家闷不闷?”陈琳一边穿鞋一边问。

李素琴从厨房探出身来,手里还拿着汤勺:“有什么闷的?我自在着呢。晚上想吃什么?我一会儿去买菜。”

“随便,您做什么我们都爱吃。”周明在妻子额头亲了一下,拎起公文包匆匆出门。

门合上的声音在房间里轻轻回荡。李素琴站在突然安静下来的客厅里,深深吸了一口气。退休第三天,她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节奏。

她将阳台的小桌子摆开,铺上从前教学生用的旧字帖。墨香在晨光中淡淡弥漫,毛笔在她手中稳当有力。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楷书的气韵在纸面上渐渐成形。写累了,她就坐在窗边的旧藤椅里,捧起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散文集。那些熟悉的文字像老友般亲切,陪伴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安静的上午。

楼下传来阵阵谈笑声,是小区里的老姐妹们已经聚在一起聊天了。李素琴偶尔能从窗口望见她们围坐在石凳上,手里打着毛线,嘴里不停说着什么。有一次,她听见张婶的大嗓门穿透玻璃窗:“我家孙子这次数学考了满分!老师都说他聪明...”

李素琴轻轻合上书,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她不是不喜欢与人交往,只是更享受这份独处的宁静。

几天后的周末,陈琳休年假在家,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妈,楼下那么多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多好呀,时间过得也快!您整天呆在家里,不闷吗?”

李素琴当时正蹲在厨房择青菜,指尖还沾着水珠。她抬头冲儿媳笑了笑,手里的动作没停:“聊天哪是轻松事?你没听见楼下张婶她们聊的?无非是张家孙子考了多少分,李家儿媳又买了啥牌子的包,说来说去都是比着来,听多了心里堵得慌。”

陈琳那时候刚嫁过来没多久,还觉得婆婆太“孤僻”。她自己的母亲退休后参加了三个舞蹈队、一个合唱团,每天忙得比上班时还热闹。相比之下,婆婆的生活方式让她有些不解,甚至隐隐担心。

直到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陈琳才第一次窥见婆婆“宅”生活中的门道。

那天她午睡醒来,看见婆婆坐在客厅沙发上,手里捧着粉白色的毛线团,两根银针上下翻飞,已经织出了一小片细腻的花样。

“妈,这是给谁织的?”陈琳好奇地问。

“给小宝贝的,”李素琴眼睛笑得弯起来,“上周她说想要件粉色的小毛衣,我得趁着天好织完,不然等天冷了就穿不上了。”

陈琳凑近细看,毛线柔软亲肤,针脚密实匀称,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阳光透过阳台的纱帘照进来,在婆婆花白的头发上镀了一层金边。三岁的女儿在客厅地毯上玩积木,时不时举起作品向奶奶炫耀。婆婆总是及时给予回应,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那一刻,陈琳忽然觉得,这幅画面比楼下的任何热闹场面都更加生动温暖。

李素琴的退休生活有着自己的韵律。每周一、三、五早晨去买菜,周二、四倒垃圾时顺便取快递。她总是选择人最少的时间去,避免不必要的寒暄和比较。菜市场的小贩们都认识这位说话温和、从不讨价还价的老师,时常多给她搭根葱或添把菜。

“李老师,今天的花生很新鲜,买点回去煮粥吧?”卖杂粮的老赵热情地招呼。

李素琴笑着点头:“来半斤,再看看小米。”

她仔细挑选食材,心里盘算着一家人的口味:老周喜欢红烧肉,儿子爱吃清蒸鱼,儿媳胃不好要多喝汤,小孙女最近有点咳嗽,得炖个梨水...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周后,楼下的王阿姨终于忍不住上门来约了。

“李老师,小区门口的棋牌室三缺一,来凑个手吧?”王阿姨嗓门洪亮,站在门口就能听见整栋楼。

李素琴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歉意地笑笑:“家里炖着汤呢,走不开,下次吧。”

过了几天,王阿姨又来了,说广场舞队新学了个队形,缺人凑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我的故事里有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这老腰不行,扭不动了。”李素琴扶着腰,表情恰到好处地为难。

等王阿姨走后,陈琳关心地问:“妈,您腰真的不好啊?要不要去看看?”

李素琴这才悄悄跟儿媳交底:“不是腰的事,是打牌容易起争执,上次李姨和赵叔就因为一把牌吵得脸红脖子粗;广场舞队也不省心,今天这个说领队偏心,明天那个说音乐声音太大,我懒得掺和这些事。”

陈琳恍然大悟。原来婆婆不是孤僻,而是清醒。

最让陈琳感触的是某个加班晚归的夜晚。那天她忙到七点多才下班,又遇上堵车,到家时已经快九点了。整栋楼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传来电视声和谈笑声。

她拖着疲惫的步伐爬上楼梯,心里盘算着是煮泡面还是点外卖。然而推开家门,却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婆婆坐在餐桌旁,戴着老花镜读报纸。桌上扣着几个碗,旁边放着一杯温水。

“回来啦?快洗手吃饭。”李素琴起身,揭开碗盖,糖醋排骨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下午去买了新鲜肋排,炖了两个多小时,应该很烂了。”

陈琳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她这才明白,婆婆不是不合群,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随着时间推移,陈琳越来越理解婆婆的生活方式。她发现婆婆虽然不爱扎堆聊天,但对小区里每个人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楼下的张婶孙子要中考了,对门的刘姨腿疼老毛病又犯了,后楼的赵叔家添了个重孙子...这些信息都是婆婆在买菜、倒垃圾的路上自然而然地了解到的,从不刻意打听,也不会到处宣扬。

李素琴的日常生活充实而有规律。早晨写毛笔字、看书,中午小憩片刻,下午有时织毛衣,有时研究新菜谱。傍晚老周散步回来,她会给他泡杯茶,两人并肩坐在沙发上看新闻,偶尔交流对时事的看法。老周常说,退休后反而比工作时更多了解了妻子的内心世界。

周末时,小孙女会被接过来住。李素琴会把孩子的涂鸦作品贴在冰箱上,有亲戚朋友来时就自豪地展示:“看我孙女画的太阳,比课本上的还好看!”她教孩子背唐诗,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把诗句编成小故事。孩子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奶奶,为什么‘白日依山尽’呀?”三岁的小脑袋里装满好奇。

“因为太阳公公工作了一天,累了,要躲到山后面睡觉啦。”李素琴耐心解释,眼神里满是慈爱。

陈琳有一次和同事聊起婆婆的生活方式,同事直言不讳:“你婆婆是不是太不合群了?这样容易与社会脱节。”

陈琳却想起那个加班晚归的夜晚,桌上的糖醋排骨和守候的灯光。她微笑着回答:“不,我婆婆不是不合群,是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跟风、不盲从,把退休后的时光过得既安稳又舒心。这种清醒,比多少热闹都珍贵。”

渐渐地,陈琳甚至开始向婆婆学习。她减少了一些无谓的社交,周末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她发现,当生活删繁就简后,反而更能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深秋的一天,李素琴终于完成了那件粉色的小毛衣。她仔细叠好,放在一个精致的纸袋里,等周末孙女来时给她一个惊喜。

窗外,楼下的老太太们依然聚在一起聊天,声音随风隐约传来。李素琴站在窗边看了一会儿,嘴角带着平和的笑意。她转身回到书桌前,铺开宣纸,蘸墨挥毫,写下四个大字:

清欢度日。

墨迹未干,老周推门进来,手里举着一本新买的食谱:“素琴,你看这个,冰糖炖梨的新做法,对咳嗽特别好。咱们小宝贝不是有点咳吗?”

李素琴接过书,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两条缝:“好啊,我正想着明天做呢。你倒是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对老夫妻身上,温暖而静谧。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和人群的喧哗,但那些都与他们无关。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有着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幸福。

李素琴不是不合群,她只是早早明白了:真正的清醒,在于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敢于不要什么。而退休后的安宁岁月,正是这种清醒最好的奖赏。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我的故事里有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