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的父亲是嘉靖 > 第一百零七章胜利引起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一百零七章胜利引起的影响

作者:春秋各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31 22:25:50 来源:就是看

严嵩父子,一直等不到朱载坖的安排。

越来越是谨慎。

就连招妓都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严世蕃可不会承认,如今的京师青楼姑娘,质量实在是太差了些,民女又不敢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轻易下手。

生活的实在无趣了点。

好在也有好消息,就是他们家要赚钱了。

从载坖账房私塾出来的人,给他算过一笔账,只要这件事情做成了的话,每个月的收益可要比一千亩的上等水田,还要多得多。

“也只能这么办了。”

严嵩点了点头。

他能够做到内阁首辅,除了会写青词,就是会察言观色,更会做事。

“路已经开始修建了,各家垫资,这个不能抠门,不少人都看着呢,来家的地能卖的也都便宜卖了,管理那么大的一群人,不容易不说,还挖不出几个铜板。”

严嵩吩咐着,严世蕃就认真地记下。

工厂的做法,他们都找人去观察过。

管理更加的简单,用的人也更少,可利润多的不是账房一般都算不过来。

“给工人的工钱也不能克扣了,免得到时候招不到熟练工,损失的可是自家的银子。”

“明白,吃饱了才能够好好地干活。”

严世蕃点了点头,再次记下。

“哎!下个月,皇上就要回朝了。”

莫名其妙地,严嵩叹息一声。

嘉靖再次回来,是携带着战功回来的,肯定也会带着那位俺答汗,现在的大明朝臣。

如今的朝堂上,可是寂静得很。

就是不知此次皇帝回来,又是哪个人会倒霉。

一开始冷落了监国的太子,在皇帝的眼中,就是有罪。

他自己扪心自问,若是自己的儿子,被府内的下人们冷落了之后,自己也不会很爽,少不得要让那些人,再也不会出现在眼前。

“皇上的心情应该会不错,朝中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除非是哪位大臣不长眼,自己上前找死。”

仿佛看穿了严嵩心中所想,严世蕃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你父亲我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才明白当年夏言到底顶着多大的压力。”

不吃黄连,不知黄连苦。

严嵩觉得,还不如他原来干吏部尚书的时候舒坦。

前面有人顶着皇帝和其他几位内阁的压力,下面还有给自己办事的手下,只要跟进了前面的人,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

“呵呵,多少人都惦记着你的位子,现在说这些啥意思?”

严世蕃此时可不想看着自己老父亲的颓废样子。

“你也知道惦记着的人多。”

严嵩瞪了一眼自己不正经的儿子。

就这么一个,不得宠着点?

“在皇上回来之前,就找个借口去趟天津卫,正正经经地赚点钱,也省得被别人抓到把柄。”

严府的事情,也在其他地方发生。

京城的水太深,随着皇帝回京,曾经扑腾过的人家,都在找各种借口离开。

于是不少人都发现,曾经不少出入烟花之地的富家公子们,都消失不见了。

少了这些高档消费者。

似乎京城的活力并没有因此减少。

该热闹的地方,依旧热闹。

繁华依旧,生活也依旧。

沈炼终于不再和严世蕃见面了。

面的那人,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仿佛两人天生有仇一样,互相看不顺眼。

“二殿下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虽然说的是大白话,可其中的意境却很悠长。”

在礼科给事中任职的沈束,下值之后,就找上了沈炼。

两人的交情,从上次被介绍到工坊给二殿下打工,就更加深厚了几分。

“哎呦!两位来得早啊,还聊上了裕王殿下的句子?”

说着话进门的是刑部主事徐学诗。

“听说外面不少人,可是把二殿下的句子,批得体无完肤,还说诗不成,词不就,简直是胡说。”

进来的时候,还拿着三根雪糕。

一人分了一根,放在面前的酒碗里降温。

冰好的酒,在大夏天喝上一碗,简直美滋滋。

“也就殿下不在意这些人乱说,不然,呵呵···”

徐学诗摇了摇头。

“对了,这次刑部升迁,应该有你的名额吧?”

有过一次在朝堂上站出来,徐学诗给太子说大明律的人,怎么也得刷点眼缘。

“听说,天津卫要建立刑科,消息是从大同传回来的,有皇上的印玺,我的名字刚好在上面。”

徐学诗也不拘谨。

已经给了调令,就是最后还得考一次试卷才能够通过任免。

“看来,小小的天津卫,要因为此次二殿下的一个生意点子,将要被提升为州府,你一个七品的刑科主事过去,最少得提升一级,算是六品的官职。”

沈炼喝着冰凉的竹叶青,羡慕的说道。

按理说,他们几人当中,就数沈炼和二皇子的关系最好,可惜升官这种事,有时候还得看机会。

“二殿下真的是点石成金,也就卢家没有守住秘密,不然往后大明的富豪,也得有卢家一份。”

徐学诗知道的消息已经很迟了。

家中的几个兄弟,紧赶慢赶,估计也只能够喝到一口汤。

名额已经被朝中的大臣们给私底下瓜分干净了。

其余人想要进去,做梦吧。

若没有这条限制,大明的沿海,又不是只有天津卫一个地方,怎么可能有人对财富不动心?

不过朝廷给出的理由也很恰当。

就是大海虽大,可海中的鱼,总是有数的,人多了肯定会被打捞绝迹。

“哈哈,听说为了这件事,卢家的老人都被气病了,也不知外面传言中真假。”

沈炼哈哈一笑。

他家中有二殿下给的香皂生意,完全不用跟着去凑热闹。

“轮到谁头上,怕都会被气病了不可,好好的一门生意,突然就要被更多的人去分,没一病不起,都是心胸宽广。”

几人的闲聊,很快就要结束了。

突然,沈炼问道:“不知赵兄,在江阴过得怎么样,许久都没有他的来信了。”

“道路太远,车马也不方便,信件可能要来得晚一点吧。”

说到这里,徐学诗接着道:“若是全天下的路,都修建得和天津卫到京师一样,是不是距离就不再是距离了?”

“太子多次在朝堂提出这个问题,都被朝臣们给用春秋手法,给糊弄了过去,显然目前看来,大明还没有做好大范围修路的准备。”

沈束也是上朝的,站在角落里,看着满朝文武都是为了大明着想。

可神奇的就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