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第65章 笔墨里的星辰

1993 年深冬的某个凌晨,我在矿区值班室暖手炉旁翻到一本破旧的《艾青诗选》。

当指尖划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诗句时,窗外正传来拉煤卡车碾过冰面的轰鸣 —— 那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突然拧开了我胸腔里某个沉睡的角落。

在此之前,我的生活被煤块的重量、卡车的里程表和宿舍墙壁上褪色的标语填满,从未想过 “拉煤司机” 这样沾满煤尘的形象能与 “诗歌” 产生关联。

那天下午,我躲在车库后的煤堆旁,用铅笔头在记账本背面写下第一行字:“在宽广的大道上 / 有一位拉煤的司机”。

寒风把煤渣吹进衣领,手指冻得发僵,但笔尖却像被某种力量推动着:当我写下 “那个司机是个飞毛腿 / 脚下生着橡胶轮” 时。

突然意识到,那些每天在矿区公路上呼啸而过的卡车,那些司机被柴油浸透的工作服,那些凌晨三点车头灯划破的黑暗,原来都藏着诗的形状。

创作初稿时,我总在车间与宿舍之间往返。观察老司机陈师傅换挡时手臂暴起的青筋,闻他工装口袋里掏出的烟盒上沾着的机油味,听他讲 “有次暴雨天送货,方向盘打得比心跳还急” 的故事。

这些细节后来都揉进了诗里:“脸庞黑又亮” 是煤灰与汗水在皮肤上结成的釉质,“油啧啧的衣裳” 是三十万公里车程留下的勋章。

最难忘的是陈师傅说过:“开卡车不能只看眼前的路,要盯着地平线跑。” 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双手握着人生的方向” 不仅是驾驶技巧,更是劳动者对生活的哲学认知。

诗中 “发动机声是内心的歌唱” 的比喻,源自一个夏夜。我蹲在卡车散热器旁乘凉,引擎的轰鸣突然在寂静中显出韵律 —— 那不是噪音,是金属与燃料碰撞出的生命节奏,是司机们用疲惫和坚守谱成的旋律。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将工业声响诗意化的尝试,暗合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把机器写进诗” 的创作理念,但当时只是凭着直觉,想为这群 “用轮胎丈量祖国” 的人留下些什么。

诗里 “高楼绿树举起鲜花欢迎” 的意象,诞生于一次送货途中。当卡车驶过新建成的开发区,我看见脚手架上的工人向我们挥手,路边的洋槐树正开出第一茬白花。

那一刻突然意识到,我们运送的每一块煤,都在变成高楼的钢筋、工厂的齿轮。于是写下 “像汽车轮一样飞奔不停” 时,笔尖不自觉地加重 —— 这不仅是写司机的速度,更是写那个年代整个国家向前奔跑的姿态。

单位墙报登出这首诗后,陈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你把咱开车的写活了!” 那天他特意把卡车擦得锃亮,车头挂了串红绸子。

我看着他发动车子时,阳光在挡风玻璃上折射出彩虹,突然懂得:诗歌的力量,有时就藏在让劳动者看见自己被尊重的目光里。

1994年国庆节,我作为单位升旗手站在办公楼前。当国旗掠过旗杆顶端的瞬间,阳光恰好照在旗面的五星上,那抹红突然让我想起泥腿子李大爷讲的故事:他父亲作为地下党员,被捕前藏在墙缝里的入党申请书,被鲜血浸透后颜色就像国旗。

这个联想让我浑身一震,当晚就在宿舍写下 “五星红旗啊 / 一面烈士鲜血染红的墙壁”。

诗中 “挺起百年弯曲的脊梁” 的意象,源自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在一组清末百姓的蜡像前,我看见那些佝偻的脊背、低垂的头颅,与展厅外飘扬的国旗形成刺眼对比。

于是写下 “昂起百年低下的头颅” 时,笔尖几乎划破稿纸 —— 这不仅是写国旗升起的物理动作,更是写一个民族在历史阵痛后的精神挺立。

“那猎猎之声” 四段排比的创作过程,像在黑暗中拼一幅破碎的拼图。我收集了老唱片里的冲锋号录音,借阅了《地雷战》的电影脚本,甚至在暴雨夜跑到矿区废弃的防空洞,听雨点敲打铁皮的声响。

当把 “敌后就义的高呼”“冲锋号的振奋” 这些声音碎片组合起来时,突然明白:诗歌要还原历史,不能只靠视觉描写,更要让读者 “听见” 那些凝固在时间里的呐喊。

而 “灼灼之光” 部分对烈士日记、血衣的描写,则来自一次偶然发现。在单位仓库整理旧物时,我翻到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是抗美援朝烈士的遗物:一本烧焦边角的日记,袖口磨破的军装。

日记里 “今天又打退了三次进攻,想家” 的字迹,让我突然懂得 “肩挑的重量” 不仅是武器弹药,更是一个民族对和平的渴望。这些细节后来都化作诗里的意象,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脐带。

写作最初的十年,我始终在双重身份间挣扎。白天是矿上的调度员,手里攥着派车单;晚上是趴在缝纫机上写诗的业余作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请大家收藏:()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有次为了赶一个诗会投稿,我在夜班后熬夜修改《拉煤的司机》,结果在交接班时把煤仓编号写错,被班长罚抄操作规程一百遍。

但当我在抄到第八十三遍时,突然想到:“操作规程是工业的诗,我的诗也该是劳动者的操作规程。” 这种认知让我后来的写作更接地气,比如在《煤场晨雾》里写 “雾是煤块呼出的气 / 把矿工的安全帽染成云朵”,灵感就来自清晨扫煤场时,扫帚划过结霜煤堆的触感。

有次一个卡车司机来补胎,看我在本子上写字,说:“师傅还会写诗?能不能写写我们现在跑运输的难处?” 后来我写了《高速路上的月亮》,其中 “油箱里晃荡的月光 / 比运费更沉重” 一句,就来自他讲的 “跑夜路时,只有月亮陪着油箱” 的故事。

有人问我:“都什么年代了,还写这些‘老掉牙’的赞美诗?” 我总是想起陈师傅退休前说的话:“卡车会换代,但路永远需要有人走;诗歌会变样,但总需要有人为劳动者点灯。”

当我在凌晨三点看见快递车的灯光划过街道,当我在建筑工地听见安全帽碰撞的声响,当我在升旗仪式上看见年轻人举起手机拍摄国旗,我就知道:只要还有人在为生活奔跑,还有人在为理想坚守,我的笔就不会停下。

那些写在记账本、修车工单、餐巾纸上的诗句,那些被煤尘染黄、被汗水浸透的稿纸。

其实都是我用文字铺就的路 —— 这条路从矿区延伸到远方,路上有拉煤司机的橡胶轮印,有国旗升起时的猎猎风声,更有一个写作者用半生时光证明的信念:真正的诗歌,永远生长在泥土与星辰之间,生长在劳动者跳动的心脏里。

喜欢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请大家收藏:()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