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薯条,苏联英雄 > 第210章 撕裂的迹象(13)

在“新来的”拼命消化,之前和一大堆“默默无闻”的薯条旅本土成员一起承担了大量薯条旅正规化后的日常工作的“图司机”突然“撂挑子”所带来的各种“冲击”的时候。

让包括“新来的”在内的“多达”四个薯条旅外来成员,在这个薯条旅人员极度紧缺的时段一直蹲在捷尔任斯克的捷尔任斯基也有了新的境遇。

“伊万,保持距离!”

在塞巴斯蒂安因不明原因失踪之后,一直在以Abstergo公司的Animus项目实验大楼为模版投影出来的诡异环境中打转转的捷尔任斯基终于发现了一些区别于之前所见的东西。

又一扇现在足以让他和伊万那因为之前一段时间的空耗而疲惫的精神强行拉升起来的光门。

和之前那几扇带领他们“穿越”的门很像。

除了颜色变成了血红色。

“委员同志,你看!”

被捷尔任斯基要求保持安全距离的伊万,从地上发现了一个纽扣。

那是塞巴斯蒂安所穿的内务部安全部队制服上面的。

“不要碰!”

捷尔任斯基阻止了试图去捡起纽扣的伊万,

“忘了之前的教训了吗?”

捷尔任斯基加重的“教训”让伊万猛的缩回了手。

之前在两人探索过程中,伊万因为“好奇”被某个黑色破碎空洞“吸进去(本卷第193章,帕什博士触碰记忆异常点导致)差点成“植物人”的记忆再次浮现。

“保持距离,让我过去看看。”

捷尔任斯基的声音再次让陷入了帕什博士几个记忆片段的伊万回神。

“好,好的。”

“又看到那些幻象了吗?”

“啊,不,委员同志,我……”

原本想要否认的伊万又一次被捷尔任斯基的目光瞪成了小哑巴。

“保持专注!等出去,我会找人给你解决。现在,注意保持距离。”

伊万在小心后退的同时,思绪又回到了“保持距离”这个教训发生的时候。

当时因为塞巴斯蒂安失踪为了避免再次走散的两人遇到的一件怪事。

明明始终努力保持在一手可及的战术位置的两人,一旦遭遇拐角或者其他需要人改变行动方向,又或是翻越一些障碍的地方时,就会瞬间被分开很远。

起初两人还以为这是这处诡异的空间,并不算特别诡异的一部分。

毕竟相比这点,当时频繁蹦出来的血肉怪物对两人造成的“实际威胁”更大。

直到一次两人直接撞上了一个凭空形成的拼好人,再硬吃两人一个弹匣后依然可以挥动无数胳膊抽向两人的情况,让两人被迫迅速跑路,并寄希望于这栋大楼某个区域的复杂地形能甩开怪物。

期间一直在不断提醒伊万要跟紧的捷尔任斯基,敏锐的注意到了一点。

每次他出声提醒伊万要小心故意制造的障碍,伊万就一定会被这个障碍所阻碍。

要不是拼好人在追击了两人一段时间之后自动消失了,这段时间的腿脚失灵,可能已经足以让伊万母亲领到一份抚恤金了。

事后,心有余悸的伊万和捷尔任斯基小心的测试了这一发现。

然后得出了和“小镇外面”的“新来的”和“图司机”一样的结论。

于是在那之后,两人不再保持一手可及的距离,而是开始以两人测试出来的不会因为两人始终要保持不失联的想法而造成意外的安全距离。

“伊万!”

仔细检查了纽扣确认这就是塞巴斯蒂安制服上的捷尔任斯基再次让伊万回神,

“保持注意力!等等……”

捷尔任斯基因为意识到了自己过于强调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效果而改口,

“放松,平复心情!”

“哦,哦!是委员同志!”

啪!啪!

连续陷入在这种环境下随时可能让自己丧命的回忆幻灯片的伊万狠狠抽了自己两巴掌。

“不要多想,就当是训练!”

相比伊万来说经验更加丰富,更能控制自身内心深处想法的捷尔任斯基继续引导着伊万。

但那扇红色的光门却不想给两人再次调整的时间。

祂发现了两人。

“委员同志!小心!”

在伊万的惊呼中,原本稳定的光门像之前的光门一样,飞速的撞向了一心想着安抚伊万的捷尔任斯基,让其平复伊万思维的努力做了无用功。

不过好消息是,红色光门依然像之前的光门一样,连带的将伊万也带到了下一个空间。

一处让两人都有些恍惚的“新”空间——形似契卡(克格勃)设立在卢比扬卡的总部大楼内部。

其中明显混合了不同时期装饰的情况,让两人迅速回神。

“注意!……”

原本想要继续提醒伊万的捷尔任斯基,因为刚才事情转而比划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咚!咚咚!

伊万刚想回应,就被一连串的皮鞋踏在木地板上的声音打断。

“过来!”

顾不得“安全距离”的捷尔任斯基一把把伊万拉入一个拐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委员同志……”

“不要想着靠近!”

捷尔任斯基一把捂住伊万的嘴。

咚!咚咚!

一个似乎有些熟悉的黑影,从两人藏身的拐角另一侧踩着固定的步点走过。

“似乎是……”

“委员同志……”

“嘘!”

“嗯?”

被再次被捂嘴的伊万用胳膊肘顶了一下的捷尔任斯基发现了伊万一直想要让他看到的东西。

离刚刚捷尔任斯基只是想要找个地方藏起来躲避,一听就不像好人的脚步声的,这个拐角最近的一间办公室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内务人民委员室。

而牌子旁边的那扇木门的样子和当初捷尔任斯基还在里面办公时一样。

而在两人都将注意力转向那扇门后,里面传出了一段对话,

“事情成了之后我的酬劳呢?”

“什么?”

“钱。”

“我们可以出两百万。”

“啊不,给两百万我不干,无论如何我不干”

“你怎么了?什么意思?”

“这不算怎么回事情。要不就像个样……”

“你要明白……”

声音逐渐因为对话的两人的争吵而模糊。

但仅仅是这一小段对话,就让实际上并没有听过这段对话的捷尔任斯基的记忆迅速飘飞。

那是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最严峻的时候。

“委员同志?委员同志,好像是组长。”

“你听到了什么?”

回神的捷尔任斯基迅速意识到伊万可能和自己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这……”

刚才注意力都在似乎是塞巴斯蒂安的声音上的伊万,开始疯狂回忆对话的具体内容。

此前来自克格勃的严格特工训练,在伊万被捷尔任斯基盯了零点几秒之后挽救了他。

“似乎是有个声音在批评组长,我是说,如果另一个声音就是组长的话。”

“说重点。”

已经开始在猜测这里的声音和三人的经历有关的捷尔任斯基纠正了伊万的回答,

“哦好,那个声音批评中尉不应该擅做主张,把犯人的申辩书绕过上级,直接交给委员会。”

“还有呢?”

“那个声音警告了中尉下不为例,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使他历史清白干净,也保不住他。”

捷尔任斯基的眉头开始起皱,而伊万则开始继续描述,

“不过中尉似乎很不高兴,他大发脾气,让两人的对话开始激烈起来,然后我就听不清了。”

“这样。”

在之前与两人共同行动时就已经发现现在的契卡可能已经失去曾经的底色,还在之前的光门经历中见到了两个不能证明真伪的坏结局未来的捷尔任斯基的眉头紧锁。

咚!咚咚!

没等捷尔任斯基想明白为什么伊万没有听到与他相关的内容反而是听到了与塞巴斯蒂安有关的内容时,再次迫近的声音,让两人不得不再次转移。

而在二人再次以安全距离为标准,小心的前后转移向另外一条过道之后。

这扇让两人都眼熟的门发生了变化,上面开始冒出腐化的血水,伴随着大量的肉芽萌生,大量的撕裂音从中传出。

“不,你无法控制我!”

“啊!这是我的记忆,你,滚出去!”

“死吧!感受我曾经的痛苦!”

…………

只是仅仅只移动了十几米远的捷尔任斯基与伊万已经听不见了。

视角转向,在捷尔任斯基与伊万“穿越”进这处新区域之后,才从一阵昏迷中醒来的塞巴斯蒂安这里。

嘶!

之前被某种粗暴的精神重击击晕的塞巴斯蒂安无法控制的发出了一丝呻吟。

但在他本能摸向自己脑袋上疼痛的位置时,一种让他毛骨悚然的手感传递到了他的手上。

豆腐,滑嫩的豆腐,钢铁,坚硬的钢铁。

啊!

在本能已经猜到是什么,但主观意识仍在因为自我保护而拒绝相信这是什么的塞巴斯蒂安被突如其来的电击刺痛的同时。

一束强烈的灯光直接将塞巴斯蒂安因为仍在适应当前环境黑暗的瞳孔全开的眼睛晃白。

随后又是一次精神层面的重击,塞巴斯蒂安再次昏迷。

而等到塞巴斯蒂安再次醒来,恢复视力,一切好像又都消失了。

但头盖骨缺失,还被插管的这种记忆还是极度清晰的刻印在了塞巴斯蒂安的脑子里。

“委员同志?委员同志,好像是组长。”

嗯?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伊万的声音,打断了正在抚摸自己“失而复得”头盖骨的塞拜斯蒂安的后怕。

并成功让他从连续两次精神重击带来的迷糊感中想起了自己还在任务中的现实。

但周围一片黑暗的状态,却让塞巴斯蒂安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在哪。

甚至之前的事情,也已经让塞巴斯蒂安本能的不敢出声。

不得已,塞巴斯蒂安只得选择趴下慢慢移动,并开始从身上的衣服上拆下一些用以标记行动路线的小玩意留在自己经过的位置,以确保自己不会因为黑暗而在原地绕圈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移动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已经拆光自己身上纽扣的塞巴斯蒂安终于又得到了一些新的外界信息。

咚!咚咚!

有节奏的咚咚声。

很熟悉,但是却想不出来在哪里听过。

不过在这个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已经很难再通过其他什么方式保持自己在黑暗中方向感的塞巴斯蒂安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耳朵。

跟着这个声音移动。

逐步的,塞拜斯蒂安从爬行,变为了弯腰行走,又变为了直立行走,最后变成了会发出同样节奏咚咚声的正步行走。

(一些解释(作者文青病又犯了,大家选择性看吧):

1、伊万称捷尔任斯基为委员

这是因为无论是契卡的全称“全鹅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或是内务部的全称“内务人民委员部”,或是克格勃的全称“苏联国际安全委员会”。

其中委员会都表明了这些机构在高层领导的组织架构是典型的联共布式委员会(或者说是列宁式政党)架构。

其基本组织形式都是最上层为集体领导式的主席团,包括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其负责在重大事项上进行决定,同时还是各自所代表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相关方面的主要领导。

其下设委员会,成员除了主席团成员外,还会有主要执行部门的主官,或者在其他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人。

委员会负责研究重要问题,并提出决议,再交由主席团审定,最终决定以委员会主席令的形式生效。

其结构类比到东大熟悉的状态就是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或者人大和人大常委。

因此捷尔任斯基作为契卡的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会被称为内务人民委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曾拥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也可以是捷尔任斯基被称为委员的原因。

PS:这种集体领导形式(重大决策需要委员会成员全部同意),从顶层制度层面表明了,为什么冷战时期,民主(非德谟克拉西)这个词属于苏联,而西方只能倡导自由。

毕竟当时(现在也是)的西方,在“只有吵架”功能的议会之外的行政部门,特别是强力部门中,都是真正的部门老大“一言堂”——经典如CIA的胡佛。

并且议会很多时候只能在事前和事后对行动进行干预,甚至无法强力干涉(论很多议会只是形式民主)。

以至于很容易让只需要对选民负责的政务官,以及只需要保证制度稳定,或者只需要对利益来源负责的事务官之间出现厚厚的障壁。

最终导致经典的美国总统在坐上位置之前,因为完全不知道CIA等机构的内部信息,且为了获得选民支持就大肆许诺。

但一旦真的上台,真的看到了CIA等机构为其准备的定制简报之后,又立即态度180°态度大转弯,忘记之前的承诺,比如川普对爱泼斯坦案的态度。

其中很容易催生汉弗莱式经典发言(万一真查出点什么呢?),并最终让一件事在政务官和事务官之间的推诿下,变的无人需要负责,或者准确点说是只需要无法真正负责的选民负责,从而给了各种资本躲在后面闷声发大财的机会。

同时委员会制度也是磋商、协商、会前酝酿这种东大政治智慧,能够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制度依仗。

这里碍于过审不再多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询教员在第四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之中所做的一些努力。

以了解是什么让在此之前反复左右摇摆的我党,最终紧密团结到了教员周围,并让我党正式将领导集体作为重要政治智慧加以提炼和应用。

另外,才疏学浅的作者也在尝试让薯条旅的成员们在做出决策并行动过程中体现这种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浅层形式。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弊端,那就是对人的要求很高。

对于议会政治,民选官的政务官可以是纯素人,办事的事务官可以是某些专门院校培养的少量精英。

这两种路子不仅选拔成本低——因为只需要事实上对少部分资本负责,所以对人素质的要求其实没有特别高。

还很方便资本控制——你无论是参与选举,还是进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这种政务官预备的“贵族”学校读书,都很难在不得到资本支持的情况下做到。

但列宁式委员会要实现全面高效的解决问题,就必然要求成员必须都是某一方面专家,并且要既有理论说服彼此,也要有办法落实决策。

这点单纯在“贵族”院校中培养是很困难的。

几乎只能通过,开民智扩大基数,体系化“科举”吸收精英,各种岗位历练,经受考验,层层选拔来获得。

这一过程很困难,所以在本文中被预设了——所有薯条旅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起步。

同时委员会光是专家还不够,还对理想道德层面的要求极高——所有社会问题都是复杂的利益问题,道德水平不够会导致什么很好想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想明白上述两点,就能简单的理解为什么科举了接近一千五百年的东大,在传统上对人的德行要求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党的教育中理想信念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列宁理论的核心是先锋队;

为什么列能在理论排位上紧随马;

为什么列宁式政党传承下的马哲能和东大如此适配。

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这点也是本文中薯条旅成员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

而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委员会这种需要众多“聪明人”进行博弈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高效妥协的制度,很容易就会滑坡为以内斗为主要导向的“宦官”政治,一如苏联中后期。

毕竟很多时候,靠摆事实、讲理论、提方案、讲依据来说服委员会中的其他“聪明人”并达成一致的难度,远比用各种论外手段把委员会中的“聪明人”干掉,并换上只会听自己摆布的“蠢人”大的多。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通过低密度高对立信息在某音等平台拉流量起号,制造一队复读机式脑残粉,成为西式政客起手式的,所谓意见领袖的难度,

远比在同样的平台,通过科学理论和扎实的实践经验进行科普,让同样的受众,真正拥有做出决定的知识,并出于自身真正的理性思考而赞同你的观点,以成为列宁式政党所需的领袖,要大一万遍倍。

所谓在某音科普难于在非洲支教的调侃其暗含的深层意思,不外乎如此。

ps:这个例子其实更准确的点说就是所谓群众工作。

其与委员会内部要谋求共识的情况本质一致,正好体现了群众个体和人民这个群体概念的辩证关系。

即这个国家所有人都是群众,包括委员会成员也是群众。

而人民则指由他们凝聚出的广泛共识。

至于这个共识是好是坏,或是如何让这个共识变好,什么标准能判断其好坏,其与单个个体之间必然的矛盾如何调节,又如何像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史观所说的影响并决定历史发展,就留待未来作者犯病再说了。)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