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薯条,苏联英雄 > 第72章 历史的回响

在泽尔维扬卡河防线的德军先头部队比量自己的对手时。

他们准备配合的第2装甲集群,在较为轻松的用一次包抄,将当前战区重武器和特殊武器装备最少,且兵力严重不足的步兵第75师赶出别廖扎之后。

在别廖扎东北10多公里,通向明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关键主干道的咽喉位置,遭到了得到一队T-34坦克增援的步兵第75师的坚决抵抗。

并不知道这里是德军,在历史中犯下暴行地点的双方,在这片纵深不过7、8公里,宽度不过4、5公里的树林里展开了最接近二战状态的殊死厮杀。

为了为正在构筑的齐亚里奥妮·波尔防线争取更多时间,使用粗木构建了可能强度不够,但隐蔽效果极佳的掩体的苏军士兵,选择了将德军先头的摩托化步兵放入阵线后再行开火的战术。

隐藏在掩体和旁边泥坑中的苏军士兵,在双方第一波交火时,打出了西北方面军受到薯条君绿皮装扮影响苏军部队的作战效果。

最先进入树林,错误的认为苏军已经像之前一样快速撤退的德军,被完全打懵只能仓皇的丢下数十具尸体和被打坏的摩托化车,退出林区。

只是这里的苏军却并没有当时被主题装扮拔升的苏军,所拥有的各种玄学加持。

完全是靠自身素质,与不是那么熟练的战术进行作战的他们,马上就在德军的报复性火力覆盖下,付出了代价。

不够坚固的木头掩体和并不能抵挡大当量爆炸的泥坑藏身处,很快便染上了深红的印记。

先前为苏军士兵提供隐蔽的各种植被,现在成了拖累苏军士兵转移的障碍。

一棵大树的快速倾覆,将一名躲闪不及的苏军士兵压在泥坑里。

但周围的其他士兵却没有时间去拯救他,或者说是没有注意力去发现他,因为发现了苏军散兵防线的德军,已经迅速的派出了自己的坦克部队。

而在德军坦克引擎的轰鸣下,被压倒的苏军士兵只能拼命的用单手操作步枪向德军坦克射击,以掩护抱着集束手雷,借助另一侧被炮弹炸倒的大树藏身,试图靠近德军坦克的战友。

只是知晓了苏军存在的德国人,对于己方坦克的看护是十分到位的,去而复返的德军步兵,很快开始用机枪清理坦克推进道路上被树枝与灌木遮蔽了视野的位置。

哒哒!哒哒!

因为自身已经被德军判定为威胁极低,或是单纯的单支步枪单次射击的声音,根本无法在这片现在布满了战争毁灭之声的树林中引起德军的注意。

被大树压倒的士兵不仅没有第一时间被机枪攻击,还亲眼看到了德军机枪组向隐藏着战友的位置扫射。

最多几个点射,因为视野被遮挡,且专注于攻击德军坦克的战友就会被德军扫倒。

这让被大树压倒的士兵只能急切的试图发出声音提醒。

然而原本只淹没了大半身体的泥水,在坦克涉水进入泥坑后上升到了,可以轻松灌入了士兵口腔的高度,半个脸已经被泥水淹没的士兵,只能转而用步枪拍打压着自己的树干,试图发出比坦克引擎声更大的提示音。

只是,已经冲出遮蔽处准备向坦克投掷手雷的战友,在被机枪扫倒前都没有发现正在拼命发出信号的士兵。

反而是发现自己已经涉水,正在调整坦克行驶方向以避免陷入这个泥坑的德军坦克驾驶员发现了士兵。

马上,在驾驶员另一侧的无线电操作员,开始使用航向机枪向士兵射击。

最初的几发子弹,因为此刻双方的相对位置已经接近航向机枪射击死角而未能命中。

但这几发子弹溅起的代表死神敲门的泥水,却惊醒了只有一只眼睛还能正常观察,且此刻正死死盯着已经躺在地上失去生命战友的士兵。

电光火石之间,出离的怒火,伴随着肾上腺素的快速分泌,让原本被树木压着下半身,只能用一只胳膊支撑着泥坑侧壁,避免自己被完全淹没的士兵,忘记了自己此刻的姿势。

一枚手雷在没有拉燃引信的状态下,被完成了不可能投弹动作后立即失去平衡被泥水淹没的士兵,投向了准备直接用碾压解决这名士兵的德军坦克身上。

Duang!

轰!

从另外一个地方找好伏击角度的T-34车组同步激发了自己的火炮,德军先头坦克被击毁,跟进的德军步兵和其他坦克的注意力立即被突然出现的苏军直射火力引走。

这让他们都没有发现正在泥水中,因为刚才动作失去了支撑点,而无法将身体探出水面,原本应该窒息而亡的苏军士兵并没有死去。

这名士兵的信念,和周围几公里更多做出了相当壮举的苏军士兵的信念,在这个时间束已经不再稳定的时空中,引来了历史中的回响。

8千个发光体,开始在苏德双方都看不见的地方闪光。

第一支自发觉醒的苏军部队开始萌芽,在大部分苏联侧时间束异常能量都被薯条旅吸引的状态下萌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被泥水淹没失去意识的士兵,再次醒来,同样的身躯现在充满了力量。

原本被压的动不了的下半身,在瞬间爆闪的光芒下,轻易抬起浸透了泥水的乔木。

满身泥污和血渍的士兵,重新从泥坑中站起。

德国人的第二次攻势,已经被借助步兵们用生命完成的掩护,成功实现侧翼伏击的苏军坦克分队击退。

而在苏军坦克迅速后退,重新隐藏自己,并躲避德军又一次的报复性炮火覆盖时。

泥坑与木头组成的散兵防线,再次藏入了,内外都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的苏军士兵。

(一些解释:

1、步兵第75师

之前已经提到过步兵第75师,是第4集团军直属的预备队师。

而对巴巴罗萨开始前,正在扩军改革的苏军来说,这种身份对该师兵源和装备水平的影响可以类比,西方面军主力机械化第6军,与西方面军预备队机械化第17军的装备水平差距就可以得知。

前者兵力基本满员,拥有上千辆坦克,近百辆KV坦克,近二百辆T-34坦克。

后者兵力只是一个架子(只有基干军官,士兵不足),一共拥有36辆坦克。

当然相比装甲部队,步兵部队的这种差距会好一些,但步兵第75师(编制员额6000人),与在边境线上被德军胖揍的步兵第28军的两个师(编制员额人)比,兵力和装备水平最多也只有前者的一半。

可以说边境地区的苏军在边境防线被德军偷袭击碎后,很难再次封堵防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苏军的二线师是比边境上水平不行的师,更加糟糕的存在。

至于苏军为什么采取这种编制方式,实际和苏军基干制建军思路有关。

即作为经济技术落后的一方,特别是经历了内战时期举世皆敌状态的苏联人没有指望,也很难做到通过部队质量压倒西方那些质量建军的国家。

因此苏联人只能将希望放在用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来压垮敌人,所谓还可以的质量,加上“无穷无尽”的数量、用最大的力量去打败最弱小的敌人,以期苏维埃政权能在强敌环伺的世界存活。

但苏联在刚刚建立时,又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农业人口即使是在集体农庄改革后也不可能降低多少,这让苏联如果想要发展全国经济,就不可能在平时维持“无穷无尽”的数量。

(伏龙芝在1925年的改革,将当时的苏军从550万压缩到56万就是这个原因。)

于是苏联人就选择了基干制与普遍军事训练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在所有主力师内部培养两套军官班底,这样当需要扩军的时候,就可以将多出来的军官拎出来组成架子师,然后再动员接受过普遍军事训练的预备役来填充这些师,最后使用封存的老旧装备武装他们,以实现部队的快速扩张。

当然这样搞出来的师战斗力自然不能指望有多高,而巴巴罗萨开始的时刻,又恰好卡住了苏联人这样扩充军队的timing,正好是大量架子师只有架子,且架子本身的强度还因为“大清洗”而不达标,导致陆军整体战斗力处于低谷的时刻。

不过当德国人三板斧砸完,却发现自己只砸进了苏联欧洲部分2000公里纵深的不到一半时,这种体制带来的超出德军思考能力的苏军部队数量,便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了。

只是这种体制,也让苏联为了打赢卫国战争(间接为了全人类的命运),几乎流干了一代人的鲜血(战后的苏联直到1959年才恢复战前人口)。

这种情况从更大尺度的历史上,为未来的苏联走向衰落,埋下了和二战法国因为一战人口断层而光速投降一样的伏笔。

大量牺牲在东线战场上的优秀青年,让联共(布)到了苏勋总时代(勋总1963年上台,正是二战时期20岁上下的军事人口,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时间),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并间接导致了苏联的改革走向僵局。

附录:

二战苏联1.8亿人死亡2600万(800万为军队),14.4%人口损失;

二战东大4亿人死亡1600万 (330万为军队),4% 人口损失;

二战米国1.3亿人死亡38万(几乎全部是军队),0.27%人口损失;

二战德国6600万人死亡800万左右(400万左右为军队),12%人口损失;

二战日本7100万人死亡250万人左右(185万左右为军队),3.5%人口损失。

苏联、东大损失为各类估计数字中较保守的,比最高估计值低了200万,其余国家损失数字或许不准确,但绝对不可能让人口损失比例数据误差达到数量级。

而这些数字代表的意义不言自明。

2、在历史中犯下暴行的地点

历史中攻陷别廖扎之后,德军进行了屠杀,约有8000余名受害者,与之对比的是,该城在2010年的人口为2.9万。

因此历史中的苏联在战后,在当前战场位置,修建了一座纪念大屠杀受害者的博物馆。)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