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薯条,苏联英雄 > 第1章 地狱开局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1章 地狱开局

作者:训练失败的科学家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4 22:06:0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如果说,6月22日晚,收到3号命令的西南方面军,叫做“优势在我”。

那么同样需要进行反击的西方面军,就完全可以叫做“地狱开局”。

因为西方面军除了在战争第一天,反应稀烂,上下不知被德国人打的,只能靠一座古老要塞来维持脸面外。

还需要在大概是军事史上最着名的突出部之一——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战线劣势中,面对“巴巴罗萨”计划中,最强大的德军集团——中央集团军群。

…………………………

抛开德军突袭带来的巨大优势,西方面军的面临的客观困难,主要包含战线劣势,管辖区劣势,兵力劣势。

其一,战线劣势。

在1939年瓜分波兰后,主要以河为界的苏德两国国境线上,产生了比亚韦斯托克和利沃夫两个突出部。

两个突出部被普里皮亚季沼泽分割,因此无论苏德哪一方,都需要在战略上做出取舍。

对此后世人,已经明确知道,小胡子在莫斯科和基辅的第一次选择中(“巴巴罗萨”开始前),选择了莫斯科。

而大胡子则依据战争经济学,将宝押在了西乌克兰。

这就让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在苏德双方最初的战略博弈中,落入危险境地,并且和利沃夫突出部不同。

在这里不仅没有科尔巴阡山脉,替苏联人分担压力,德国人也不需要考虑,如何拉扯自己那些不靠谱的盟友。

(一些解释:

苏德双方战略重心的变化

这一点是决定苏德战争整体走向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并且其变化在整个苏德战争发展过程中极具戏剧性。

当然,无论后来的变化如何,对于1940年到1941年初的德国人来说,莫斯科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选择。

因为,彼时的德国,刚刚在不列颠空战中失败,“海狮计划”因此成为一纸空文。

这从政治、经济双重角度逼迫德国必须转头向东,去获取小胡子鼓吹的“生存空间”,并让全世界摆脱布尔什维克主义。

但面对体量庞大的苏联,即使是当时最为乐观的德军高层,也必须承认,他们必须用一场真正的速胜,才能获得胜利。

为此“巴巴罗萨计划”最重要的假设就是,当德军歼灭苏军部署在苏联边境到第聂伯河一线的主力时,大胡子的政权就将崩溃。

而为了实现这一假设,小胡子宣称: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楔入敌深远纵深,歼灭部署在苏联西部的苏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苏联纵深地区。

然后应以快速追击到达这样一条战线:从该战线后方起飞的苏联空军,将不再能攻击德国本土。

因此,瞄准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应做到尽可能的强大。

虽然小胡子在最初的野心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这支瞄准莫斯科的强大力量,最后是否要攻击莫斯科,还是要看边境地区苏军的损失情况。

但这一论断,毫无疑问的,直接将所有东线德军的,第一目标指向了莫斯科。

对此德国陆军,从总司令到总参谋长,乃至东线各支部队的司令官,这些主要信奉克劳塞维茨战略理论的军官们,都深信不疑。

为此,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和赫尔曼·霍特,还因为相互比拼谁能先冲向莫斯科,而给中央集团群的推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

其二,管辖区劣势。

在西方面军南部,同样由于普里皮亚季沼泽,这一天然地理分界线的存在,苏德双方的战区划分基本一致。

但在西方面军北部,并没有明确地理分界线的地方,让苏联人使用了立陶宛与乌克兰的政治边境,当做西北方面军与西方面军的分界线。

而德国人却按照战略目标不同,将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群的分界线,画在了考纳斯与维尔纽斯之间。

两条分界线之间大概100公里的距离,给战争初期通信拉胯的苏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在其中进行突破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在西北方面军视野里看,应当是由西方面军解决(这一点在第二卷第一章,作者解释过)。

而在西方面军视野里看,又应该由西北方面军解决。

这种通信不畅导致的管辖权混乱,不仅仅让第3装甲集群在最初的进攻里,占据优势。

还让只能按部就班指挥部队的,西方面军司令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对于当面敌人攻击重点的判断产生了巨大错误。

将攻击格罗德诺的德第九集团军,及其带来的迫在眉睫的,对边境地区部队的包围危险,当成德军的主要攻击方向。

并因此,将位于纵深的预备队大部分投入格罗德诺的战斗中,致使第3装甲集群的突击,更加如入无人之境,并最终酿成了明斯克合围的惨剧。

(一些解释

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的无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虽说,按照唯物史观,面对地狱开局的客观困难,与苏军此刻外强中干本质,西方面军最终走向悲惨结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但在其中,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的糟糕表现,无疑会被所有历史学者拿出来大书特书。

只是抛开,此人确实犯了的重大错误,与失职问题。

巴甫洛夫式指挥员的出现,其实也是此时苏军经历阵痛后的必然结果。

即面对大规模扩军(1939年-1941年规模扩大一倍)与大清洗导致的军官“损失”(4万7名军官强制退伍、3千名军官被镇压),制造的巨大指挥员缺口。

大量的未经充足训练的,或者说缺乏足够能力的军官,被火速提拔。

巴甫洛夫不过是其中最为致命的一个。

当然,考虑到与巴甫洛夫一样,是苏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之一的朱可夫,在经历这样的提拔之后,同样能发光发热。

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战争让庸才走开。)

……………………

其三,兵力劣势。

经常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鼓吹德军是因为西线拉扯,才被苏军击败,并选择性忽视东线德军损失数,占据了二战德军总损失数的接近8成。

甚至随着时间发展,这一看法,还有从1944年1945年,蔓延到1941年的趋势。

言称德军“巴巴罗萨”计划,未能成功是因为德国人,在英国牵制下,没有集中主要力量于东线。

对此,作者只能说四个字——胡说八道。

确实,在1941年时,因为小胡子及其参谋人员的过分自信,德国并没有完全进入战时经济,并最大限度的动员兵力。

但其在东线的投入,毫无疑问占据了当时德军武装力量的几乎全部实力。

根据联邦德国的《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官方史料给出的数据,当时德国拥有的204个野战师,380万人中的,144个野战师与大量加强部队(320万6千人)部署在东线,占德国陆军总兵力的86%。

而在这些一线部队身后,还有约100万人的后备军。

此外,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也集结了约79万的陆军兵力。

尽管可能有人觉得将这些战斗力算入,德军在东线的投入可能并不合适。

但考虑到其实际牵制的苏军部队,合计有70多万人,将他们排除在苏德力量对比之外,并不合适。

而与这些部队对抗的西部边境苏军,约有253万人,并且其中有30万人是刚刚入伍,缺乏训练的新兵。

所以哪怕不考虑,此时苏德双方巨大的士兵素质差距,苏军在整体兵力上也毫无争议的处于劣势。

而这一情况如果具体到西方面军,将更为糟糕。

因为即使将属于西北方面军的第11集团军,算入西方面军中,西方面军的兵力也只有当面德军的不到一半。

甚至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如果将视角缩小到,正面抵挡德军两大装甲集群的苏军部队。

我们就会发现,挡在第3装甲集群,第一梯队10个师,26万5千人面前的苏军部队,只有第11集团军的三个师,3万余人。

而挡在第2装甲集群,46万德军部队面前的,苏军第4集团军只有7万余人,其中布置在古德里安突击路线上的部队,同样只有3个师,2万多人。

在如此兵力劣势下,即使不考虑,西方面军甚至没有在坦克与飞机数量上获得优势的情况。

西方面军想要挡住,德国人蓄谋已久的攻击,大概也只有使用“~”键,召唤控制台才能做到了。

(一些解释:

1、东线损失占据了二战德军总损失数的接近8成

数据来自,奥菲尔曼斯的着作《Deutsche milit?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德意志武装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该书指出,东线德军战场死亡数占到了二战德军战场总死亡数的78.6%。

而该书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防卫军军事历史研究所,历史学家领头人Wilhelm Deist钦点的,与德国官史(《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互相关联的研究项目,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事后收录于军事历史文献集,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方研究。

具有权威性。

2、320万6千人的德军兵力

该数字并不包括武装党卫军,与北极战线的部队。

而如果加上这些,德军在东线投入的总兵力将达到342万人,占其总兵力的87%。

因为,部署在其他战线,包括西线,非洲,中东,巴尔干等地区的德国陆军,一共也只有50万人。

3、德国陆军后备军

包括军区司令部,行政,经济机构,本土警卫队,预备队,入伍新兵,见习部队,军校人员,一级、二级后备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主要任务是训练部队,培训干部,并为前线补充兵力,装备与物资。

其中的训练单位在苏德战争初期,可以为每个东线德国野战师,提供约6000人的补充兵源。

虽然这一数字,在考虑德军3:1的后方一线兵力比后,可以直接提供给一线的兵力并不多。

但仍然让德国陆军认为,其足以弥补苏德战争的损失,并根本没有打算进行更广泛的动员。

PS,战前德国后备军总数约120万人,其中100万被投入东线。

4、仆从国牵制的苏军

包括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对面),西南方面军第12集团军(匈牙利对面),西北方面军第14、第7、第23集团军(芬兰对面)。

5、苏军的253万人

包括了防空部队,后备训练部队,边防军,内卫部队。

而如果将其中的防空部队与后备训练部队,这些被德国人统计在空军和后备军中的部队去掉,在西部国境与德军对抗的苏军部队,将只有其面对德军数量的一半。

6、西方面军技术装备的数量

面对德军大力集中后,拥有1.5万门火炮,1611架飞机,2156辆坦克的中央集团军群。

西方面军,大概是唯一在数量上优势不大的苏联边境方面军,其只拥有1万门火炮,1825架飞机与2900辆坦克。

而这一数字,如果考虑了作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的,苏军炮兵,装甲兵,空军面临的诸多问题后。

西方面军在装备方面的劣势,其实比兵力劣势还要糟糕。)

喜欢我,薯条,苏联英雄请大家收藏:()我,薯条,苏联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