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关于创作初心的深度畅谈暂告一段落,午后的阳光如融化的蜜糖,越发温润醇厚。陆砚辞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笑着提议:“屋里待久了闷,咱们去院子里透透气,晒晒太阳。”众人欣然应下,起身移步时,木门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像在诉说着这座老院的岁月悠长。
推开门,一方充满乡野气息的小院瞬间撞入眼帘——院角那棵百年老槐树亭亭如盖,浓密的枝叶层层叠叠,将大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箔,洒在树下那张磨得发亮的青石桌上。石桌边缘布满深浅不一的凹痕,是多年来杯盘摩挲留下的痕迹,周围散落着四个青灰色石凳,凳面上还留着今早擦拭过的水痕。墙边的月季开得正盛,粉色花瓣上沾着午后的露珠,微风拂过,露珠滚落,溅起一丝细微的花香;墙角的鸡窝里,三只芦花母鸡正悠闲地刨着土里的谷粒,偶尔发出“咯咯”的轻鸣,旁边的竹筐里堆着刚捡的鸡蛋,蛋壳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整个院子都浸透着浓郁的烟火气,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水墨画。
没过多久,院外就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与欢笑声——以张婶为首的几位村民,早就从村头大喇叭里听说了“陆先生上电视直播”的消息,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赶了过来。打头的张婶系着蓝布围裙,围裙上沾着几点面粉,显然是从蒸馒头的灶台前跑过来的;身后的王大爷扛着锄头,裤脚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刚从地里回来;李婶怀里抱着一摞刚缝好的布鞋,鞋面上绣着朴素的碎花;还有几位年轻媳妇,手里攥着刚摘的青菜或黄瓜,脸上带着好奇又兴奋的神情。
他们先是怯生生地围在院子栅栏外,踮着脚尖往院里瞅,时不时交头接耳:“那黑糊糊的就是摄像机吧?听说能把人传到全国去!”“陆先生穿着那件青布衫,跟平时一样俊!”“咱们云栖村也能上电视,真是托了陆先生的福!”议论声里满是与有荣焉的喜悦,像浸了蜜似的甜。
王磊见状,赶紧笑着走上前,拉开栅栏门上那根旧木栓,热情地招呼:“张婶、王大爷,快进来!大家都来凑凑热闹!”说着,还特意将最健谈的张婶请到摄像机镜头前。张婶有些不好意思地往后缩了缩,双手在围裙上反复搓着,指缝里还残留着面粉的白痕,脸上的笑容却越发朴实:“哎呀,这镜头对着俺,怪紧张的!俺嘴笨,就说说俺们陆先生的实在事!”
她定了定神,操着一口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语速稍快却字字真诚:“俺们陆先生啊,打从五年前搬到村里,就没把自己当外人。每天天刚亮,他就去村口老槐树下散步,见了谁都笑眯眯的,老远就打招呼。每到傍晚,村口石墩上准围满娃娃,都是来听他讲故事的——《江湖志》里的郭靖、《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讲得活灵活现,娃娃们听得眼睛都不眨!”
说到这儿,张婶像是想起了什么温暖的往事,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谁家有难处,他更是二话不说就帮忙!前阵子连阴雨,李大爷家的土坯屋顶漏雨,他扛着梯子就去了,踩着湿滑的屋顶修了一下午,浑身都湿透了,也没喝一口水;村小的图书室缺书,他把自己书架上的书捐了大半,有童话书、作文选,还有他自己写的那些故事,现在娃娃们一放学就往图书室跑;就连俺家小孙子写作业遇到难题,他都耐心坐在小马扎上辅导,一遍不懂就讲两遍,比俺这当奶奶的还有耐心!”
“俺们都知道他是文化人,有本事,可没想到这么厉害,能上全国直播!”张婶说着,又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胸,“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时穿的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跟俺们这些庄稼人说话,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就像自家兄弟一样!”
张婶的话音刚落,几个胆大的小孩就像小炮弹似的钻过人群,扑到陆砚辞身边。为首的小男孩叫小石头,头发有些凌乱,额头上沾着汗珠,手里还攥着一根咬了一半的糖葫芦,糖渣沾在嘴角,像只小花猫。他仰着脏兮兮的小脸,用力扯了扯陆砚辞的衣角,声音奶声奶气却格外响亮:“陆先生!陆先生!俺刚才在村头小卖部的电视上看到你啦!你啥时候再给俺们讲‘杨过等小龙女’的故事呀?上次讲到杨过在断肠崖刻‘十六年后,在此重会’,还没讲小龙女回来呢!”
旁边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妞妞也拉着陆砚辞的另一只衣角,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黑葡萄:“陆先生!我想听黄蓉的故事!她用打狗棒法打坏人,好厉害!”
还有个穿开裆裤的小不点,手里举着一朵刚摘的小野花,踮着脚尖想递给陆砚辞,却够不着,急得小脸通红:“陆先生……花……好看……”
陆砚辞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他缓缓弯腰,小心翼翼地避开孩子们手里的糖葫芦和野花,轻轻摸了摸小石头的脑袋,又用指腹擦了擦妞妞嘴角的糖渍,声音放得格外轻柔,像春风拂过湖面:“好,都依你们。等这个周末,我去村小的图书室,给你们讲《凡人寻仙录》的新章节——韩立要去闯七玄门了,可惊险啦!还有你们想听的杨过和黄蓉,咱们一次讲个够,好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